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词欣赏.docx
11页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词欣赏含答案渔家傲•秋思 (北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 / 风景异,衡阳雁去 / 无留意四面边声 /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 孤城闭浊酒一杯 / 家万里,燕然未勒 / 归无计羌管悠悠 /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 征夫泪1 .重点词句翻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2 .句子赏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5.真题再现:(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 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 孤城、 长烟、 落日, 这是静; 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1 分) (共 2 分)2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 2 分)答: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1 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 分) (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 2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 .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 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 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 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D. “可怜白发生” ,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答案:(3分)C (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 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 “赢得生前身后名” 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2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C ) ( 2 分)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 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 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3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 3 分)A. “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 “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 “可怜” 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背景】这首词是她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典故:① “为篱下, 黄花开遍” , 是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作为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犹能于失败中保持自我慷慨悲壮的英雄本色, 然软弱腐败的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 “豆剖瓜分” (《如此江山》 ) 束手无策,一退再退,其窘态实在可悲可叹 ! )③“不因人热”,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 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 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练习】1. 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C 别号是鉴湖女侠 ) ( 2 分)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 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C、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 “为篱下,黄花开遍” ,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3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3 分)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4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表达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 意欲突破家庭束缚、 追求自由、 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 3 分)5 .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5 分)“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 / 节奏明快 /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 2 分) “平生肝胆” “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 2 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 1 分)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②吟啸:吟咏啸歌 ③芒鞋:草鞋 ④向来:此处为方才之意 1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以曲笔直抒胸臆的答: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 ,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2 )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 4 分)答: (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本题 3 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若认为旷达人语与归隐人语二者皆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 3 )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 ( 3 分)答: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4 ) 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 3 分)答: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5)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答: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6)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答: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7 ) 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答案: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8 ) 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