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答案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学案(选择性必修一).docx
5页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答案版自主学习: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简述我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严格概况1、秦汉时期:说出秦汉时期主要的赋役名目1)赋税: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直至降到三十税一②秦朝口赋极重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2)徭役:有更卒、正卒与戍卒3种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2、隋唐时期:说出隋唐时期的主要赋役制度隋唐时期主要赋役制度实施的基础是什么?说出唐朝两税法实施的原因和主要内容1)主要赋役制度:①隋朝主要征收租调役②唐朝继承,成为租庸调制租,指地租调,指绢、布等庸,指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2)基础(前提):均田制的推行3)两税法:①实施: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780年,唐朝废除租庸调,推行两税法②具休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3、宋元时期:宋元时期主要的赋役有哪些?(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多且重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2)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实行于北方与南方;另外还有科差(元朝赋税名目之一)。
4、明清时期:(1)明朝:明代主要的赋役有哪些?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是怎么一回事?一条鞭法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①主要的的赋役: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主要征收米麦实物②一条鞭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白银流通量的增加;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部分丁役摊入田亩;折成银两,统一征收;③意义:一条鞭法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2)清朝:清代的赋役有哪些主要规定?“摊丁入亩”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①康熙帝时期;1712年,规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开始征收固定丁银②雍正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即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统一征收③意义:彻底废除了人头税,进一步减弱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中国古代赋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古代赋税有哪些特点?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特点:结构上,以农业税为主,商业税比重较轻 依据上,历代王朝都编订户籍,作为依据2)发展趋势:标准由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方式由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时间上由不定时逐渐到基本定时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问题:我国关税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简述我国关税的发展概况。
1)出现: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注意:关税的出现要早于海关机构的设立)(2)发展:①长期都是国内关税与国际关税并立1937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③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④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了《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适应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进出口关税条例》和《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⑥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了解了关税,再看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英国的这一做法后来逐渐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再传播到全世界,使个人所得税成为今日各国广泛征收的一个税种 2、个人所得税问题:简述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产生与发展概况。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实施有何历史作用?(1)产生: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2)发展: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②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3)历史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探究一结合材料说明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在税收对象上,对于“两税法”确立的“资产为宗”的计税原则,以后各代基本没有改变,整个趋势是财产税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头税的比重越来越小在税收形态上,自“两税法”后,货币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探究二根据材料客观分析摊丁入亩的影响(1)积极影响: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与役的合并;封禁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雇佣关系有所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赋役负担比以前均平合理,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百姓安居,生产发;简化了征收手续,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2)局限性:“永不加赋”并未实现,摊丁入地时不少地区丁银的实摊额超过了原额;当外国鸦片输入后,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以银纳税,人民无形中增加了负担探究三根据材料归纳秦汉时期对工商业的态度,以汉武帝时期的措施为例说明(1)完全继承了商鞍重农抑商的思想,明显“歧视”工商业,并对工商业采取了重税政策(2)均输平准;"算缗令"与"告缗令";不得衣丝乘车;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盐铁官营探究四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后对待工商业机器税收的态度,以宋代市的发展为例说明其原因。
1)从宋朝开始,农商兼重成为主流意识人们对工商业及其税收的态度转为正视2)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有了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限时训练1-5DCBBB 6-10DDABD11.(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