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doc
6页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编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于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杭州西湖为中的的杭州西湖景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目 录1简介2政府政策3景点介绍3.1 景点简介 3.2 一山 3.3 二堤 3.4 三岛 3.5 小瀛洲 3.6 湖心亭 3.7 阮公墩 3.8 断桥 3.9 虎跑泉1简介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自古以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以西湖为中的的西湖景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秀色,点缀杭州,吸引游客,抚慰众生。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著名潟湖,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云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与人文交融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格调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苏堤和白堤横贯于西湖,把西湖分隔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为5.68平方公里沿湖地带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9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风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以及二十一世纪初相继建成开放的十多处各具特色的新景点,将西湖连缀成了色彩斑斓的大花环,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风雪各有情致[1]2政府政策为使西湖这颗天堂明珠更加绚丽多姿、璀璨夺目,自2002年起,杭州市委、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7张) 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开始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六年建成西湖南线景区、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两堤三岛景区、龙井茶文化景区、灵隐新景区、吴山新景区、高丽寺、八卦田遗址公园等项目,重建、修复历史文化景点150多个,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西湖“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全景重返人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向中外游客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互动,坚守与开放兼容的盛世西湖的动人风貌3景点介绍景点简介(1)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时期诗词提及西湖十景者甚多十景的共同之点为景点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后,西湖十景随着杭州的衰落也一度不为人知清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同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当地官吏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十景名称华美整齐之余,亦充分运用了对偶(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2)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机构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九溪烟树、虎跑梦泉、黄龙吐翠、满陇桂雨、玉皇飞云、龙井问茶、宝石流霞、吴山天风、阮墩环碧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3)三评西湖十景: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它们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西湖山林景点:云栖坞、烟霞岭、五云山、翁家山、水乐洞、吴山城隍阁、凤凰山、狮子峰、月轮山、南高峰、理安山、郎当岭、鼓楼、北高峰吉祥宫、法喜寺、风篁岭、飞来峰造像、南屏山、法镜寺。
其他景点还有长桥旧月、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刘康毅《西湖传说》金凤玉龙聚仙浆, 明珠凡落碧水徉 三罈镇服黑鱼怪, 六和托出红太阳双虎跑穴涌清泉, 一峰飞峙护佛堂 尽说九天美如画, 怎比人间有钱塘一山(孤山)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k㎡,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
西泠印社于1904年创办于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二堤(白堤、苏堤)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现桥长8.1米,宽8.6米,单孔净跨5.9米石拱桥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
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1950年加高加宽堤身,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小瀛洲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但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湖心亭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阮公墩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