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系列作品.doc
5页浅析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系列作品摘要:大多数绘本是文字和图像的有机结合,而口本插画师安野光 雅另辟蹊径,以纯粹细腻的图画展现西方世界的人文风光将各个国家的 历史、文学、建筑、地理等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他精巧的画卷中本文将从 创作背景、画面内容、情节构思、视觉表达、创作素养等方面对作品的特 点展开研究,并阐述其作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安野光雅;绘本;人文绘本艺术起源于欧洲,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繁荣壮大,且各地区 由于文化差异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特点在我国,也从20世纪后期, 引进外国以及台湾等地的绘本后,掀起了一次次的绘本浪潮这种引进和 推广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它为国内的读图教育打开了艺 术之门,实现了绘木市场的从无到有;广大的绘本创作者们也从中吸取养 分,通过借鉴以及努力,逐渐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绘本在众多优秀绘 本中,来自口本的《旅之绘本》系列,画风优美严谨,构思巧妙,内涵丰 富,是由绘本大师安野光雅所作《旅之绘本》共6册,是作者安野光雅 1977年到1983年的作品,作品包括中欧篇、意大利篇、英国篇、美国篇、 西班牙篇、丹麦篇安野光雅,1926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和野町,毕业于 山口师范学校研究科,曾当过美术老师,之后开始从事图画书设计和创作 的工作。
1968年出版了第一本绘本《不可思议的幼苗》,至今已经拥有七 十多本作品,《旅之绘本》是作者在50岁左右开始创作的,经历了多年的 创作沉淀和丰富的阅历积累,安野的作品越发深厚隽永,耐人寻味他获 得包括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英国凯特格林威推荐奖等多种奖 项其主要作品除了《旅之绘本》夕卜,还有《ABC的书》、《跳蚤市场》、《天 动说之绘本》、《进入数学世界的图画书》等等《旅之绘本》系列是其创 作进入成熟期的作品,每一本都是经过实地旅行、观察、感受、思考、记 录、细心绘制的结晶1作者以东方艺术视角展现西方艺术人文情怀在成为绘本作家之前,安野光雅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他对西方美术 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曾为某杂志撰写介绍欧洲造型艺术的专栏《旅之 绘本》系列所采用的绘画方式是一致的,每个场景都采用近45度角俯视 场景,画面中所有事物都是以平面的线条与色块的方式绘制,以“散点”、 “平面化”的方式刻画西方建筑,安排画面人物,这是东方传统绘画的构 图方式和理解方式作为东方画家,安野光雅却能够将其深厚的西方美术 素养,展现他所理解的“绘画的真实”真的要按照事实描写的话,有人 挡在画面前方也很令人困扰,那就不能称作一幅画了(电视画面也是如 此)。
因此作画时才会让前方的人物往旁边靠,不要挡住画面,达•芬奇 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也是如此"[1]这种构图的有利之处是能够在有限 的绘画空间中尽可能舒展地表现所有元素的状态,进而系统地展现作者所 想要表达的世界观而在作者的这种世界中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则完全是 西方的美术、历史、建筑、人文风情等在《旅之绘本》系列中,他画进 了许多名画,并让这些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甚至是融入了情节的叙述 之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体现出安野在西方美术方面的深厚造诣2以知性的绘画方式展现绘本画面的感性美在视觉的细节表现方面,作者能够在细小处做大文章,由于是细密画 的写实画风,房屋的当地建造方式、机械的物理结构等,都表现出独特的 科学性细腻而真实地描绘建筑和当地风光如意大利的圣母安康大教堂、 英国的莎士比亚故居、伦敦塔桥、美国的国会议事大厅、西班牙的龙达小 镇等人物生动的姿态、房屋的屋瓦厚度、船舶复杂的结构、跳蚤市场繁 杂的商品,无不逐一细致刻画,但这由于安野光雅以水彩和勾线的方式, 采用抒情甜美的画风,依然展现了欧洲乡村温润甜美的意境这就是他以 知性画法,体现感性视觉美感的特点安野光雅所采用的细密画风格,本 来属于略带严肃感的画风,接近于科学的描绘,但这不妨碍他展现独特的 幽默感。
这种幽默感有时从绘画本身体现出来,有时通过巧妙的内容设计 让读者会心一笑《旅之绘本》的认真严肃和夭真感性交织并行,描绘历 史宗教时认真严谨,散落在画面角落的细节有流露出十足的童心趣味,这 些主要靠画面中的人物互动体现在抒情画面中展现数学美感和敏锐的逻 辑推理能力,是安野区别于其他插画家的特点之一在该作品之前,他还 出版过如《不可思议的幼苗》,虽画风与《旅之绘本》有很大的不同,但 是也一贯地表现出安野能够用独特的画面语言展现数字的魅力对于数字 的敏感和数学变化推演的趣味,也潜移默化地出现在他的其他作品里,而 在《旅之绘本》中,很少使用含糊的笔触来表现建筑和人物的数量,所有 出现的人物道具几乎都有清晰的轮廓和结构读者可以看清每一个人物的 动态,了解每一栋房屋的外观和基本构造,这种对细节刻画的痴迷,就是 另一种对“数”的专注主要场景中需要表现“数”的事物,作者都会认真严谨地排列刻画3以巧妙的线索布置创造独特的阅读体验著名绘本大师松居直常常喜欢引用李利安• II •史密斯(Lillian II Smith)在《欢欣岁月 安・H •史密斯的儿童文学观》(The unreluctantyears A critical opproach to children, s literature, 1953) 中说 过的一句话“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他 们。
[2]在《旅之绘本》中,作品每一个跨页都是一个完整的场景,这些 单独的场景如同珍珠,而贯穿作品始终的旅行者的行动轨迹,则把场景贯 穿起来作者的安排看似复杂,但并不影响读者的思路其阅读线索有三 条,主线是暗喻着作者身份的带高帽的旅人的形象,他划着船从海上来, 换乘当地的马匹,然后骑着马行走在欧洲等地的大街小巷,这代表着本作 品的行动线索;其二,一个经常出现在场景中的画家形象,该形象以欧洲 旧式绅士妆扮,在油画架上作画,喻示着作者的西方艺术文化情结;其三, 场景与场景间的情节延续,在此处出现的某个人物,在后面的场景中会再 次出现画面内容丰富,视域广阔,引经据典,从画面描绘内容上来说, 有地理风光和建筑、文学和童话角色、当地人文风情、历史名人、电影桥 段与角色、西方名画名作虽然内容庞杂,但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下,一切 显得“合理”并且自然总体来说,作者所使用的方式,是以当地的地理人文风情为框架,在 表现场景细节中填充以上内容,让读者如同寻宝般去挖掘那些经典它是 作者经历了丰富的人生、积累了广泛的人文历史艺术素养、经过细致的思 索和整理所描绘出的,它以沉静优雅的姿态展现其魅力将历史文化的概念整合为直观视觉元素,描绘了一个优美开阔、人文 自然气息浓郁的田园世界。
旁征博引,将西方文明中的经典以参与者的身 份融入画面中,使读者在视觉愉悦之外,还能不断挖掘其中典故,集合了 知识性与艺术性此外画面与画面间的人物动态衔接,也形成了场景间的 重新识别和视觉传递,增强了阅读的互动性和娱乐气息《旅之绘本》精 巧连贯,具有强烈的系列感和整体性,但每一本又都别具匠心富有特色 能创作出如此别具匠心的绘本系列需要作者相对系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 积淀,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中国内地绘本力量而言,每一本优秀的、经典 的绘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之处,放下浮躁草率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让绘本作品不只是局限于儿童视角的图画书本,从更多角度挖掘绘本艺术 的创作世界,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参考文献:[1] 安野光雅.安野光雅的七堂绘画课[M] .黄友梅,译.南昌:二十一 世纪出版社,2010: 42.[2]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国].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14.[3] 安野光雅.旅之绘本[M].陈晶,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4] 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