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生产质量、施工质量控制.doc
37页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生产质量、施工质量控制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1、混凝土强度等级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采用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2、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参数掌握设计文件中有关对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要求,并参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选用⑴. 基本规定① C30及以下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3②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掺量不宜小于20%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45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③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⑵. 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1~表3规定表1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碳化环境T10.552800.602600。
65260T2050300055280060260T30.453200.50300050300氯盐环境L10.45320050300050300L20403400453200.45320L30363600.403400.4034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45320050300050300H30403400.453200.45320H40.363600403400.40340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453200503000.50300D30.403400.453200.45320D40.363600403400.40340磨蚀环境M10503000.552800.60260M2045320050300050300M3040340045320045320表2 素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碳化环境T1、T2、T30.602800.652600。
65260氯盐环境L1、L2、L30.60280065260065260化学侵蚀环境H10.503000552800.60260H2※※0.503000.50300H3※※※※※※H4※※※※※※冻融破坏环境D10.503000.552800.60260D2※※0.50300050300D3※※※※※※D4※※※※※※磨蚀环境M10552800.60260065260M20503000.55280060260M3※※050300050300注:“※”表示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表3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水泥品种水泥熟料中的C3A含量(%)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粉的掺量(%)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H1普通硅酸盐水泥≤8≥2030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300H2普通硅酸盐水泥≤8≥2533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030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300H3、H4普通硅酸盐水泥≤6≥30360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25360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3≥20360⑶ 混凝土含气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环境条件无抗冻要求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混凝土D1D2、D3D4含气量(%)≥2。
0≥4.0≥5.0≥5 混凝土电通量q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符合表5~表7的规定表5 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56d电通量(C)<C30<2000<2500C30~C45<1500<2000≥C50<1000<1500注:本表是对所有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或冻融破坏环境时,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还应满足表6、表7的规定.表6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L1L2、L3L1L2、L356d电通量(C)<1000<800<1500<1000表7 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H1、H2H3、H4H1、H2H3、H456d电通量(C)<1200<1000<1500<1000⑸ 混凝土的抗冻性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冻融破坏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冻性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作用等级D1、D2、D3、D4D1、D2、D3、D4D1、D2、D3、D4抗冻等级(56d)≥F300≥F250≥F200⑹。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的,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当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外,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表9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kg/m3)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二(60年)三(30年)环境条件干燥环境353.535潮湿环境3.03.035含碱环境※3.03.0注:①带※号项目混凝土必须换用非碱活性骨料.②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合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含量取粉煤灰总碱含量的1/6,矿渣粉的可溶性碱含量取矿渣粉总碱含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含量取硅灰总碱含量的1/2③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和水接触、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6%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与水直接接触、干湿交替变化的环境、水下或与潮湿土壤接触以及空气平均相对湿度长期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直接与海水、含碱工业废水、钾(钠)盐等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碱环境交替变化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④处于含碱环境中的设计年限为60年、30年的混凝土工程,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作防水、防碱涂层处理,否则应换用非碱活性骨料。
3、原材料品质指标和检验批次控制要求⑴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的质量品质指标及检验批次控制应符合表10的要求和规定8表10 水泥品质指标技术要求及检验批次控制规定序号技术要求检验规定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新选料源检验过程检验项目技术指标供应商应提供指标要求说明施工单位提供指标要求说明施工单位提供指标要求说明1 比表面积≤35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每厂家、每品种、每批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②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的水泥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水泥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厂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一次;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试验次数的10%或20%,但至少一次2烧失量≯5。
0%√√3游离CaO含量≤1.0%√√4 MgO含量≯50%√√5SO3含量≯35%√√6 Cl—含量钢筋混凝土不宜大于0.1%,预应力混凝土≤0.06%√√7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10%(对普通硅酸盐水泥)√√√8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9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10强度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规定值√√√11 碱含量≤08%√√12熟料中的C3A含量非氯盐环境不应超过8%,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10%√13 助磨剂名称及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1%√14石膏名称及掺量GB/T5483中规定的G类或A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15混合材名称及掺量6%~15%√⑵ 粉煤灰粉煤灰的质量品质指标及检验批次控制应符合表11的要求和规定表11 粉煤灰品质指标技术要求及检验批次控制规定序号技术要求检验规定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新选料源检验过程检验项目技术指标供应商应提供指标要求说明施工单位提供指标要求说明施工单位提供指标要求说明1 细度(%)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20(12)√每品种、每料源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料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