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中国企业改苹30年不变的主题.doc
4页市场化:中国企业改苹30年不变的主题 中国金业改革30年述评李锦(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从1984年到2014年的中国,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个历史段落1984,是中国企业改苹 起步的时候如果我们将中国企业30年的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结果、一个历史单元,就能够 比较容易、比较集中地看到成就,看到我们在多大稈度上推动了历史进步如果我们将30年的改节开放作为-•个过程,就能比较充分地看到其间所经历的曲折, 看到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还血临着很多挑战商品社会起步 力物初生,这是一个绝对短缺的时代,到处都是市场空白炸油条、卖小米粥、炒瓜了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1984年的中国,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年度乙一,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 的计划经济体制LI渐瓦解,一群从不知名的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在众目 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品社会起步1984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这 一年,中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中国金业出现了儿种力量的躁动:“国企承包第一 人”马胜利毛遂白荐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开启了他陆续承包上百家企业的征稈;农村社队企 业正式改称乡镇企业,气势恢宏地走上历史前台;联想、力科、海尔、招商地产、上海大众 等新型企业诞生;刚组建完毕的四大专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一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内容超越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界限,关于商品经济的论述既是摆脱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封闭半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奋起的重大选择,也是对中 国企业走上现代企业潮流的强力推动。
1984年,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全盛时期,陆续涌现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胶东模式、晋江模式等各种发展模式在当时国有企业一统夭下的格局下,农民赤脚上岗,导演了一部 憨厚质朴的悲喜剧,于是岀现了 “农民企业家”、“傻了瓜了”等词语这是企业在城市与 乡村交界处的角斗,在计划与市场的交界处的突破由于国有经济羸弱,使得最初的温州小 商人和义乌小商贩游走于全国各地,一群乡村小人物凭肴敏感的嗅觉深吸着改革的气息,毫 无顾忌,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直到一度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撑起了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 面 然而,那是“中国原生态的金业史”80年代末,现代企业随着明晰产权而来临有两件对比鲜明的事件:1988年,鲁冠球用1500万元向杭州萧山宁围镇政府买断他所在的 力向节厂一半股权给参与创业的人 力-向变成了民营企业不久,浙江的乡镇企业开始普遍 推进股份合作制1989年,临沂罗庄镇的王廷江将自己一手创办的白瓷厂无偿捐赠给村集 体,他由此得到诸多政治资源,当了村支书,获得政府支持和大量的银行贷款,小小的企业 成长为庞大的华盛集团两个企业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部触及现代企业的实质:明晰产权 只是产权的归属正好相反,品者并不符合市场方向。
显然,这也是浙江民企与山东民企的区 别80年代示期,产权一肓模糊的企业渐渐走向衰落,终而转换为企业改制的压力代表 人物正是马胜利,他由承包上百家亏损企业,让很多企业扭亏为盈,被邓小平接见,风光无 限,到集团被迫解散,只用了不到:L0年承包制实际上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然而产权 同样不明晰,难免引发政府和承包方的利益冲突马胜利麻来白己说:“承包制对市场经济 是不适应的产权变革沉浮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及稍后的|-四届三中全会,是中国企业丿力史的转折点,现代企业 制度被明确写在十四大报告上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上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国务院修改和废上了 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这一年,至少10力境政干部、科研院所的知识分了下海经商,掀 起了新一轮经商热,催生了新一批企业家 尽管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决定》只是提出了方向,实现途径和如何操作则无章可循于是, 民营企业开始了 “野蛮生长”,国企则开始摸索着实行转制1995年,国企转制掀起了争论产权的模糊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中小企 业的改制触及了经济转熨中的核心问题一产权变革这是不是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国企产权 改苹的先驱,因率先启动诸城股份制改革而获得“陈卖光”称号的山东省诸城市市长陈光, 在国企改革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破冰一笔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从1984年中国现代企业元年Z后,中国成长起一批“创业型国 企”,这类企业从所有权上看一宜是国企,但当年都是严重亏损或濒临倒闭的小企业,麻来 因为某个人而脱胎换骨,口益壮大发展成企业集团,例如张瑞敏Z于海尔还有一些是新诞 生的企业,但是由体制内出资,名义上也是国企当这些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时,产权的模 糊让积累起来的巨人财富难以公平分配,把企业做人的企业家也得不到合理的报酬这些企 业体最巨大且非常嘱目,所以它们的改制极具考验实际管理者的智慧于是,MBO (管理 层收购)方式应运而生但是,管理层如何收购、国有资产怎样评估,都缺少严格的标准, MBO成了一些国有资木迅速转为私人资木的灰色通道于是在90年代,一批人迅速暴富, 一些人则因为同样的原因从人生巅峰坠落进入21世纪示,民营经济的分量越来越重,城市农民工与企业家群体已经成为中国改 苹开放的两个最大的新型经济团体。
企业家群体,从最初的找不到存在感和归属感,变成一 个新崛起的阶层历经风雨坚持下来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成为现代企业并成功把企业做大之 后,开始能看见国际上那些跨国公司的背影2003年前后,随着抓大放小、关闭破产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国企改革讲入以国有大企 业改革为重点的阶段2003年3刀国资委成立,人型国有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标志中国 进入大企业时代2008年,当世界金融危机使得企业普遍焦头烂额时,国企因为4万亿经济 刺激计划,似乎进入了新的扩张时代然而,当国家经济速度换扌当,国企由扩张的狂热变得冷静时,发现了改革动力的不足、 效率的低下、创新的缓慢,猛I叫头,方知国企现代产权改革几乎被搁置,政企不分仍然没有 解决国有企业难以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怎么能实现与市场经济对接?于是,国企改苹再 次踏入市场经济“深水区”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很有冲击力的四句话:市场化的方向, 政企分开的目的,完善产权制度的核心,混合所有制的途径在这一轮刚刚开始的国企改革 中,国投、中粮、中国医药、中建材、新兴际华和中节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明星改革未有穷期 企业强则中国强,企业兴则中国兴还要加上一旬,企业家强,则企业强。
报终决定中国企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思想的崛起在纪念中国现代企业30年Z际,重温光荣与辉煌,也留下追问和思考:如何将企业现 代化的事业继续推进? 丿力史学家费正清说,事实上,中国可能选择的道路,备种事件必 须流经的渠道,比我们能够想像到的更窄企业现代化最窄Z处仍然是产权改革任何一个 国家的经济改革,其实质都是所有权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处于以投资驱动、产业跟踪为 特征的经济发展追赶期,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半市场经济”特征国企作为政 府调控经济的T具、配置资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始终处于“半政府工具、半市场主体” 的状态在经济发展追赶期,这当然是可以的,但以示再维持这种体制是不行的卜八届三 中全会强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积极推进混 合所有制政府和企业在政企分开的同一战线再次握手言欢中国现代企业的火车头能够开多快开多远,取决于两条轨道:制度和文化虽然最难的 产权问题对民营企业来说基木上已经不再困扰,民营企业开始从野蛮生长转向优雅生长,与 国际接轨,与现代相融,但新的问题接跚而来渐渐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貝是慢慢熟悉了市 场机制,但并没有习惯现代的商业管理与文化。
新浪王点东辞职”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人明白了资木的理性和势利的商业文化始T2010年的那场旷L1持久的黄光裕和陈晓的 国美争夺战,再次冲击了人们对企业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认识对于做大的家族企业 来说,接班问题是另一个难题,年轻的接班人和企业元老ZI'町的摩擦是不习惯资木逻辑的中 国商人难以承受之重凡此种种,企业管理亟待建立新的思想体系衣过去10年间,中国的GDP —路攀升,世界经济中心由西向东转移正成为世界性的话 题,这让中国企业受到鼓舞,却也感受到压力企业管理思潮从泰勒的“科学管理,讲求效 率”、徳鲁克的“高效管理,创造利润”,到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这是中国现代企业 管理思想诞生的历史时空背景人类企业文化各具长短,不断碰撞与交融,相互借鉴,不断 创新柳传志、张瑞敏、马云、壬石、冯仑、潘石屹、昊炳新……很多企业家都提出了白己 的管理思想体系,但…个明显的事实是,摆在机场与车站的企业家新著,更多的是民营企业 出于市场竞争的经验或过稈冋顾,离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还差得很远中国企业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是 历史的结论下一个30年,仍将是一个机遇不断涌现、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痼疾的羁绊、 时代的痛楚鲁加交织的过程。
中国的企业血要努力摆脱I口时代的羁绊,…面要找出企业创 新的道路改革未冇穷期,中国企业正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