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兴衰史.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老字号兴衰史 60年家春秋:老字号“覃隆昌”的沉浮兴衰史 石磨一滚,金灿灿的稻谷进去,就变成白花花的大米出来说起南宁的粮食加工,就不得不提到覃隆昌大米厂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开厂,覃家的大米厂一开就是半个多世纪作为覃家第五代传人,83岁的覃泽龙脑海里仍会不时闪过米厂喧嚷时的情景而在解放前那段风雨飘曳混乱担心的时局下,米厂体验的那场前途未卜生死攸关的风雨,至今仍让覃泽龙觉得惊心动魄 子承父业经营大米加工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覃泽龙的祖父覃卓然在布新街(今人民路)创办了覃隆昌大米厂,开头代碾兼自营大米当时,覃隆昌大米厂内有有14.7千瓦的瓦特式蒸汽机1台,日产量白米1500—2000公斤,是广西最早使用机器加工大米的工厂开业3年左右,因加工的大米有机油味,民众不愿添置食用,故停产停业,改为代碾麦子 1910(清宣统二年),覃隆昌到广州添置1台30匹马力煤气机、1台2号磨米机、6台大号磨面机,运回南宁安装,扩大生产才能,投产后,每小时可碾米、麦600公斤1913年辛亥革命爆发,厂址迁至南伦街一里29号,之后受战局影响停业10年。
到覃泽龙父亲接手覃隆昌时,厂里当时有雇工16人,有30匹马力煤气机2台、2号碾米机2台、大号磨谷机1台及各种配套8台,大米厂每小时可碾谷出米1200公斤 当时,覃泽龙兄弟姐妹11人,他们的母亲是个贤惠女子,写得一手好字在覃泽龙出世前,母亲一向从事教师职业,还曾当过李宗仁妻子郭德洁的老师到覃泽龙出世后,母亲便放弃教学,一心一意扶助覃家打点米厂生意和照管家庭 覃泽龙5岁时,正是覃家的大米厂经营得红火之时覃家是个大户,拥有的厂房和住房宽约20亩,一家老小生活无忧,只是当时时局不稳,覃泽龙家的米厂也时刻面临着战乱的影响 米厂被烧全家逃难到百色 1939年,一声声炮响打断了覃家米厂宁静的生活日本飞机不断地往地面扔炸弹,覃家大院内人心惶惶得知日本兵已从防城打进来很快来到南宁,覃隆昌大米厂被迫停业,覃家抉择逃往百色避难精明能干的母亲简朴拾掇了一些行李和细软,覃泽龙兄弟姐妹11人跟着父母开头踏上逃难之旅 来到百色后,除去船上开支,覃家带的细软所剩不多,不敢多花钱的母亲向当地一家老百姓租了两个房间,一家人算是找到了安置之所随后,覃泽龙还被母亲送去百色中学持续读念书。
在百色,覃家从一个南宁的大户商人变成了落难的难民,依靠从百色政府领取的每人每天4角钱生活补贴,一家人的生活终于可以支撑着过下去 一年后,听闻日本兵离开南宁时局相对稳定的消息后,覃家老小欢天喜地地从百色赶回南宁终究到家了,但此时南宁的景象却给一家人兴奋的心情浇了一盆冷水走时完好无缺的街道像变了个样,马路上四处是马粪,而解放路一带那么是一片废墟,街道两边的房子无一完整,大门破破烂烂的,四处都是洞眼覃家大院被烧成一片废墟,仅剩片面瓦片和墙角,家里的家具、用品全部一扫而空,而覃家米厂也被烧毁,所幸的机器还在找了几处尚存的墙角,请人稍微修整了一下,一家人才暂时有了落脚之处 借来五千元重开米厂 米厂被烧,住房被毁,工厂和生活都无钱周转,覃家一下陷入了困顿母亲首先想到向娘家求助因覃泽龙外公家在解放路开办有一个盛兰卷烟厂,家道丰饶,家有子女30多个在覃泽龙记忆中,外公家的私家花园(地址在现中尧路制药厂一带)里种了上百棵柚子树,一到金秋十月,满园柚子飘香,很是迷人 但是,覃泽龙的外公家也在战役中遭到致命重创,卷烟厂被烧掉了,外公一家逃难去隆安县时,一路上还遇到了土匪,带去的钱财被洗劫一空,家族一下子就没落了。
为了重整家业,父母亲四处找人筹备款项,但都无下文但固执的母亲不甘心覃家祖辈传下来的产业就此被拖垮,通过母亲努力,终究托熟人关系,借到了5000元(估算约现在30万元)拿着这笔钱,覃家连忙找人盖新屋和修整工厂,一个多月,房子盖好了,覃隆昌大米厂开头恢复生产原先在米厂打工的片面工人听说米厂又可以开工了,也纷纷自带粮食赶回来协助于是,停业一年多的覃隆昌大米厂的机器又开头运转起来,白花花的大米不断地从机器里“吐”出来,看到工厂里喧嚷的生产场面,覃泽龙的父母亲终究松了一口气一年后,覃隆昌大米厂很快“赚”够借来的钱,母亲把借来的5000元借债给还上了 米厂再被停业一家二度逃难 宁静的生活过了三四年,覃泽龙顺遂地完成高中学业1944年,听闻日军沿着湘桂铁路长驱南下,从湖南方向进犯桂林,南宁市民再次踏上新一轮的逃难这次,覃泽龙一家老小背着被子衣服,挑着锅碗瓢盆,步行走到老家五塘镇一个傍依在西云江水库边的小山村避难由于惦记遇到土匪和日本兵,覃家在山上盖了个茅草屋,平日很少下山,买米买菜都是托老乡带回来 在山上住了五六个月,看到时局逐渐稳定下来,覃家抉择重返南宁在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揣摩南宁这次会变成什么模样,心情很是沉重。
但当真正回到南宁,眼前的一切仍让大家感到庆幸:新建的工厂和房屋还在,只是家里的床板、桌子、台灯等家具全部不见了,空空如也房屋四周杂草丛生,估计是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只有院子里那些正在疯长的麦子,表明着这里曾有人关过马,麦子就是当时喂马留下来的饲料除草,扫地,将破旧的机器稍微修整一下,覃隆昌大米厂再次响起碾米的声音,买米碾米的顾客在覃家出出入入,逐步恢复了往日的喧嚷 抗日战役告成后,南宁人口增多,过往军队频繁,粮食供求需求数量增加,除了覃隆昌、广元亨等4家米厂外,当时还增加了利源、五丰等7家碾米厂,较大的厂每天可生产2万斤大米,覃隆昌生意做得很是红火当时,一心求学的覃泽龙考上校址在桂林的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1947年,受通货膨胀影响,一些碾米厂相继倒闭,但覃隆昌仍坚持营业在通货膨胀的处境下,覃家变更了碾米收取加工费的做法,采取以物换物的经营方式,既给人加工大米不收钱只收大米,然后用大米去换取其他物资,因此在货币价值不稳定的处境下,覃隆昌大米厂并未受到影响 万余斤大米送给给解放队 1949年,解放战役急速进展,国民党政府当局机关、团体迁逃至南宁,人口激增,大米用量随之增多。
市民拒用金元券和银元券,多以大米为交易媒介,增加了大米流通量汽车发动机因交通阻塞价钱低廉,一些失业工人添置汽车发动机作动力开设小型碾米厂,南宁的碾米厂当时增加了好多,有覃隆昌、广元亨、 钜利、利源、友和隆、南宁米厂等11家,覃泽龙家的米厂在大哥和父亲的管理下,生意仍能维持 1949年12月4日晚上,周边老百姓大多已经关门入睡,南宁沉浸在夜色中猛然,夜空中传来几声枪响,家住邕北镇(现华强路)的覃泽龙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氛这段时间来,地下党四处散发、张贴传单,覃泽龙早已得知南宁快要解放的消息公然,其次天一大早,四周响起了鞭炮声,兴奋难挡的覃泽龙随着看喧嚷的老百姓在解放路一带看到了进城的解放军战士 解放军身穿灰色棉衣,头戴五角星帽子,肩辈枪支和军包,尽管脚穿布鞋和草鞋,但步伐是那样整齐,口号是那样嘹亮不知什么时候,在街道两旁观看的老百姓手中多了一面五星红旗,覃泽龙手上也被人塞了一面,挥舞着手中红艳艳的五星红旗 南宁解放次日,驻防南宁城的解放军116师政治部和原南宁地下党组织立刻成立“南宁临时治安委员会”开展维护社会治安、筹粮、筹薪,支援解放军南下部队作战听说筹粮的事情后,覃隆昌大米厂立刻挪出上万斤大米给解放军。
当时虽说是以借的名义给解放军,但覃家却没想过要回来 1949年12月22日,南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覃家接到市政府通知,让拿借条按市价折换银元或者大米覃泽龙的大哥只是把借条还了回去,并没有去要回大米 解放后传人不再从事粮食加工 解放的曙光给覃家带来了光明,一家人终止了混乱担心的生活1951年,覃泽龙找到了人生伴侣,并喜结连理 1952年至1962年,两人相继生下三女三子,一家人生活融洽稳定而覃家传了五代的覃隆昌大米厂,在1955年,与广元亨并厂到原合营的钜利、利源米厂合营,改称南宁市西平桥大米加工厂如今,南宁大大小小的米厂可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多不胜数 解放后,土木工程专业的覃泽龙被调配到南宁第四建筑公司,概括负责施工工作他还曾负责参与过南宁百货大楼、展览馆和人民公园旁的游泳池等处的施工40多年的施工建筑,覃泽龙亲眼、亲身体验着南宁一步步的进展道路仍未恢复畅通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