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党与人事制度关系.doc
7页政党与国家人事制度关系一,政党与国家人事关系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人事制度,虽然林林总总,十分繁杂,但基本上都由两 个部分组成,其一是政务官(也称政党型官员)及其体制,其二是非政党型的 事务官即文官及其体制两考都是西方政党制度的补充或条件政务官体制是西方国家人事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国会议员(有的 国家不包括议员)、总统、总理(首相)、内阁成员、各部部长以及地方主要行 政官在内的官员队伍以及相关的制度它伴随着近代代议制的产生而逐步形 成,是西方政党制度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西方国家执政党对政务官的控制或影响是明显的第一,这批官员,不论 是总统、总理或议员、内阁成员,不论是选举产生或任命决定,他们都直接间 接地由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推举出来而产生或确定的第二,他们在本执 政党执政期间,显然执行执政党的政纲及其总统、总理所制定的方针政策,维 护执政党的利益与地位,是执政党执政的工具和组织保证也就是说,政务官 队伍具有强烈的政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执政党的官员队伍第三, 由于议会议员候选人、总统制的总统候选人绝大多数由政党提名经竞选而产 生,议会制的总理(首相)由执政党由执政党提名经议会批准而任命,内阁成 员及各部部长等高级官员,由总统或总理在与执政党领导人及议会党团商议之 后提名经议会认可而任命,所以,这批官员与执政党的密切关系也就不足为奇 了。
然而,这批政务官队伍中的大多数是由总统、总理以行政首长的名义,而 不是以执政党组织的名义提名而任命的也就是说,政党不采取直接领导的方 式来管理政务官的任免这种以间接方式管理官员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和确保 总统、总理和政府行政的自主权和应有的权威西方文官制度,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称文官制度,在法国、 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则称为公务员制度,但內容和性质是一致的一般地说, 文官制度是适应西欧、北美工业革命完成后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产生的,也是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的“恩赐官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总结“政党分肥 制”教训,以及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的结果这个制度产生于19世紀中 叶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西方国家普遍的确立丙方文官和文官制度对政党和政党制度既是“独立”的,乂是有联系的 这同文官制度的特点有关其一,从官员的产生来看,它是经由考试、考核途 径,择优录用而确定的其二,它在轮流执政的政党之间保持“中立”组织 上一般不能参与政党的竞选活动,在从事行政管理过程中不为任何政党说话办 事,要不偏不倚的服从任何一个执政党内阁的领导,服从任何一个民选总统及 其内阁以及本部门政党型长官的意志。
其三,由于它保持“中立”,又不来自 执政党,所以,其任职不与执政党内阁共进退,只耍有佳绩或不犯错误就不会 被解职,可以长期任职直至退休,故西方国家把这批人称为常任文官有人因 此认为常任文官特别是高级常任文官在西方政坛上是“铁饭碗”的拥有者,是 真正的“执政势力”实际上,属于上层建筑的官员队伍及其制度不可能是超 阶级的,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影响首先,就文官的个体而言,在政治上不可能是真正的中立者有些国家的 文官是奋条件的允许参加政党组织的奋的政党就建立了本党的支持者队伍, 例如日本自民党在公务员中就拥奋大批的“党友”,其政治上支持或倾向自民 党的立场是不言自明的西方各国文官最大的政治倾向是要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并为其服务否则或者不可能被录用,或者被录用了也可以被辞掉20 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对文官进行所谓“忠诚调查”,用无中生 奋的种种伎俩给他们看不顺眼的文官扣上“共产主义思想嫌疑”的帽子而把他 们赶出队伍这是人们记忆尤新的实证美国联邦调查局大批特工人员的重要 队伍之一,就是监视、迫害文官队伍中那些不甚听话的人们这也是世人有0 共睹的事实因此,“中立”的或不忠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文官是没有的或者是 站不住脚的。
其次,从政党群体作用来看,在西方的政治体制下,政党制度运行中能上 台执政的政党,一般都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使命的体制内政党,其他体制 外政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是很难问鼎的常任文官为任何执 政党服务,说穿了就是为资本主义体制内任何执政党服务,接受执政党及其内 阁的控制与影响,他们实际上就是所谓体制内政党共有的官员队伍和为之服务 的力量,是资产阶级政党牢牢掌握实权的重要组织基础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与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关系,主要在于它是政党制度的一 种重要补充,是代议制、政党制度运行的重要条件,起着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 重要作用第一,高级文官是政府各部门的真正主人例如,英国最重要的高级文官 是掌握各部文官命运的国内文官长、财政常务次官和直接领导首相私人办公 室、内阁秘书处的内阁文官他们并称白厅(英国政府所有地)权力三巨头, 其实权之大远非一般内阁大臣可比两方各国高级文官都可以直接影响主管部 长乃至内阁的决策,参与政府方针政策的制定各政党在大选中虽然提出了竞 选纲领或施政目标,在大选中获胜后组织内阁时也提岀了执政的总的方针政策,但都是一般原则性的规定,政府的各项具体政策须由各部门拟定,然后再 提交内阁讨论审议。
表面上看,各部门的具体政策是主管大臣主持制定的,但 实际上真正进行实质性工作的是该部门的文官因为,各部部长和内阁大臣都 属于政治性任命的政党型官员,他们能被任命,并不取决于他们是行政管理的 专家、内行,而是取决于他们为所在党的竞选胜利立下了功劳,是党内重要派 系的代表人物政党型官员上任伊始,对本部门的业务并不熟悉,而且还要继 续花费相当精力从事政党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得不依靠本部门的文官来提 供资料、草拟文件、制定具体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具体政策制定的高级 文官,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内阁的具体方针政策在英国,内阁的一些 重要政策均由首相指定有关大臣组成临时性的内阁委员制定,但实际上是由有 关部门文官组成的文官委员会具体操作文官委员会拟定具体政策草案后,提 交内阁委员会审议,通过之后便呈交内阁内阁委员会成员的审议草案只限于 大的原则,一般不涉及具体问题在英国政府各部之上还有一个首相私人办公 室和一个内阁秘书处这两个机构的高级文官可以直接接触首相,向首相提供 咨询,并决定内阁会议的议程,负责起草内阁对各部的指示他们对于首相的 决策和内阁方针政策的制定往往能够施加巨大的影响常任文官在西方政府中 所拥有的实权,由此可见一斑,高级官员实际上是西方国家政府的各部门从不 更换的幕后主管,是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列宁曾指出:“请看一看任何 一个议会制的国家,从美国到瑞士,从法国到英国和挪威等等,那里真正的“国 家”工作是在幕后做的,是由各部、官厅和司令部进行的政党型官员离不 开常任文官的襄助,而且不能轻易得罪他们;否则,工作将陷入困境,离开了 常任文官的配合,任何政党都不可能顺利执政第二,常任文官忠实贯彻执行内阁的各项决议,维护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在执政党更迭吋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在原执政党下野、新执 政党接管政府各部门之前,政府的工作处于一个新旧交替、更迭的吋期这期 间,政府各部门实际上没有内阁大臣或部长进行领导,各项工作均由各级文官 维持他们既要协助原内阁大臣或原部长结束与总结任期内的工作,又要为即 将上任执政的政党型官员准备所需的材料,提出可选择的施政方针,并帮助新 阁员等官员尽快熟悉本部门的情况由于常任文官不受政局变化的影响而进行 有条不紊的工作,使政府工作未因执政党的更迭而中断,从而保证了行政的正 常运行以及各部门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第三,常任文官在新老执政党之间能发挥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 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保证了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实现因为,西方国家体制 内的政党,尤其是处于执政党或主耍反对党地位的政党,虽然其根本宗旨都是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但各自的施政方针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的。
任何一个政党上台,都力求否定或大幅度修改前任政府的施政方针而标新立异,以显示本 当比前任执政党高明这样,新政府的施政方针就容易走极端,常常带有很大 的宣传效应和空想性在此情况下,文官制度的特点就能是他们从“中性立场” 出发,从新政府提出的一些带有宣传效应和空想性的施政设想变为具体可行的 政策和措施新政府的主管部长(大臣)对常任文官在政策上提出的修改意见 一般都很重视当二者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常任文官似应服从主管部门,但 实际上他们常常利用自己熟悉业务的优势而据理力争,说服主管者接受自己的 意见这样,常任文官就在新老执政党的相互矛盾乃至对立的方针政策之间起 到了折中和缓冲的作用,避免了政府的内外政策因执政党的更迭而大起大落、 忽左忽右和过分偏激这正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所需要的,正如列宁所说.•“资 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 队伍手中列宁在这里所说的“庞大的官吏”,就是指常任文官队伍同时, 由于常任文官的上述作用,资本主义体制外的政党即使赢得了大选也难以改变 传统的方针政策,更不可能触动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这就是 说,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作为西方国家政党制度运行的重要条件,有效地维 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二.中国执政党的党管干部原则当代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同西方国家的人事制度相比,不仅在阶级实 质上根本不同,而且有着自己的特点,例如,坚持干部是社会公仆的原则, 实行干部的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坚持共产党管干部,更是与 西方国家人事制度不同的重要原则干部人事制度中的“党管干部”,就是对全国干部的领导和管理, 均由执政的共产党执掌,也就是说,干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的主体只能是 共产党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共产党提出和制定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就是在干部队伍 的建设问题上,采取何种路线、方针和政策,采用何种干部的管理制度、 原则和办法,由共产党中央统一作出决定,他适应于党、政、军和企事业 的干部管理工作对于各级中共组织来说,就是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 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就是在各条战线全面贯彻干部“四化”的方针 以及“德才兼备”的政策,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干部制度,按照干部管理 体制和管理权限的规定做好干部管理工作第二,共产党组织负责向各级国家机关推荐并管理重要干部由于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而,党组织承 担着向各级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的责任,及主耍是推荐各级人大负责人 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人选,以及通过法定程序进行选举或依法任命。
为保证 党组织意图的实现,各级党组织耍审慎、积极和准确的搞好这部分干部的 考察、推荐和管理工作第三,共产党组织负责干部的管理、教育与监督工作关于管路,在 0前是实行党的各级组织和各部委按照“分级分部”的原则直接管理干部 同陆续出台的分类管理交叉与结合的制度除了直接管理党务干部外,对 行政和企事业类干部的考察、选拔、配备和使用也参与决定,或在干部提 名、任免和使用之前,经党政主管部门共同考察研究提出意见,供决策参 考;关于教育,就是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通过种种形式负责干部的思想政 治教育和文化业务教育,以保证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共十七届四 中全会明确的向全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 的战略任务;由于监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作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纪、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 反腐倡廉和保障党员权利等重大责任,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 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委加 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 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多年的实践证明,当代中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的干部人事管理体 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