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4血液循环(第8版)8s心脏课件.ppt
93页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管生理,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其生理特性,第五节 器官循环(自学),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循环系统--管道系统,(封闭的),主要功能: 物质运输,,泵血功能,,心脏收缩舒张来实现,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泵血入体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二、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自学)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五、心功能评价(自学),(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1.概念★ :[心房或心室]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2.时程:T∝1/f=60s/75=0.8s,,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 室舒 0.5s,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室 收缩 开始,心室 舒张 开始,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 室舒 0.5s,,,特点:,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0.8 150 0.4,0.30,0.50,0.25,0.15,,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②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收缩期 2.舒张期,心动周期过程 可 区分为7个时期 (图 p.88)),心房收缩期 Atrial Systole 心室收缩期 心室等容收缩期 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心室快速射血期 Rapid Ejection Phase 心室减慢射血期 Reduced Ejection Phase 3. 心室舒张期 心室等容舒张期 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 心室快速充盈期 Rapid Filling Phase 心室减慢充盈期 Reduced Filling Phase,1.心室收缩期,(2)射血期 /0.25秒1)快速射血期/前0.1秒, 总射血量的2/3 射血快 / 心室容积明显 / 室压上升峰值最大随快速射血过程/主动脉压相应增大 2)减慢射血期/后0.15秒收缩减弱/室内血液减少/容积缩小减慢/射血慢室压和主动脉压从峰值下降,心室收缩 室压, 当室压房压时, 房室瓣关,(1)等容收缩期 / 0.05秒 心室容积不变/收缩强烈,室压大幅快速上升 当心室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开,(二)心室的泵血,1.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继续收缩 ↓ 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的特点:①其时程长短与与肌缩力、后负荷有关:肌缩力↓→等容收缩期↑后负荷↑→等容收缩期↑②房室瓣、动脉瓣处关闭状态;③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最低;④室内压上升速最快。
2)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左室>80mmHg) (右室>8mmHg) ↓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3)减慢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 心室容积继续↓ ↓ 室内压略<动脉压 ↓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 心室容积继续↓ ↓ 心室舒张前期,(2)心室充盈期 血流顺压力梯度/心房心室1)快速充盈期 /0.11秒心室舒张容积较快 , 血液充盈快速占心室总充盈量2/3 , 随后血液入室减慢2)减慢充盈期 /0.22秒, 充盈量1/3进入心动的下一周期, 心房开始收缩,2.心室舒张期,*收缩转入舒张后, 室压,(1) 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容积不变 / 0.06-0.08秒室内压大幅度快速下降(房压 <室压<动脉压)当室压<房压房室瓣开,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关闭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快速充盈期,特点:①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状态;②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
2)快速充盈期: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负压)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总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3)减慢充盈期: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V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其前半期为大V的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挤血入心室三)心房的泵血(自学),心房收缩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25%) ↓ 心房舒张 (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分期,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心动周期各期的心脏内压力比较,瓣膜启闭及其特点,,瓣膜启闭,房室瓣 半月瓣,压力比较 特点,关闭,开放,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开放,开放,开放,开放,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内压动脉压,室内压急剧升高,室内压达峰值,室内压由峰值降低,室内压急剧降低,充盈约2/3的血量,进入心室血量较少,充盈约25%血量,,★,小结:,心室射血:心室-动脉 压力差 (心室肌收缩) 心室充盈:房-室 压力差 心室肌舒张使室内压下降(2/3) 心房肌收缩使房内压升高(1/3)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变化最快的时期是: 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 血液的单向流动有赖于瓣膜的完整 一次射血仅为充盈量的50%左右,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心房──初级泵 Prime Pump 心室──主要动力,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房──初级泵 Prime Pump 心室──主要动力,房内压的变化(自学),第一心音: 心缩期,音调低,持续时间长,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主要为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 舒张早期,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主要为动脉瓣关闭,(四)心音(自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可以分别通过心脏的电活动周期(心电图)和机械活动周期(心动周期)来划分:心室收缩期:心电图中的QRS波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也是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关闭时间.,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和射血分数 1)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70ml)= 心室舒张期末容积 – 收缩期末容积 2)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意义更大),= 60~80ml/120~130ml = 50~60%,意义:①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因与心肌初长度呈正相关)。
②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③心功能下降、心室扩大(每搏输出量可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2)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5L/min.m2变 异:10岁心指数最大(4L/min.m2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渐降,到80岁时接近2L/min.m2意 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心指数★ 便于不同身材个体比较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二)心脏作功量(自学)1、搏 功: 左搏功>右搏功=搏出量(L)×血液比重 ×(平均动脉压- 平均心房压) (mmHg)×13.6×9.807×(1/1000)2、每分功用心脏作功量要比单纯用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能更全面尤其用于比较动脉血压高低不同对个体的功能评价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自学)(一)搏出量的储备 主要为收缩期(二)心率储备 160~180次/分,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Starling定律),等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心率一定, 射血量取决于 心室肌收缩强度 & 速度,★,搏出量的调节心室射血前,等容收缩使室内压增大/产生张力,无缩短射血时,依然收缩使容积缩小/出现缩短。
影响心肌收缩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一定, 射血量取决于室肌收缩强度/速度,,1.前负荷初长度变化容积变化 容积变化心室舒张末期血液充盈量,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 心房内压,前述,骨骼肌 长度-张力曲线/最适初长度心肌: 心室功能曲线 异长自身调节: Starling机制,(一)前负荷,,,特点:左陡右平,没有明显下降支,1)最适前负荷前升支段 表明初长度在未达到最适初长度时, 搏功随初长度(充盈压)↑而↑ 2)前负荷-初长度接近上限,但对搏出量影响不大,并不出现明显降支,2.心室功能曲线:Frank-Starling曲线,异长自身调节,初长度变化与容积/充盈压联系???,2.心室功能曲线: 特点:左陡右平,没有明显下降支,1.)充盈压5~15mmHg:上升支,表明初长度在未达到最适初长度之前,搏功 随初长度(充盈压)↑而↑充盈压在12~15mmHg:最适前负荷2)充盈压在15~20mmHg:平坦说明前负荷-初长度接近上限,但对搏出量影响不大 3)充盈压再升高:平坦或略降但并不出现降支,初长度变化与 容积/充盈压联系?,前负荷↑ (例:回心血量),搏功↑ (搏出量),3、异长自身调节,(1)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随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即: Starling机制 (2)抗过度延伸的特点:调节范围小 (结构)(胶原纤维结构,心肌初长度≯2.25~2.30um)心肌静息张力大,伸展性较小,所以不出现降支 (3)意义:对搏出量的微小变化进行精细调节 4、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由心室舒张末期血液充盈量决定心室充盈量= 静脉回心血量 + 心室射血后剩余血量静脉回心血量:①心室充盈的持续时间②静脉回流速度,(二)后负荷= 主动脉血压,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自身调节↑收缩力加强 + 等长自身调节(神经-体液),前负荷↑,剩余量↑+回流量不变,搏出量↓,射血期↓+射血速度↓,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后负荷↑(一定范围内),,,,,,,,动脉血压突然升高发生的适应性改变,临床: 动脉Bp持续↑ →心肌肥厚 →泵血功能↓,动脉血压突然升高 发生的适应性改变,,(三) 心肌收缩能力,例: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增强收缩能力/搏出量乙酰胆碱(ACh) 抑制或降低心肌收缩,等长调节的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等长自身调节—p.96 心肌收缩能力与初长度无关 影响因素:活化的横桥数目与 横桥ATP酶活性,正常成年人:60~100次/分心输出量 = 心率 × 搏出量一定范围内:心率↑→每分心输出量↑>160~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心舒期)→充盈量↓→每搏出量↓→心输出量↓。
<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每分心输出量↓,(四) 心率,每分输出量,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1,2,3,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其生理特性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不断地有秩序的、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是实现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而心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