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美学的问题和策略解决.doc
7页心理学美学的问题和策略解决界洛依徳无疑是二十世纪早期以来最存魅力的思想家,他关于无意识和泛性论的观点对传统 思想观念具有极大的摧毁力和震撼力时世流转,世人从惊骇转为崇敬,其余波所及,据说 连西方I960年代的性解放都是在弗洛依德性论观点的启蒙下繁盛起来的到2()世纪下半叶, 弗洛依徳已经被奉为这个世纪最伟人的思想家之一然而,弗洛依徳的思想一直受到强烈质疑,早期主要是传统卫道丄•的反感和普通人的惊骇, 近些年,研究者开始集中批判弗洛依徳医疗方法的可信性,发现弗洛依徳有意篡改病例,对 相关治疗材料过度使用以及进行文学手法的发挥等等不管怎样,弗洛依徳的泛性论观点已 经被绝人多数学者抛弃,但他对人的内在意识特别是无意识的发掘却一直奉为伟大的人性发 现,在人文研究领域彫响巨人然而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维特根斯坦就对死洛依德的泛性论和无意识理论进行了深入 批判维特根斯坦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论述深深影响了哲学界,但无法影响大众观念这也 许是维特根斯坦和列洛依德思想的重要区别Z—TI:洛依德指出的泛性和无意识理论是一种 相当简捷易学的方法,人众在惊骇过后,使川这种方法能够简便地评论FI常生活中某些行为 的含义(实际上,越简单表层的方法越容易被人众接受并广泛传播),这对弗洛依德思想的传 播起了极人的促进作用;维特根斯坦思想则不具备这种质索,接受者必须接受维特根斯坦的 引领,反思语言在生活中作用的方式,才能理解维特根斯坦所思所说。
达到这一步已经进入 哲学研究的深处,这就阻塞了大众传播的可能性维特根斯坦在青年时期曾经对州洛依德的思想很感兴趣,这可能跟他个人的思想状态和心 理苦闷有关他最初从别人那里听说过弗洛依徳的片段思想,只言片语的观念是最具有魅力 的,这一点维特根斯坦深冇体会某些解释的吸引力无可抵挡某种解释的吸引力在某段时 间内超出你的想象特別是这类解释「它实际上只是这个「①他曾经找弗洛依德的书來看,但一看之下就发现悖谬之处他认为弗洛依徳的观点完全是 无根据的臆测和无理由的推导,其后他不断提及外洛依德,并将心理学批判与美学批判联系 起来,形成其美学思想的主体当然这并不表明维特根斯坦认为弗洛依徳的思想一无是处, 他曾经对他的学牛马尔康姆说,他曾是弗洛依徳的追随者,弗洛依徳是一•个值得严肃对待的 学者,但弗洛依徳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却必须进行严格批判,指出其乖舛谬误Z处/行②一、无意识层面的性心理与美感的由来弗洛依徳的美学论述与其无意识心理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他运川无意识理论和泛性论对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哈姆雷特》等作家和作品进行分析,引起极大 的反响,成为美学分析中的经典Z作以俄狄浦斯情结为例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底比斯干-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 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并与他的母亲结婚。
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 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邻国伊俄卡斯 忒女王的爱情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 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俄狄浦斯羞愧难当,他白刺双眼,离开底比斯, 独自流浪,勇敢地承担自己的悲剧命运古希腊索福克勒斯写过一出同名戏剧,使俄狄浦斯 的悲剧广为流传死洛依德从这出悲剧中提炼出人的本能原型,即人在幼儿期就开始存在的 性木能冲动,弑父娶母冲动,并将其运用到多出悲剧的分析上去,包括《哈姆雷特》弗洛依徳通过儿出悲剧的分析提示我们,无意识对人的行为支配才是人类行为的最终动 因俄狄浦斯长大后得知他的命运,为了躲避命运,他逃离了他的国家,但这又恰恰落入命 运的圈套——他回到了他真正的祖国命运为人设计了几个无法知晓的盲点,让人在不自觉 中踏上命运之途在弗洛依徳无意识理论出现之前,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出命运悲剧,这出 悲剧中的主导因索是命运主宰和人的反抗事实是预定的,人无法反抗命运定下的事实列 洛依徳最突出之处在于他把这出悲剧的主导因素改变了,命运转化为动机,事实转化为病理。
在无意识理论出现之前,事实是表面的,深层原因是命运,是不可知的而州洛依徳将命运 转化为动机Z后,深层原因只是暂时不可知,在人行动的时候,他受到动机的控制,但这一 动机对他是隐藏的,他的行动不过是动机展现H身的结果,也就是动机的症候要想了解动 机,必须深入到无意识领域,通过症候的病理诊断,发现无意识动机的踪迹如果说《俄狄浦斯王》Z中还有神话的意味,不是纯粹人类行为在起作用,《哈姆雷特》 则彻底是人的行为和意志主导著人的行为哈姆雷特的行动完全來自他自己的意志抉择,虽 然剧中有鬼魂出现,但那个鬼魂也可以理解为哈姆雷特的幻觉哈姆雷特再三放弃杀掉他叔 父的良机这一点让弗洛依徳窥岀破绽,这不是哈姆雷特所声称的那样给凶手一个公平的残酷 的判决,而是,他的叔父杀掉哈姆雷特的父亲,娶他的母亲这一事实恰好是他在潜意识中希 望做的!正因为如此,他杀掉他的叔父就是杀掉潜意识中的口我!因此,他延宕复仇的用意 不再是个性的缘故,也不再是出自仇恨的心态,而是,合谋!这真是石破天惊的断语按照弗洛依徳的观点,个体行为的真正意图从来不在明面上展示岀來,在明面上展示出來 的都是通过社会建制的检查的,公开的东西总是伪装,只是有的人伪装得非常习惯,就好像 伪装是他的真面冃一样,冇的人却伪装得很痛苦,潜藏的真相不时地刺痛他/她,所以他/她 出现臆症。
因此,一个重要的声明在此出现了:臆症是一种病,但它不是一种肮脏的病,也 不是无关紧要的病,恰恰相反,它是一种极端重要的病,这种病甚至是揭示人类行为真相的 入口,也是艺术创造力的来源先说前者臆症是潜意识泄露真相的初端,精神医师可以从 此得见潜意识的端倪它是行为的真正意图突破伪装压制的前夜,但这一前夜却往往表现为 公开行为的紊乱再说后者艺术家就是那些行为濒于紊乱,但却通过转换为艺术创造潜在 地发泄真正意图的人至此为止,我们已经知晓,这个潜意识领域一定被意识领域所厌恶 我们能为它找到什么?暴力?唯我?自责?饥饿?恐惧?不是,都不是,这是性,人类的最 基本冲动但为什么就是性?对弗洛依徳泛性论的批判已经汗牛充栋,此处不再赘述对我们这些研究美学与艺术理论 的人來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弗洛依徳是如何把潜意识与艺术联系起來的作为一•个伟人的思 想家,他总是希望将口己的理论普遍化,而不是仅仅限丁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无疑,弗 洛依德的思想对20世纪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既是思想本身的力量,也跟中; 洛依徳本人对文化和艺术的浓厚兴趣有关,他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将自己的无意识理论和泛性 论扩展到宗教和艺术中去。
这里不说宗教,只说艺术艺术是一种疏导性压抑的方式,它也是最集中地泄露无意识目的的领域,相对来讲,口常 行为中泄露无意识目的的方式比较分散,一般是I I谋和身体语势艺术则完全是艺术家转换 无意识压抑力量的成果,这样一來,艺术就处于无意识向意识跃升的最前沿,也就成为精神 分析学家分析无意识的最典范的两种情况之一,另外一种就是精神分裂艺术家身受精神分 裂之苦,但他通过艺术进行宣泄,也就间接地治愈了精神分裂,只是在某些吋刻,艺术家依 然会发作精神分裂伟大的艺术家中身受精神分裂Z苦者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名单,他们往 往通过艺术创作使精神分裂得以缓解,而普通人的精神分裂则需要精神分析医师的介入二、生理■心理模型与深度解释我们看到,弗洛依德设计了一个普遍性的生理一心理模型,认为普遍性欲是行为的真正原 因,是无意识的运作基石性是一种生理,至少我们平常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只有性欲是 不够,因为这样的话,人就与禽兽无异性本能必须同时是一种心理,而且是一种被压抑、 规训、置换过的社会心理才能达到弗洛依徳的耍求这么说不是将弗洛依徳与福柯等同,弗 洛依德的性心理概念是一种动机概念,与平常理解的性心理是两回事,也与福柯的性话语在 两个层面上c他用“动机"概念将心理转化为牛理,这个方向实际上与福柯的性话语是反向的。
北洛依德将我们L1常行为的根木动机还原到性木能上,这就强烈地摇撼了我们日常观念的根 基这种强制性的解释具有极人的魅力,它通过木质性的指认,将性木能转换成性动机,并 进而将性动机转变为基础和原因本來性与人的行为的心理解释是完全脱节的,现在弗洛依 德将两者直接连接起来,对人的行为心理进行了颠覆性的解释,这不能不给人强大的震撼 这种震撼的最初反M是反感,弗洛依徳最初遭到的反对就是明证,其示人们慢慢体会到这种 解释模式的魅力:它使我们的住活焕然一新,我们开始了新的住活,新的体会;重要的是, 它将人们对性的羞惭和掩饰从观念上清除了,而这些是以前生活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重耍组成 部分接受弗洛依德就意味着新的半活的开始,这不能不给人们带來巨大的吸引力性牛理■心理这种设计有两方面的便利,一是与人的社会行为紧密结合,性无疑是社会行 为中最关键、最重要也是最隐秘的一种;二是与人的个体性高度一致,性无疑是最隐秘的一 种行为或心理,同时它也被视作人的一种本能这样作为潜意识的性就具冇了两个心理学意 义上的重要性质:稳固性与普遍性稳固性也可称为深度,它可以视为所有社会行为的最底 层理据同时,这一稳固性在具体的社会行为中也彼置换为普遍性,即解释的广度。
维特根 斯坦说:把性当作所有行为的动机不也是很好的理据吗?例如说:“它的的确确是最底层的(理据) 了特定的解释方式就会让你赞同期外的东西,这不是很清楚的吗?假设我给雷德帕斯看 50个他赞同某种动机的例子,20个该动机起重要联结作用的例子,我就能让他同意在所冇 例子里都存在这个动机如果你让他赞同这是所有行为的最底层的理据,那么它就是最底 层的理据吗?你能做的不过是让人们认为就是如此——泰勒注)③在这里维特根斯坦揭示了普遍性解禅的机制:我们并不需要解釋所有的例了,只要解释其 中部分,并在解释中获得接受者的赞同,就可以让接受者将其当作普遍性解释接受下来这 是解释与接受的问题从接受者的角度,他会将不充分理据接受为充分理据这是一个先验模型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的,或者说弗洛依德让我们以为这是一种先验的 本体论模型,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精神分析的解释模型弗洛依徳所假定的无意识仿佛是一个坚硬的自我,它不改变木性,只改变外在表现形式, 精神分析学家(解释者)可以从外在的表象入手,剥去外在的掩饰,直抵无意识的内核,发现 它的构成、联结方式、变化规律等等,也就是发现了真止的口我:本我,作为公开行为内核 与意义的性木能。
在这里,在晦暗无比的无意识中,刑洛依德发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新大陆: 坚硬的顽强的白我以及坚硬的顽强的性本能冲动无论如何,这个发现都是极端迷人的,具 有极大的震撼力和神秘的力量这一神秘的内在存在形式被弗洛依德预设为内在的或潜在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人的心理真 实,真实总是不显现出来,在真实之上冇压抑之后形成的表层,表层一•般都是伪装,它的真 正意义來自于内在的心理真实这是一种本体论模型与此本体论模型相应的是一个解释模 型:由于在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行为往往不是真实的行为,也就是它的真实意义总是隐藏的, 所以人就存在发掘自我行动真实意义的冲动通过分析化解表层伪装,解释隐藏起来的深层 意义,精神分析家就释放出真实意义哈姆雷特表面上看要向他的叔父复仇,但是他乂总是 找出诸般理由延宕复仇,弟洛依徳指出他的理由完全是借1丨,真实的原因从来不是摆在表面 上的各种理山,它们从來都是用來掩盖真实心理的但是这一真实心理却不见得被哈姆雷特 本人所了解,他“真诚地”掩盖真相,这不是他的意识所为,而是他的无意识心理在作祟,精 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徳)介入这一掩盖过程,揭示真相,让我们发现在意识之下,还有一层更 强有力的结构,无意识,真正的意义來B于无意识的泄露。
我们发现,此处存在一个有趣的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