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章知识要点.doc
4页科学第三章基础知识1、 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海边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海边回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登高望远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图2、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圆的赤道长约4万千米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定位)经纬网还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1]地球是斜着身体绕太阳自转的⑵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角⑶地轴:是地球自转运动的轴线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最北端的叫北极,最南端的叫南极⑸经纬线不是真正的线,可以有无数条⑹从北极上看(经线) 从北极上看(纬线) (赤道)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
在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北逆南顺)顺着自转方向越来越大的是东经逆着自转方向越来越大的是西经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半圆,等长(2万千米)(指示南北方向)纬线:与赤道平行,圆,不等长(赤道最长4万千米)(指示东西方向)在南极,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北极,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在同一条经线,没有东西的差别,只有正北和正南;在同一条纬线,没有南北的差别,只有正东和正西南北半球的划分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划分是20°W和160°E.地图:地图上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地距离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比例尺常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表现方式定向法的三种形式: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的适用性也不同一般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于1:100 000)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图(小于1:100 000),则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比较粗略5.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6.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7.(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5)火山和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8.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9.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9、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 沉积岩 和 变质岩 三种类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沉积岩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 砂粒或砾石 变质岩 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变质”而来的。
大理岩:变质岩 花岗岩: 岩浆岩 玄 武 岩 :岩浆岩 砂岩:沉积岩 石灰岩: 沉积岩 10、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 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 11、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突发性 、历时短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12、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预警2、搬迁和疏散3、植树造林4、工程措施5、抢险救灾13、泥石流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 松散碎屑物 暴雨或持续降雨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开矿、采石时不合理的堆放矿渣,弃土。
建筑活动)地形类型特 征山地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明显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坡度都较缓平原海拔高(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宽广,起伏很小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海拔高度不等) 14、常见的地形: 15、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低16、地形与等高线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