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课件:钩端螺旋体病PPT.ppt
4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钩 端 螺 旋 体 病,Leptospirosis,简述,General description,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早期以钩体败血症,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鼠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表现为:轻者急起发热,全身酸痛,数日内自愈;重者可并发肺出血、黄疸出血、肾功能衰竭或脑膜脑炎,常危及患者生命历史,History,1886,年,,Weil,首次报道本病,称为外耳病,后证实为黄疸型钩体病1914,年,稻田用钩体病患者的血感染动物成功,1916,年,井户从家鼠和沟鼠肾脏中查见具毒力的钩体,1917,1918,年,野口命名为钩端螺旋体历史,我国古代医书中有,“,打谷黄,”,、,“,稻疫病,”,记载,与近代钩体病类似,直到,1943,年才有正式报道从,1958,年以来,全国已经累计报告钩体病人,250,多万人,病死率较高全国发病率高达,10/10,万以上的特大流行有,10,次,其中,9,次发生在洪涝灾害之年1958,年四川温江爆发的一场,“,瘟疫,”,。
正在田间割稻谷的农民忽然口吐鲜血,严重者在,12,小时内就会死亡大家都以为是瘟疫来了,温江被封锁起来,成都市区戒严,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被紧急抽调到温江专家们终于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钩体病病原学,Etiology,钩体为革兰阴性,形态细长,一般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病原学,Etiology,电镜下钩体由菌体、轴丝和外膜组成菌体为钩体代谢及分裂繁殖的部位;轴丝为运动器官;外膜具有抗原性,保护性抗体病原学,Etiology,钩体,含两种主要抗原,成份,表面抗原具群特异性;其内部抗原具有属特异性国际上已检出,24,个血清群及,223,个血清型,国内也已发现了,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我国北方流行菌型以波摩那型为主,其次为犬热型;南方菌型复杂,且致病毒力强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对干、热及化学消毒剂敏感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传染源:野猪和鼠黑线姬鼠,稻田型(南方),猪,波摩那型(北方,洪水型或雨水型),(二)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经口传染三)易感性:普遍,病后对同型钩体有免疫力,,因菌型繁多,可再次感染。
图片,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四)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国内至少有,26,个省市自治区有流行1,稻田型:南方水稻田区多见夏秋季、收割季节,2,洪水型:北方多见暴雨过后,有季节性、地区性、流行性、职业性和年龄区别发病机理,Pathogenic Mechanism,在肝脾肺肾脑等器官中尤以肝内数量最多,然而肝脏的病损程度并不一定很严重,这就提示钩体本身似乎无直接的致病作用钩体病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示意图,病机病理,Pathogenic Mechanism Pathology,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有三种特征:,1,基础病变:组织损伤和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害,2,临床病理基础:由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则形成了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依据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3,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如肺弥漫性出血时,其功能障碍很严重,但病理损伤却较轻微组织切片可直接查找钩体肺大出血发病机理,(,1,)具备,三大发病要素,:钩体数量,钩体类型,毒力;,(,2,)由于钩体毒素与肺组织间相互反应引起,肺毛细血管功能改变或结构变化,;,(,3,)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由松弛到完全开启,形成细胞间的,“,孔道,”,或称窗口,红细胞则以伪足形式由孔道中溢入肺泡;这种出血并非血管破裂出血,实属,肺微血管漏出性出血,,故广泛、迅速,可致口鼻涌血;,(,4,)肺组织,无明显结构破坏,。
图片,Go on,病理,Pathology,end,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潜伏期:,2,28,天,,多,7,14,天,,平均,10,天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轻重不一病程分(早、中、晚)三期,五型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一),早期(败血症期,流感伤寒型),起病多急骤1,发 热:,T39,,热程,1,周,2,全身酸痛:头、腓肠肌、腰肌为著3,衰弱无力,4,结膜充血,:轻者眼结膜充血,重者膜下出血5,淋巴结肿大,(腋窝和腹股沟),6,其 他,本期持续,5-10,天,绝大部分病例此时钩体自血液及脑脊液中消失Go on,结膜充血,眼红,结膜网状充血,结膜下出血,end,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二)中期(内脏损害期),1,流感伤寒型,2.,肺出血型,:颇为常见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3.,黄疸出血型,4,脑膜脑炎型,5,肾 型,在上述各型中,以流感伤寒型最常见,较多见于我国北方;肺出血型较多见于川、陕地区;黄疸出血型较多见于广东等地;脑膜脑炎型较多见于福建等省Go on,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流感伤寒型为最常见的病型(占,90%,),轻者似感冒,内脏损害少,,5-10,天内自愈。
有些病例由于抵抗力较弱,菌型毒力较强,或因治疗不当则发展为内脏损害而表现为其他相关类型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1,),肺出血轻型,:痰血、少量湿鸣、,点状或小片状阴影2,),肺弥漫性出血型,病情最重、病死率最高其发生因素有,:,病原菌毒力强,主要为黄疸出血群;,病人免疫力低,如当年未接种钩体菌苗青少年、孕妇或新来疫区参加收割水稻者;,病后未及时休息、治疗;,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治疗后发生加重反应,即赫氏反应(,erxheimer reaction,)者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弥漫肺出血表现,胸闷气促心不安,,面色苍白唇发绀;,咯出鲜血不易凝,,湿性罗音满肺间;,胸片片状阴影多,,脉搏呼吸渐不见end,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2,、黄疸出血型,早期同流感伤寒型,4-8,日后出现黄疸,出血倾向与肾损害黄疸与肝损害:可发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出血现象:,肾功能损害:可出现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症状可因急性肾功衰(,70%,)、肝功衰(,20%,)或大出血(,10%,)而死亡图片,end,黄疸出血型,球结膜下出血和黄疸,黄疸出血型,end,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3,脑膜脑炎型,2,3,日后,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谵妄、昏迷、抽搐、瘫痪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重者发生脑水肿,脑疝与呼衰等CSF,压力,蛋白,,WBC,,一般,1,:,400,诊断,Diagnosis,(一),临床诊断,1,早期临床特点:,(,1,)四个基本症状:畏寒发热、头痛腰痛、腓肠肌痛、衰竭表现;,(,2,)四个基本体征:结膜充血、淋巴结肿、腓肠肌压痛、出血倾向2,流行病学资料,3,实验室检查,(,1,)血尿常规,(,2,)血清学试验,(,3,)胸片,Go on,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1.,单纯型应同流感、伤寒、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金葡菌败血症等鉴别2,肺出血型同大叶肺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咯血等鉴别3,黄疸出血型应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胆道感染、急性溶血性贫血等相鉴别4,肾功能衰竭型同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鉴别5,脑膜脑炎型同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预后,Prognosis,本病各型的预后悬殊,,轻者多数可以治愈缺乏免疫力病情较重,,少数并发肺出血型,重度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与重度脑膜炎型的病死率,较高治疗,Therapy,治疗原则:,“,三早一就地,”,,即早发现(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抢救。
治疗,Therapy,(一)、早期败血症期治疗:,(,1,)一般支持疗法及护理 强调卧床;,(,2,)抗菌疗法 首选药为青霉素,要求起病三日内开始使用,剂量,160,240,万单位,/,日疗程,5,7,天,首剂用量宜小(,40,万单位)或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或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以避免发生,赫氏反应,还可以使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三代和喹诺酮等3,)首剂抗菌治疗后应监护数小时,或同时加用激素静脉滴注预防Go on,治疗,Therapy,部分钩体病病人首次用青霉素,G,治疗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灭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的加重反应,常见表现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称为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end,治疗,Therapy,(二)、中期内脏损害期治疗:,(,1,),肺出血型,:采取抗菌、,解毒,、,镇静,、,强心,、给氧、止血为主的综合措施附:赫氏反应的治疗2,)黄疸出血型:参考黄疸型肝炎治疗3,)脑膜脑炎型,(,4,)肾 型,Go on,治疗,Therapy,赫氏反应的治疗,及早采用镇静剂如异丙嗪或苯巴比妥;及早用氢化可的松静注或静滴;物理降温肺出血型治疗:,(1),肺咯血较明显者:镇静剂;伴有高热者,及早用氢化可的松,100mg,加于输液中静滴。
治疗,Therapy,(,2,)肺弥漫性出血型治疗,采取抗菌、,解毒,、,镇静,、,强心,、止血、给氧等综合措施抗生素同前,镇静药物:使病人,完全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搬动适量苯,巴比妥钠或异丙嗪肌注治疗,Therapy,解毒 及早应用氢考,200,300mg,静滴,必要时,100mg,缓慢静注(肺泡细胞具有的钩体内毒素的特殊受体,同时又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所以早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能竞争性抑制钩体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强心 酌用强心剂,如西地兰或毒,K,止血:酌情给云南白药、维生素,K,等亦可输新鲜全血end,治疗,Therapy,(三)后发症的治疗,钩体病的后发症为机体免疫反应所致,故无须抗菌治疗,轻者可自行缓解,影响较大的如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等,可用激素十,.,预 防,1.,传染源的管理:防鼠、灭鼠,管理粪尿,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用水消毒,防止接触疫水3.,预防接种:钩体菌苗,流行前接种,2,次,4.,化学预防:多西环素口服,小结,钩端螺旋体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鼠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基础病变为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重者引起内脏与组织的重度病变。
潜伏期一般,7,13,日本病轻重差别很大,早期为单纯型(流感伤寒型),表现为:,“,寒热酸疼全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中期据内脏损害的不同有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脑膜脑炎型早期抗生素治疗可以缩短病程,首选青霉素,G,,小剂量运用;注意防止赫氏反应赫氏反应及肺出血型的基本治疗原则为镇静、解毒、强心思考题,某男,,25,岁,农民因发热、全身酸软疼痛,4,天,双小腿疼痛、行走不能,2,天入院近,2,周来有有田间劳作史(打谷),入院前院外诊断,“,感冒,”,,曾用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查体:,T 40.5,C,,结膜有明显网状充血,呼吸急促,唇紫绀,双肺有中等量湿罗音,肝肋下,2cm,,双下肢腓肠肌触痛明显试分析其可能的疾病及发生发展,需要的辅助检查思考提示,】,田间劳作(经潜伏期)早期(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赫氏反应(青霉素诱发),流行病学,Epidemiology,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