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小故事.docx
4页孔子的小故事篇一: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 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 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 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 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 要离婚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 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 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 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 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悖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 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 德、智慧和勇气5、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腌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 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说: 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腌又能把我怎样呢? "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腌,感恩对手6、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 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
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 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则得众,苛则失人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7、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 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 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 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 入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8、颜渊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他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这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人往往被小聪明限制住了视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总将目光投向他的事业,沉默着奋斗,而不在乎身边的一些小争执9、宰我问道孔子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10、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 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遂投水而死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11、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保证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容……人当尽人事而听天命,居一求缺,当下不就是自得其乐吗?今人普遍求全、求满,古人却懂得求残、求缺,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12、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
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13、孔子登上东山感觉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俯览天下,感觉天下也小了孟子也曾讲“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都是说立志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提升境界孔子起于累土,最终居高临下,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自信,其思想境界,超越了芸芸众生,故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14、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 “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15、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过去秦国很小,位置偏僻,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远大,地方偏僻,行为端正,又能重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
从此来看,称王是可以的在这里,孔子解释了秦国得以称霸一方的原因成就一番雄伟的事业,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志向与人才但凡有志于成功者,必当会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16、孔子到宋国去,匡人派士兵围住了他们子路大怒,举起戟来便要与匡人格斗孔子止住了他,说道: “哪里有修治仁义而不原谅世俗之人的不良行为的呢?不研究诗书,不学习礼乐,这是我的过错!若把宣扬先王美德、爱好古法作为一重罪责,那就不是我的罪过了,这大概就是命!子路,你来唱歌,我应和你 ”唱完几首歌之后,匡人竟自己卸甲而去面对逆境,却依旧可以矢志不移,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真可谓诚心至极了,这种感染力是能征服人的待人需要真诚,对待自己的理想,更需要有一种正心诚意的心灵支撑只有如此,方可成就自我篇二:孔子的故事两小儿辩日故事发生在2000 多年前的鲁国一天,孔子在路上碰到两个孩子正争得面红耳赤孔子上前问他们说: “你们为什么事争得不可开交呀?”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孔子,他们正在争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哪一个离我们近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早晨太阳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有车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只有菜盘子那么小这不就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才显得大,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才显得小吗?”孔子听了觉得有道理。
但还没等他点头称是,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说:“早晨太阳出来时,到处凉气袭人,中午却热得像站在沸水边一样难受,这不是因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才觉得凉,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觉得热吗?”孔子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断定两个孩子谁说的真有道理了两个孩子看到孔子似是而非的样子,急得直跺脚,一个拉着孔子一只手说:“孔大人,您可得给我们评个准理,看到底谁说得对呀!”两个小孩子给满腹经纶的孔子出了个难题,大学问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搞不清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十分失望,望着孔子远去的背影取笑说:“还说他学问大得很呢!原来也不过如此而已!”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名赫赫,可是依就敢于在两个小孩子面前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可以说是谦虚、诚实的表现,为后人感动正如他自己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欲速则不达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篇三: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关于孔子的小故事1、孔子周遁列K多年,遭遇谩^多事,包括在竦、蔡在匡地遇H「因卷孔子典随虎晨得很像, 被忍卷随虎而随虎曾^害匡人,所以他凭要幸艮仇」在蒲K受到威耆「富畴公繇氏在蒲K掀起叛黄L,蒲人威耆孔子徙此不去衢H,才可孔子答鹰了但孔子仍是去了南H子贡K疑老肺不守信孔子表 示威肴性的言舌可暂畴允tg,而不必言忍真IT行」他也遇到音午多曙者封他批押,但他依然笺持理想,不断地H找能别行大道的君王2、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 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3、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 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4、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 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 再向他废话了 ”5、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