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梳理四.docx
4页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梳理四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 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陋室铭1 基础知识²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sup2; 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灵】灵异德馨(_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