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教材课件 L17.2萨义德、斯皮瓦克、巴巴——书目摘要.doc
3页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17.2萨义德、斯皮瓦克、巴巴书目摘要:1.[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目录致谢 绪论 第一章 东方学的范围 一、认识东方 二、想像的地域及其表述:东方化东方 三、计划 四、危机 第二章 东方学的结构和再结构 一、重新划定的边界,重新界定的问题,世俗化了的宗教 二、西尔维斯特·德·萨西和厄内斯特·赫南:理性人类学和语言学实验室 三、东方的居处和研究:字典编纂和想像的必要条件 四、朝圣者和朝圣行为,英国和法国 第三章 东方学的现状 一、隐伏的和显在的东方学 二、风格,专门知识,想像视野:东方学的现世性 三、现代英法东方学的鼎盛 四、最近阶段 后记 注释 索引 内容提要: 《东方学》这本书与当代历史的动荡和喧腾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书中,强调无论是“东方”这一用语,还是“西方”这一概念都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稳定性,二者都由人为努力所构成,部分地在确认对方,部分地在认同对方 《东方学》以对1975年黎巴嫩内战的描写为开端,这场战争结束于1990年,但是暴力与丑恶的人类流血事件却延续至今我们经受了奥斯陆和平进程的失败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爆发以及遭到再次入侵的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可怕苦难,在那里,以色列使用F-16战机与阿帕奇直升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例行集体惩罚行动。
自杀性炸弹袭击现象充分显现出了它所具有的可怕破坏性,这当然没有什么比“九·一一”事件及其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更骇人听闻、更具有末日预言的昭示意义了正当作者写作本文时,美英对伊拉克非法的和未经授权的入侵和占领正在进行,随之而来的则是匪夷所思的物质掠夺、政治动荡和变本加厉的侵略这都被认为是那个被称作文明冲突的一部分,无休无止、无法平息、不可救药但作者认为并非如此2.[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目录前言第一章 重叠的领土,交织的历史Ⅰ 帝国、地理与文化Ⅱ 过去的形象,纯不不纯Ⅲ 《黑暗的心》的两个视角Ⅳ 经验的差异Ⅴ 把帝国与世俗的解释联接起来第二章 融合的观念Ⅰ 叙述与社会空间Ⅱ 简·澳斯汀与帝国Ⅲ 帝国的文化完整性Ⅳ 帝国在行动:威尔第的《阿依达》Ⅴ 帝国主义的乐趣Ⅵ 受控制的土著Ⅶ 加缪与法国帝国Ⅷ 关于现代主义第三章 抵抗与敌对Ⅰ 问题的两个方面Ⅱ 抵抗文化的主题Ⅲ 叶芝与非殖民化Ⅳ 驶入的航程与反抗的出现Ⅴ 合作、独立与解放第四章 免受统治的未来Ⅰ 美国的崛起:争夺公共空间Ⅱ 向正统与权威挑战Ⅲ 运动和流动注释索引内容提要: 《文化与帝国主义》是萨伊德继《东方学》之后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复杂的著作,有人用拉什迪的小说来做比喻,说假如《东方学》是萨伊德的《午夜的孩子》,那么《文化与帝国主义》就是他的《撒旦的诗篇》。
与《东方学》基本上不处理文学文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与帝国主义》的问题意识建立在这样一个更深入的追问上的:"小说写作和抒情诗……是怎样参与东方主义中的普遍存在的帝国主义世界观的构造的?"由此生发的对"小说与帝国"关系的讨论,不仅像伊恩·马丁在《小说的兴起》那样把现代小说的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相联系,重构了"现代欧洲小说诞生"的帝国主义扩张的语境,而且极富争议地把他对西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分析扩展到小说的形式和风格层面,认为欧洲小说在其发生学的意义上汇集了两种的质素:一方面是构成小说的权威的叙述样式,另一方面则是倾向于帝国主义的复杂的思想构造也许我们未必完全接受萨伊德的观点,但他据此观点对简·奥斯丁、狄更斯、康拉德、叶芝和加缪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的读解和分析,却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