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周易》与中医共39张课件.ppt
39页第八講《周易》與中醫——傳統醫學的淵藪第八講《周易》與中醫——傳統醫學的淵藪《周易》與中醫•明 張景岳《醫易義》: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雖陰陽已備于《内經》,而變化莫大于《周易》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周易》與中醫明 張景岳《醫易義》: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臟象學説與卦象的對應•《說卦》:乾爲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爲手,兌為口宋 王應麟注:乾爲首,首會諸陽屬乾;坤爲腹,腹藏眾陰為坤;震為足,巽為股,足動股隨,雷風相與;坎為耳,離為目,耳目通竅,水火相遠;艮爲手,兌為口,口與臭通,山澤通氣臟象學説與卦象的對應《說卦》:乾爲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十二經脈•足六經、手六經•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足六經、手六經手太陰肺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循行的特點•手之三陽經脈從手至頭•手之三陰經脈從胸至手•足之三陽經脈從頭至足•足之三陰經脈從足至腹十二經脈循行的特點手之三陽經脈從手至頭臟象學説與卦象的對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穀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
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臟象學説與卦象的對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氣通于肺,地氣臟象學説與卦象的對應•《說卦》: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煊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臟象學説與卦象的對應《說卦》:《周易》對中醫理論的影響•陰陽學説•五行學説《周易》對中醫理論的影響陰陽學説陰陽學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氣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内,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陽學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陰陽學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旁人事而養五臟。
陰陽學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説明人體的組織結構外為陽,内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腑為陽: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腑屬陽臟為陰:肝、心、脾、肺、腎五臟屬陰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説明人體的組織結構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説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素問·五臟別論》: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實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説明人體的生理功能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説明人體的病理變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内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内寒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説明人體的病理變化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用於疾病的診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聼音聲而知所苦望診:色澤鮮明者屬陽,晦暗者屬陰聞診:聲音洪亮者屬陽,低微斷續者屬陰切診:脈大、浮、數、動、滑者屬陽,沉、澀、弱、弦、微者屬陰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用於疾病的診斷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用於對疾病的治療原則: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爲期審其陰陽,以別剛柔,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不足則補之,有餘則瀉之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用於對疾病的治療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歸納藥物的性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素問·至真要大論》:五味陰陽……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歸納藥物的性能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用於養生《素問·上古天真論》:法于陰陽,和于術數調于四時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陰陽用於醫學的意義用於養生五行學説•《尚書·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周易·繫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地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學説《尚書·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五行學説•相生: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滋生作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學説相生: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滋生作用五行學説•相克: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制約作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學説相克: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制約作用五行學説•相乘、相侮:五行的生克制化受到破壞而出現的反常現象《素問·五運行大論》:氣有餘,則制己所生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五行學説相乘、相侮:五行的生克制化受到破壞而出現的反常現象五行學説•極似:己亢過極,則反似勝己之化金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木極似金,金極似火,火極似水,水極似土,土極似木者也五行學説極似:己亢過極,則反似勝己之化五行學説•制化:相互制約、化生《素問·六徵旨大論》: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害則敗亂五行學説制化:相互制約、化生五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説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關係木—肝 火—心 土—脾 金—肺 水—腎水生木,腎水以養肝木生火,肝木以濟心火生土,心火以溫脾土生金,脾土以充肺金生水,肺金以助腎 五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説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關係五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解釋病理情況下臟腑間的相互影響《素問·玉機真藏論》:五臟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死于其所不勝五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解釋病理情況下臟腑間的相互影響五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用於診斷和治療漢 張仲景《傷寒論·平脈篇》: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縱:侮所勝橫:侮所不勝逆:子乘母,侮生我者順:母乘子,侮我所生者漢 張仲景《金匱要略》:治未病五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用於診斷和治療第八讲《周易》与中医共39张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