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十二帝疑案皇太极.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06350972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2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十二帝疑案(二)皇太极央视国际2004年07月20日 16:37内容简介: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大清皇 朝定鼎燕京,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期主讲人围绕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和谋略的三个方面,展现清太宗 皇太极,在登极后的数年里,先后纠正了先父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完善 了后金的政府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他确定统一华夏的宏伟目标, 为大清建国史上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另一件是改国 号大金为大清他命令军队建造当时最先进,最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 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多兵种的军队这是 八旗兵器史上、军事史上,一项重大的军制改革皇太极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能取得上述文治、武功的显赫功 绩?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谋略谋略是皇太极事业成败的关键,为 了笼络蒙古,他在盛京沈阳册封“五宫”,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也都姓 博尔济吉特氏,通过联姻,进行笼络,结成满蒙联盟,共同对付明朝由 此可见他的良苦用心和精细谋略皇太极最高明的谋略是巧设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他不费一兵一卒, 不发一箭一炮,使崇祯皇帝“自毁长城”,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为顺 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皇位继 承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皇太极精心谋划了十五年,最后终于继承了皇位 但是,他的功过是非却让后人众说纷纭本期主讲老师从人性的角度,为我们分析,足智多谋的皇太极文治、 武功和谋略的过人之处走出戏说的迷雾,聆听历史真正的声音全文)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当中的第八个儿子,他八岁丧母,二十 岁带兵打仗,二十四岁他父亲努尔哈赤登极称汗,三十五岁他父亲死了, 他继承大位皇太极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 家皇太极这个人很了不起,我举一个例子,明朝清朝进行了一场大战, 就是松锦大战皇太极因为有病他坐镇沈阳,当松锦前线的军报到达盛京 沈阳的时候,他带病上马,要赶赴前线,这会儿他鼻子流血不止,他在马 上一个手托着碗,接着流的血,另一只手挥鞭策马南进从沈阳到松山大 约有五百里地,皇太极是一边接着血一边赶路,昼夜兼程,赶到松山,到 了松山马不停蹄就勘察地形了解敌情进,行部署,运筹帷幄,取得了胜利 所以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和谋略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宝库里面一份很珍 贵的财产有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玉玺,从汉朝一直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的 时候,就把玉玺带到大漠,后来丢了,丢了大约有二百年有一天,一个 牧羊的人,看到他那个羊,三天没有吃草,羊蹄子总刨着地,这牧羊人很 奇怪,怎么回事?他就挖这块地方,挖出一块玉玺,就是这块玉玺,他把 它献给了林丹汗,就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林丹汗死之后把玉玺留给他的 苏泰太后和他的儿子额哲,苏泰太后和她的儿子额哲归顺清朝的时候,就 把这个玉玺献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得了玉玺以后非常之高兴,他说我得到 了“千年之瑞”,祥瑞的瑞皇太极改满洲族名的第二年,就改国号了, 由大金改名为大清,为什么叫清?史学界是争论不已这里面有一个传说 故事,就说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了一匹马逃难,这匹马是青色的 马,因为后面追兵追得很急,努尔哈赤骑着马昼夜逃跑,结果把这个大青 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对着大青马就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 我的国号就叫‘大清'”当然这个清是谐音了,这个是个传说的故事, 大家不必当真,但是满洲的这个族名为什么叫满洲?有的说是人名,有的 说是地名,有的说是部名,有的说是佛名,始终是一个谜,至于清朝为什 么叫“大清”?为什么叫“清”?学界也是有种种说法,也可以说是一个 历史之谜皇太极死了以后,要给他上个谥号,他叫清太宗文皇帝,“文” 字,突出他文治,他父亲的谥号开始叫什么呢?叫清太祖武皇帝,文武的 武,就是说明皇太极他重视文治,那皇太极重视武功不重视武功?也重视 武功皇太极继位的当年,就是天聪元年,一六二七年,皇太极派他的二大 贝勒阿敏,统率三万军队过了鸭绿江,打下了平壤,朝鲜国王出逃,不久 朝鲜国王表示投降,阿敏和朝鲜,当时是后金了,就是后金和朝鲜,定下 了“兄弟之盟”。

      到崇德元年,就是皇太极称帝这个典礼上,隆重的典礼, 朝鲜的使臣参加了,朝鲜使臣不跪拜,不行跪拜大礼,后金官员说不行, 就按着朝鲜使臣,你必须跪,朝鲜使臣挣扎,我就是不跪,撕扯,把朝鲜 使臣衣服都撕破了,朝鲜使臣一气之下就离开了登极大典啊!演出这么 一场闹剧,皇太极就怒了,你朝鲜忠于明朝,不尊崇我清,你当年还发兵,配合明朝打我的首都赫图阿拉,我要亲自征讨朝鲜所以,崇德元年皇太 极亲自统率大军攻打朝鲜,大军所到,朝鲜的军队是节节败退,一直打到 朝鲜的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就退到南汉山城,清军也追到南汉山城 第二年,朝鲜军队招架不住了,要投降,就在汉江的东面,一个叫三田渡 的地方,我去看过,设坛,杀白马乌牛,焚香盟誓,朝鲜国王表示尊崇清 朝的正朔,向清朝进贡,清朝和朝鲜结成不是“兄弟之盟”了,是“君臣 之盟”,原来朝鲜是后金和清的敌国,现在变成了“君臣之盟”了,所以 皇太极西进,进攻明朝的时候,就免除了东顾之忧满族先人女真,它没有嫡长继承的传统,许多游牧民族是幼子继承 努尔哈赤死之前,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他百年之后,这个大位谁来继 承?没有解决,他死了之后这个问题来了,当时有希望继承,努尔哈赤遗 位的主要是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 勒皇太极。

      我在这儿补充一句,皇太极按照贝勒排,是排第四,按照他兄 弟排行是排第八,有很多人问?皇太极老四,四贝勒,不是,他是老八, 但是按贝勒排位,他排第四那这四大贝勒在汗位的继承上,二贝勒阿敏 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为他父亲的问题,他也获过罪,所以他没有资格, 也没有可能来争夺这个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 子,这个人是非常骁勇性格粗暴,也极为鲁莽,他的母亲富察氏,得罪了 努尔哈赤,这莽古尔泰把他妈妈给杀了,这种人在他兄弟之间,负面影响 太大,像莽古尔泰这样勇敢,做一个将军带兵打仗是可以的,做一个国君 是不可以的,所以他也没有希望来继承大位剩下两个人了,一个代善, 一个皇太极,代善是大贝勒,其实他是老二,他的哥哥褚英被努尔哈赤给 杀了,所以他成了大贝勒,代善年龄长,军功多,掌握的军队也多,人也 比较宽厚皇太极同代善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皇,太极怎么用谋略来取得, 他父亲的这个遗位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努尔哈赤有一个小福晋叫德因泽,一天告发,说大妃大福晋阿巴亥, 大福晋有两次送饭给大贝勒代善,代善接受了,并且吃了,把这饭又送给 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接受了,没吃二就说大福晋经常派人到大贝勒家, 有时候还夜里头出深宫宅院底,下就含义很深了,努尔哈赤就说派人调查, 调查属实。

      努尔哈赤也不肯家丑外扬,就说大福晋私藏东西,就修理了她 有人说,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是受皇太极幕后指示,是不是有这事?我 们也就不必深究,但是这件事情,皇太极得到两个结果,第一,把他哥哥 搞臭了,第二,把那个大福晋修理了,大福晋是谁呀?就是大妃阿巴亥, 多尔衮他妈妈那么,继承皇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多尔衮和多铎,因为 女真——满族它还有个幼子继承的这么一说,那怎么对付多尔衮和多铎 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大妃大福晋给杀了!怎么杀呀?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皇太极和几个人贝勒就说,说先汗有遗言,让大福晋殉葬,这事查无 对证一种说法就是大福晋自缢,一种说法就是拿弓弦给勒死了她这一 死,十五岁的多尔衮和十三岁的多铎,不可能跟他们争夺大位的幕后经 过一番议商,最后决定皇太极继位后来多铎也说,说当年先父他父亲努 尔哈赤,还有遗言有遗诏,说我也在继位的名单里头后来处罚这个多尔 衮的时候,有一条罪状说,多尔衮说:“皇太极那个位置是‘夺立'” 皇太极从叔叔舒尔哈齐死,到他得到这个大汗的汗位,前后精心谋划了十 五年大家看沈阳那个皇宫,北面是个清宁宫,旁边有四个房子,一后四妃 的房子,当年皇太极的这一后四妃有个特点,都是蒙古人,都姓博尔济 吉特氏。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做皇帝的,娶异民族,不是本民 族,异族的“后”也好“妃”也好,这五个都是异民族的,我想可能是空 前绝后,皇太极为什么这样?第一个皇后,因为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娶的, 皇后是科尔沁部第一个妃子是关雎宫宸妃,就是诗经的“关关雎鸠”, 关雎宫,宸妃是皇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那永福宫的庄妃呢?老说那 个大庄妃,是皇后的侄女,是关雎宫宸妃的妹妹,她们三个人都出自蒙古 科尔沁还有两位,一位是麟趾宫的妃子,这是谁呀?这位妃子是林丹汗 的遗孀,叫囊囊福晋还有一个衍庆宫的那个妃子呢?也是林丹汗的遗孀, 叫窦土门福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做一个分析吧,两个尽管是遗孀,已 经嫁给林丹汗了,你还娶她做妃子,尽管他统治区不大,也还是美女如云 呀!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蒙古察哈尔部联姻,取得他们的支持, 那三位一后二妃是取得蒙古比较强的一个部,就是科尔沁部的支持通过 联姻,进行笼络,结成满蒙联盟,共同对付明朝公元一六四一年,清朝和明朝在辽西,辽河以西进行了一场决战,就 叫做松锦大战这一仗是皇太极军事才能杰出的一次表演,也是他军事艺 术的一个杰作,他用了什么谋略呢?第一叫“围城打援”,“围城打援” 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军事运用上并不容易,怎么围城呢?他先把锦州城 围了,祖大寿明朝将军在锦州城被围了,城里没有吃的呀,杀马而食,吃 马肉,以骨为薪,拿着马的骨头做柴火,来煮马肉,没有吃的没有烧的。

      崇祯帝知道这个消息了,就派洪承畴率着军队前去增援,正好中了皇太极 “围城打援”之计,我就让你来增援好打你,中了第一计洪承畴带了八 个总兵,十三万大军,四万匹马,从宁远今天的兴城北进,步步为营,且 守且战,皇太极的第二计是什么呢?就是“断敌粮道”,十三万军队,一 天吃多少啊?这个粮食主要是从宁远方面兴城方面往那儿运,皇太极把你 的粮道切断了,十三万军队三天没有饭吃,这就乱了套了,怎么办呢?那 回去找粮食吧,皇太极又设了第三计叫做“高桥设伏”,路过高桥这个地 方我设了伏兵,你一找粮食正好遇上伏兵,就把这个军队聚而歼之,那时 军队几乎成了乌合之众,自相践踏,尸体遍野,还没有完,洪承畴他率了 大约有一万人,我就固守这个松山城,这个松山城是个瓮城,周围是山, 底下一个偏低的城,皇太极的第四计就叫“瓮中捉鳖”,就这孤城了,我 外边围着你,洪承畴最后没有办法就投降了,还没有完,洪承畴投降了, 崇祯不知道,报的说是洪承畴殉国了,崇祯皇帝亲自表彰他、祭奠他、追 悼他,后来发现洪承畴不但没死,而且投降了,崇祯帝闹得很尴尬呀!所 以皇太极的第五计,就是“劝降敌首”,就是洪承畴结果整个松锦大战, 整个是明朝的洪承畴统率十三万军队全军覆没,大家想想看,在古代十三 万军队全军覆没,是个什么概念?皇太极在宁远之战被袁崇焕打败了,在宁锦之战又被袁崇焕打败了, 他说:“昔太祖攻宁远未克,我攻宁锦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 岂何以张我国威耶”。

      从这些失败当中,皇太极得出两个重要的教训,第 一必须有武器,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这个皇太极做到了第二 个就必须除掉袁崇焕袁崇焕曾经是努尔哈赤的克星,他父亲死在袁崇焕 手下,可以说不共戴天,那皇太极怎么除掉袁崇焕?战场上打,打不过怎 么办?只有设计,设反间计除掉他就是天聪三年一六二九年,崇祯二年, 皇太极打北京的时候,皇太极绕过宁远打到北京城下,他第一计先把袁崇 焕调出来,让你离开宁远,袁崇焕一听说北京被围了,他就“勤王”,勤 劳那勤,“勤王”就是保卫京师,率九千骑兵来保卫京师第一是把袁崇 焕调到北京,才好施反间计调到北京之后,他有几天没有作战,皇太极 亲自布置了一个反间计,在这个北京城附近,他抓了个太监明朝太监,关 在一个屋子里,皇太极就布置他两个将领,一个叫鲍承先,一个叫高鸿中, 这两个都是汉人,面授机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