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组织行为学题库.doc
45页组织行为学一、 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这一概念涉及以下含义: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但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专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等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来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3)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立地,而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还要在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结识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并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引导人的行为,控制人的行为 2.能力能力指个体可以成功完毕工作中各项任务的也许性,它是对个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3.学习学习指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学习是无法直接观测的,可以看到的是行为的改变 学习的特性:学习包含了变化——这种变化应当是相对持久的;变化一定是行为上,态度和观念的变化不算;学习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4.行为塑造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这一过程被称为行为塑造行为塑造有四种方法:积极强化、悲观强化、处罚和忽视5.组织行为学校正典型的组织行为学校正方案是一个涉及五个环节的问题解决模型:辨认关键行为、开发基线数据、拟定行为结果、开发并实行干预策略、评估绩效改善状况6.价值观1.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 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其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1)价值观决定了事物或行为对于个人是否故意义及重要限度如何2)价值观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2.价值观的基本特性:(1)价值观是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 (2)价值观以人的需要为基础3)价值观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结构系统3.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从整体上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在:(1)影响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见解,从而影响到人与入关系;(2)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影响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见解;(4)影响工作态度和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5)影响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的和组织压力的限度;(6)影响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见解;(7)影响对个人目的和组织目的的选择;(8)影响组织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
7.工作满意度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这种态度影响组织行为,甚至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指员工相信自己理应得到的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其成为因变量因素:与绩效有关;组织行为研究者的价值偏爱8.工作参与指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限度以及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限度9.组织承诺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的的认同,并且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心态10.认知失调列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致力于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做出解释不协调意味着不一致认知失调泛指任何情况的不和谐11.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它不涉及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规定当中,这种行为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12.人格人格是指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别人的个体心理特性的总和13.控制点其可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前者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后者认为自己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个体对于自己命运根源的认知,称为控制点14.马基雅维利主义马基雅维里主义是以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命名,此人在16世纪发表了有关如何获取权力和运用权力的观点。
表现出较强马基雅维里主义倾向的人通常是高实效的,在情感上保持距离,认为最终结果才故意义15.自我监控指的是个体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16.A型人格A型人格的人总是不断的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工作的其别人或事进行袭击A型人格表现为:①运动、走路和吃饭时通常节奏不久;②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③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 ④无法打发休闲时光;⑤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的17情绪情绪指一种强烈的情感,其是对客体的反映;而不是一种特质,针对的是具体客体18.情绪表达情绪感受是个体的实际情绪;情绪表达是那些组织规定的并被视为符合特定工作的情绪它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产物关键点:情绪感受和情绪表达经常是不同的19.情绪智力属于一种非认知的技能、潜能和素质范畴,它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功地面对环境的规定与压力涉及五个维度:①自我意识:体味自我情感的能力;②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③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仍然坚持不懈的能力;④感同身受:体味别人情感的能力;⑤社会技能:解决别人情绪的能力20.决策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人们事实上是情绪、理性和直觉并举。
在对决策过程的考察中,假如不对情绪予以足够重视,必然不够全面和准确只有既考虑到头脑,又考虑到心绪,才干更好地把握制定决策这一环节21.动机个体不是冷冰冰无感情的机器,他们的知觉和对客观环境的估量都充满了情绪的色彩,并且强烈影响着他们付出努力的限度22.人际冲突有冲突的地方必然是情绪化严重之处管理者成功解决冲突的秘诀也正是依靠自己洞悉冲突中情绪状况的能力从而引导双方缓和下来23.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结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24.基本归因错误指人们在评估别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足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25.自我服务偏见指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帮因素(如运气)26.选择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指观测者依据自己的爱好、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积极选择27.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根据个体的某一种特性(如智力、社会活动理、外貌),从而形成总印象28.自我实现预言即使这些知觉是错误的也会如此。
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人们对别人的盼望会决定他们的行为,于是盼望变成了现实29.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论是由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提成五个阶层,像金字塔同样①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需要层次金字塔的底部这种需要涉及衣、食、住、行及延续种族的需要等②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涉及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劳动安全、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等③社交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社会交往,从属于某一个组织或某丰种团队,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得到认可;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希望得到亲友的爱等④尊重需要:即自尊、自重和规定被别人所尊重涉及自尊心、信心,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以及高度评价等⑤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位于需要层次金字塔的顶端涉及能充足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干,成为有成就的人物马斯洛认为的需求层次之间的联系:①人类基本的需要必须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②人类需要与个体生长发展密切相关③人类需要的高低与个体生存有关2)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应用:①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②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30.双因素理论(1)双因素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激励因素重要涉及以下内容:a.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快乐;b.工作上的成就感;c.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d.对未来发展的盼望;e.职务上的责任感具有这些因素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保健因素是指那些导致员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可以解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重要涉及组织的政策、行政、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解决等由于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带有防止性,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①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限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一些内在因素如成就、认可、责任与工作满意相关当对工作感到满意时,员工倾向于将这些特点归因于他们自身;而当他们感到不满意时,则经常抱怨外部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②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一定能使工作结果令人满意因此,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③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的,因此管理者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只能带来平和,而不一定对员工有激励作用,这些因素只能安抚员工,而不能激励员工3)双因素理论在现实管理实践中的运用:①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②通过工作丰富化,使员工得到工作自身的激励和成就感;③结合当前中国来说,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工资和奖金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假如运用得当,也能表现出显著的激励作用;④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⑤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双因素理论促使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31.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工作的信心,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毕任务就越有信心32.巅峰体验指个体深深的沉浸在某些工作当中,忽视了周边存在的一种状态关键要素:激发它的动机与最终结果毫无关系当人们达成那种忘却时间的巅峰感觉时,人们关注于活动过程自身而不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33.分派公平指人们感到个人之间在报酬数量和报酬分派上的公平性,更多的影响员工的满意度34.程序公平指人们觉得用来拟定报酬分派的程序很公平,更多的影响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35.参与管理参与管理是指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也就是说,下属在很大限度上可以与直接主管共享决策权36.质量圈质量圈它是由8~10名员工和主管组成工作小组,共同承担工作责任小组成员定期会面——经常是1周1次,运用上班时间和工作场合——讨论质量问题,探讨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建议,并实行纠正措施他们承担解决质量问题的责任,对工作进行反馈并对反馈进行评价但管理层一般保存最终决定权来拟定是否实行建议方案37.非正式群体指人们之间以利益和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利益型、友谊型),这类群体属于自然形成,一般不受法律与行政的保护与干预①利益型群体:指由一组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具体目的走到一起的成员构成②友谊型群体:指由一组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成员构成,如年龄、政治信仰或者民族背景38.角色冲突指个体面对互相之间存在分歧的多种角色期待时而产生的冲突其解决原则:明确角色行为;对角色进行选择;使实际行为与角色行为或盼望相一致;增强对角色的适应能力39.心理契约40.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