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雎》主题辨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7308638
  • 上传时间:2021-07-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6.3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雎》主题辨析 [关键词]:《关雎》 主题 君子 淑女 解析[内容摘要]:《关雎》以《诗经》首篇的位置,历来受人关注但在《诗经》研究史上,对于《关雎》篇的诗义理解却迥然不同,存在分歧最早的是西汉时期的齐、鲁、韩今文三家诗,说法大同小异,都认为它是一篇讽喻时事和颂扬“后妃之德”的诗五四”以后,随着封建社会君主制的彻底崩溃,《诗》被拉下了“经”的宝座,才使思想文化领域逐渐摆脱“君权观念”的束缚认为“这是一篇描写男子思慕女子的民间念歌写随之而来的想象,”“他整天地想”,“以幻想中的琴瑟钟鼓的音调的协谐和新婚的欢乐来寄托他对爱情的愿望,并非已然之辞直到今天仍有人主“幻想”之说近年来,相关出土文物孔子《诗论》和《五行》出土公布后,学界对《诗经关雎》主题的讨论又非常热烈由于对《五行》和《孔子诗论》具体字词的解释不同,《关雎》诗义的诠释仍然存在差异上述众说纷纭的原因,乃在于对诗文中有关“君子”与“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词语的理解有所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与辨析《关雎》所反映的是贵族阶级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全诗共分三章,今从毛诗说第一章,前二句以在河之洲的对对雌雄雎鸠发出关关和鸣之声为发端,引发出后二句直赋其事,谓窈窕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诗人用“比、兴”的表现方法,借用雌雄雎鸠在沙洲和鸣的叫声,即景生情的联想,对那位幽闲深居而美丽姑娘的爱情追求第二章,前二句诗人以洲旁水中参差茂盛而左右流之荇菜起兴,引发出后六句直赋其事,谓君子求淑女而未得因此,使他对那位闲淑美丽的姑娘“寤寐思之”、“寤寐求之”,心中的苦闷无以言表,甚至彻夜难眠,独自害起了相思病这一章是全诗的关键,语句非常深切感人,写得极为别致,与前后各章截然不同那空间的一切音响都停顿了,周围的环境也黯然失色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只剩下孤独的“君子”独自在床上“寤寐思服”真是求之愈切,思之愈深他“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而卧不安席一方面,他深切思念淑女而苦闷;另一方面,他思考着今后如何更大胆地追求淑女,以便求得淑女的欢心这才是符合一个执着追求爱情的男子所具有的真实心理和情感这是全诗的契机所在正如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盖必著此四句(引者注:指“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的最为精当,本章写出了一个失恋男子生动逼真的形象。

      第三章,仍是以前二句采荇菜发端起兴,后直赋其事君子经过了一番长时间的悠思后,自我鼓励,终于下决心大胆去“左右采之”,上下结合,并亲自去“以音乐歆动她(陆侃如语)”,“她必定喜欢听音乐,我将携我的琴瑟去亲近她”黄惟庸译文)君子经过一番苦心追求和努力,终于获得淑女的欢心,乃至父母的认可,“则以得淑女而与之友矣蒋伯潛《十三经概论》)至此,诗歌的意境逐渐升华最后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诗人以钟鼓之乐加以渲染和衬托,表现出婚娶时的热烈气氛和繁华景象,人们洋溢着欢乐而热烈的情绪;同时赞美一对青年男女的幸福结合整个诗篇也就在这样一片其乐融融的喜庆气氛中结束了清人崔述《读风偶识》评述说:“惟其求之也难,则其得之也喜,故有琴瑟之友,钟鼓之乐这是《关雎》篇思想内容的基本情况《关雎》以《诗经》首篇的位置,历来受人关注但在《诗经》研究史上,对于《关雎》篇的诗义理解却迥然不同,分歧不小最早的是西汉时期的齐、鲁、韩今文三家诗,说法大同小异,都认为它是一篇讽喻时事的诗其中说的比较明确的为《韩诗》:“《关雎》,刺时也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引自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另外,还有南宋罗泌《路史》和王应麟《困学纪闻》都主刺时说。

      古文《毛诗序》虽然已开始注意到了诗中的爱情基调,但却解释为颂扬“后妃之德”,“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大讲其封建伦理教化作用宋人攻《序》名家朱熹对《诗》的研究颇多新见,然而,他对《关雎》篇仍袭《毛诗》之义他认为是“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朱熹《诗集传》)他们以史正诗,机械地为每首诗去找历史上相对应的真人真事因此,大多牵强附会,不能令人信服到了清代,由于注重考据训诂的“汉学”派(包括东汉古文学、西汉今文学)《诗经》学的盛行,对“后妃、文王说”有所怀疑方玉润在《诗经原始》卷一中指出:《毛诗关雎小序》和朱熹《诗集传》的文王、太姒说“皆无确证”他认为:“此诗盖周邑之咏初婚者然而,他又接着说:“读是诗者,以为咏文王、太姒也可,即以为文王、太姒之德化及民,而因以成此翔洽之风也,亦无不可其理论虽然有突破,但最终未能冲出旧说之藩篱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封建社会君主制实际上的彻底崩溃,《诗》被拉下了“经”的宝座,才使思想文化领域逐渐摆脱“君权观念”的束缚旧《诗经》学者加在《诗》上的种种封建教条被推翻了,新的文学思想(或曰思潮)使《诗经》的研究获得了解放,出现了一个研究《诗》三百篇的新时代。

      因此,对《关雎》篇的思想内容和注释也产生了新的理解如: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关雎》篇的题解说:“女子采荇菜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今人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译》对此说得更具体一些,他说:“诗人唱的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条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热热闹闹地娶她回家,那是多好胡念贻先生的《先秦文学论集》云:“诗人没有沉浸在烦恼和愁苦的情绪里,而是以幻想中的琴瑟钟鼓的音调的协谐和新婚的欢乐来寄托他对爱情的愿望袁梅《诗经译注》云:“在本诗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句,乃歌者追求美满的爱情与婚姻的愿望,并非已然之辞徐儒宗、黄云生编著的《古代情诗类析》说:“这是一篇描写男子思慕女子的民间念歌写随之而来的想象,极力渲染获得爱情后的欢乐气氛以上是主“想象”、“幻想”之说,如此等等,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几年出版的几部有关《诗经》研究的专著,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1980年出版、1984年重印的高亨先生所著的《诗经今注》:“这首诗歌唱一个贵族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最后和她结了婚1983年陈子展先生的《国风选译》题解说:“《关雎》是歌咏社会上层男女恋爱成功的诗,也就是《诗序》里说的‘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的诗。

      诗凡三章,描述恋爱发展的过程,从初恋、追求、到成功蒋伯潛《十三经概论》说:“此诗写成婚始末,共分四章第一章谓窈窕淑女为君子之好逑;第二章谓君子思淑女而未得,至于寤寐求之、寤寐思之,甚至辗转反侧而不得寐;第三章则已得淑女而与之友矣;第四章则已与淑女结褵矣读此诗,足见彼时之风俗,殆亦有先友而后婚者矣上述众说纷纭的原因,乃在于对诗文中有关“君子”与“淑女”、“琴瑟友之”与“钟鼓乐之”等词语的理解有所不同君子”与“淑女”,随着历史的发展,对诗中主人公的身份,人们的理解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在清代人以前,“君子”被说成是君主或文王,到了“五四运动”以后,被降低为“一般的男子”,“淑女”也由后妃变成“采荇菜的姑娘”这种观点直至现在仍然得到普遍的认可如:余冠英先生在《诗经译注关雎》篇的“君子”条下注:“君子,原是古代贵族男子的通称,也可以用着对男性的美称于此,显然是指后者袁梅先生《诗经译注》:“应是古代男子的美称杨任之先生《诗经今译今注》:“旧指周文王,实泛指思慕姑娘的青年徐儒宗、黄云生编著的《古代情诗类析关雎》篇下注为:“君子,才德兼备的人,通作男子的美称君子”究竟是指“一般(普通)男子”还是指“贵族男子”,这要根据《诗经》里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来判断。

      《诗》三百五篇的《风》、《雅》二诗的二百六十五篇中,有六十五篇作品“君子”一词反复出现过189次(不含《诗》目“君子于役”、“君子阳阳”、“君子偕老”等),而《颂》诗40篇中只有一见这些诗中的“君子”往往是指贵族统治阶级(君王、诸侯)、或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中的妻子对丈夫及情人的称谓如:《樛木》:“乐之君子,福履绥之”;《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jī)六珈”;《终南》:“君子至止,锦锦衣狐裘”;《在驰》:“大夫君子,无我有尤”如此等等,这些诗中的“君子”都特指人君、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人物其次,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中的妻子、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尊称如:《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出车》;“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如此等等,这些诗中的“君子”都不是指“一般(普通)的男子”,而是特指统治阶级或他们中的成员而一般被统治阶级在《诗》中则称为“民人”(《瞻卯》),或称“庶民”(《灵台》),或称“庶人”(《抑》),或称“下民”(《鸱鸮》)等等所以,《诗经》中的“君子”都是特指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而非一般普通男子另外,从“琴瑟”和“钟鼓”也可以说明“君子”的身份。

      在奴隶社会时期的周代,一般劳动者(奴隶更不用说),是不可能有“琴瑟”、“钟鼓”之乐的,也不可能以“琴瑟”、“钟鼓”之乐去迎娶新妇朱东润先生在《诗三百篇探故》中说:“按《诗》,钟鼓每与淑人、君子连称《曲礼》亦云:‘士无故不彻琴瑟’作诗者所称之人为有钟鼓及琴瑟之统治阶级君子二字,在《诗》三百五篇之时代,为统治阶级之统称,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卿、大夫、士,皆可称为君子就《诗》言《诗》,《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则君子指仁君言《汝坟》、《虫草》、《殷其雷》、《君子于役》之君子,皆为行役之君子,大夫行役为《国风》习见之事实,则此诸诗之君子,指大夫言《君子阳阳》之君子,则‘左执簧’,‘左执翿(do)’,《小戎》之君子则‘四牡孔阜,六辔在手’,其为统治阶级,皆可就其服御而知大抵其时妇人称其夫,皆止就其社会地位而言,统治阶级之妻,称其夫为君子,被统治阶级之妻,不称其夫为君子也正同后代官腔,妻则称夫为老爷,夫亦称妻为太太,如是而已袁梅先生在《诗经译注》里也说:“他如果也是劳动者,就不可能以‘琴瑟’、‘钟鼓’之乐迎娶新妇这就把“君子”一词在《诗经》中的特定含义阐释得非常清楚了另外,《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位“淑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采荇菜”的劳动少女吗?回答是否定的!首先,我们从“窈窕”一词可以窥测“淑女”的身份。

      “窈窕”,余冠英先生注:“等于说苗条,形容女性体态美高亨注:“形容美好貌王力、蒋立甫均注为:“美好的样子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窈窕”的确含有这样的意思但这只是今义,而与它原来的含义相距甚远许慎《说文解字穴部》“窈,深远也,从穴,幼声;窈,深肆极也,从穴,兆声《广韵篠韵》:“窈,肆也王引之《述闻》:“窈、肆皆谓深之极也东汉班固《西都赋》:“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就与“窈窕淑女”同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唐乔知之《从军行》:“窈窕九重闺,寂寞十年啼都是用的本义《关雎》中的“窈窕”,《毛传》注为“幽闲也朱熹《詩集传》注“幽闲之意清人崔述《读风偶识》:“窈窕,洞穴之深曲者,故字从穴,喻其深居幽邃而不轻得见也 姚际恒《诗经通论》卷一:“窈窕,字从穴,与‘窬’、‘窝’等字词,犹后世言深闺之意陈子展先生将“窈窕淑女”直译为“幽闲深居的好闺女这样的释义才更符合原诗的本义也只有封建贵族者之女才能幽闲深居于闺室绣楼,而一般平民之女是不可能幽闲深居的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关雎》“诗中淑人、君子之称,钟鼓琴瑟之器,诗人所指,自为统治阶级陈子展《国风选译》题解说:“《关雎》中的君子淑女是社会上层的男女,所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