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12556051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得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似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送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奔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近,一点儿不拘谨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草原》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谨、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风光,受到美的熏陶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5.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构造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老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风光?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出色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适宜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张地形容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4)迂回:盘旋,环绕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非常广阔的一片绿色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三、再读感知,理清构造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化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老师总结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风光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4.老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风光的?老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慨和赞美)(板书:风光美)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非常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老师描绘,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考虑: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答复,老师指导纠正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1)如今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适宜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老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激情盛情尽情深情(3)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1)热情迎接: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迫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奔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假如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激情相见: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老师随机采访:刚刚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冲动、兴奋之情3)盛情款待: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③有感情地朗读4)尽情联欢:①联欢的工程有什么呢?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欢的传统工程,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5)深情话别:①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②老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仍然历历在目。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③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沉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文详细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化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2.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