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书背诵知识点重点归纳整理.docx
7页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书背诵知识点重点归纳整理一、古诗文部分归纳:1. 《寒食》 唐代 韩翃( hóng) (第三课)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 选自《古诗十九首》 (第三课)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mò)3. 《十五夜望》 唐代 王建 (第三课)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 《长歌行》 汉乐府 (语文园地一)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 《马诗》 唐代 李贺 (第十课)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6.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第十课)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7. 《竹石》 清代 郑燮 (第十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8. 《学奕》 选自《孟子·告子上》 (第十四课)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9.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汤问》第十四课)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 《诗经·采薇》(节选) (古诗词诵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1. 《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古诗词诵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古诗词诵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3.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 韩愈(古诗词诵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4. 《江上渔者》 宋代 范仲淹 (古诗词诵读)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5. 《泊船瓜洲 》 宋代 王安石 (古诗词诵读)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6. 《游园不值》 宋代 叶绍翁 (古诗词诵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7.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代 王观 (古诗词诵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8. 《浣溪沙》 宋代 苏轼 (古诗词诵读)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9. 《清平乐》 宋代 黄庭坚 (古诗词诵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名言谚语归纳整理:1. 各年龄说法:(语文园地二)13 岁:豆蔻年华15 岁:及笄之年 20 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 岁:不惑之年50 岁:知天命之年60 岁:花甲之年70 岁:古稀之年80—90 岁:耄耋之年100 岁:期颐之年2. 读名著感受:(快乐读书吧)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
——泰戈尔3. 对《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评价: (快乐读书吧)(1)鲁滨逊代表一般的人性,无论他的智力还是道德都没有超出人性的中等状态,他身上唯一特殊的是这种“结合了事业与漫游的精神 ”—— 英国 柯勒律治(2)吾国之人,以中庸立人之极⋯⋯而鲁滨逊乃大悖其旨,而成此奇诡之 事业,因之天下探险之夫,几以性命与鲨鳄狎,则皆鲁滨逊之有以启之耳——林纾3. 单元导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代 文天祥4. 做事谚语: (语文园地四)(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5. 名句: (语文园地五)(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三、 重点课文段落归纳背诵:1. 第八课《匆匆》 朱自清 全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 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 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 着,八千多的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 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 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他去得匆匆了伸 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 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这算又溜走了一 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 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 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 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 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第2.4 自然段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 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 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 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 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 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 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 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死人的事是经常 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 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 我们为人民而死, 就是死得其所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我们的干部要 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3. 第十六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第 8.9.10 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 成就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 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 学家华罗庚( 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 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 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 qi è)而不舍精神的 人四、全册书作者及课文出处归纳: 第一课《北京的春节》 的作者: 老舍 第二课《腊八粥》 的作者: 沈从文 第四课《藏戏》 的作者:马晨明 第五课 《鲁滨逊漂流记》 选自英国的丹尼尔·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第六课 《骑鹅旅行记》 选自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 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选自 美国作家的马克吐温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八课《匆匆》 的作者:朱自清第九课《那个星期天》 的作者: 史铁生习作例文 《别了,语文果》 的作者: 何紫《阳光的两种用法》 的作者: 肖复兴第十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的作者: 李星华第十二课 《为人民服务》 的作者: 毛泽东第十三课 《金色的鱼钩》 的作者: 杨旭第十五课 《表里的生物》 的作者: 冯至第十六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作者: 叶永烈 第十七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的作者: 美国 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六、资料袋、综合实践内容、快乐读书吧归纳:1. 《鲁滨逊漂流记》 讲述了 一个人如何从落难的水手变成自己的国王, 一座岛 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 。
二十八 年,鲁滨逊凭借自己 勇往直前的 精神 和辛勤的劳动 ,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2. 《鲁滨逊漂流记》 背后鲜明的时代烙印 ,《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 怀乡之 情 ,《汤姆·索亚历险记》 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 3. 《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 刘易斯·卡罗尔 ,他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 小 说主要讲了 主人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 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 在我们眼前展开 这本书表面上荒诞不经: 乌鸦 像一张写字台, 公爵夫人的孩子 长成了一头猪, 柴郡猫 的身体消失后笑容还停留在空中⋯⋯但在奇异的情节背后, 隐藏着严密 的逻辑你能从作者 幽默 的语言之中,看到作者对 现实的些许嘲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