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S316三、四标交工验收--公路院发设计总结.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8376065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8M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资料S316巢湖至庐江公路改建工程交工验收报告一、概 况S316巢湖至庐江公路改建工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巢湖市和庐江县,不仅是沟通巢湖、庐江、含山、和县等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同时也是连接六安市、安庆市、巢湖市的干线公路,是通往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出口公路对加快巢湖市、庐江县城镇体系建设、加强周边地区的联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项目起点至省道S208段与巢湖市南环线共线(K0+000~K8+940.326),按市政道路建设,本次实施过的公路段范围为K8+940.326~ K35+321.832,路线全长26.356公里,终点接已通车的环巢湖旅游大道巢湖段本项目公路段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24.5m,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该项目主体工程划分为四个施工标段,其中第三、四标段范围如下:第三标段为:K21+850~ K29+900,长8.050km;第四标段为:K29+900~ K35+321.832,长5.422 km本次为三、四标段路基工程交工1.1 设计依据①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省道S316巢庐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② 现行国家、部颁有关标准规范、规程;③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1.2 设计标准①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② 设计速度:80km/h③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洞1/100④ 荷载标准:公路-Ⅰ级⑤ 路基、路面:路基宽度24.5m,横断面型式为四车道的一级公路标准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二、设计要点2.1 路线设计2.1.1 路线布设原则1、路网布局要合理路线应尽量短捷,以缩短公路主骨架的营运里程和建设里程,降低造价及运输成本,提高公路运营效益;2、考虑与沿线乡镇的连接,结合其发展规划,做到与各城区规划相协调,做到“远而不离,近而不入”,发挥本项目作为区域公路主骨架的作用,为项目区域的发展服务;3、为充分发挥建设公路的作用,通过合理布设线位,解决好地方交通上下和过境交通通过等问题,发挥各自的运输功能;4、环境保护,路线走向应与地形地貌相配合,路线要尽量避开水源地、学校、医院、文物古迹、风景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路线应尽量避免大填大挖,注意保护环境,体现自然性原则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将公路自身的平纵面线形、路基宽度、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等与沿线自然特性及人文景观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5、尽量少占良田及林地,减少拆迁建筑物,在不可避免时,注意做好居民再安置工作。

      2.1.2 平面线形设计路线平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指标选用时充分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坚持指标适度的原则,不片面追求高指标,最大程度的减少征地、拆迁工程量,强调路线平纵指标均衡协调、线形连续,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依据地形灵活采用多种路线布设方法,以使线形均衡,顺畅协调①、K21+850~K25+000段老S316本段路线在K22+200与老省道S316重合,之后基本沿原省道S316的北侧单侧拼宽主要控制因素:老S316、老路两侧的房屋如下图:②、K25+000~K29+000段本段路线利用老路,拼宽道路在老路的北侧;在K28+900开始与老路分离,对高林镇进行避让老S316主要控制因素:老S316、老路两侧的房屋如下图:③、K29+000~K35+321.832此段路线,在与老路分离后,在K31+051跨高林河,根据航道Ⅶ级航道采用60米主跨跨越高林河,之后路线在K31+700与老省道S316重合,在路线的南侧进行拼宽在K33+000后利用老路为左侧路基在老路的北侧拼宽在K34+700至终点为与原环巢湖旅游大道衔接,路线沿原老路中心布设,两侧进行拼宽。

      老S316高林河项目终点主要控制因素:老S316、高林镇、高林河、环巢湖旅游大道2.1.3 纵断面设计纵面设计中,在满足各种构造物净空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填土高度和土方工程量,减少高边坡数量,争取做到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技术指标应用主要考虑均衡性及平纵面的配合,以获得舒适的立体线形尽量加大竖曲线半径,增长竖曲线长度,促使纵面线形柔和;同时在危险路段采用满足视觉所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为控制,从而提高行车舒适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2.2 路基工程设计2.2.1 项目设计特点本段所经区域地表形态主要为丘陵及中、低山地貌,山体岩性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抗冲刷能力弱,对边坡稳定不利本项目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①、 山间洼地软弱路基处理本项目位于皖南丘陵区,部分山间凹地分布了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深度1.0-6.0米不等经勘察发现其承载力低,工程性质差,具有低承载力和高压缩性等特点,软土渗透性较差 设计中通过软基段路堤的稳定性及沉降计算,对各段软弱土分布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主要的处治方案有:挖除换填、加筋垫层及水泥土搅拌桩②、 路基填挖交界设计 设计采用了挖设台阶、设置渗沟及铺设双向钢塑土工格栅方式处理。

      从以往的工程经验看,由于填挖间沉降的不平衡性,该类路基稳定性出现的问题较多,施工中应重视此类路基,开挖前必须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台阶,使用大功率机械回填压实③、 土石方的综合调配清淤清表、特殊路基换填所剥离的耕植土远运至弃土场,用于弃土堆绿化及复耕,及边坡绿化工程,运量计入相应的数量表④、 路基拼宽处理本项目为省道316改扩建,原有老路路基基宽度17.0米,路面宽度12.0米,基本为填方高度小于2米的低填路段设计中采用清坡、挖台阶、拼宽段基底翻挖处理等措施减小新老路基拼宽段的差异沉降并要求拼宽段路基压实度标准提高1%⑤、 节约占地,做好土地复耕本段路基土方经综合调配后,部分挖方须丢弃,弃土完毕后,要求进行场地整平便于改造成农田或林地,以提高和重建土地功能,防止水土流失⑥、 方便现场快速施工根据类似地形的多条公路现场反馈信息,本次设计对路床和基底处理进行了细化设计,针对现场较为常见的填方段基底、填挖路基的路床不满足压实度要求情况,根据路基填料的不同,分填方、土质挖方(含零填)、石质软岩挖方、石质硬岩挖方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措施,并将相应的工程量在路基的基底处理工程数量表中加以统计,方便建设人员的现场快速施工。

      2.2.2 路基横断面设计本项目路基宽度24.5m,横断面型式为四车道的一级公路标准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2.2.3 路基设计在设计中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示范”的设计新理念全线路基坡脚、坡顶采用贴切自然的曲线自然过渡;排水设计中根据地形的变化情况,在低填浅挖路段将边坡坡率放缓,设置生态型边、排水沟,防护设计中依据边坡地质条件,采用生态防护与柔性防护相结合,主要采用客土喷播+草灌混植等生态防护型式,在细部设计中追求公路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协调,让道路工程融于自然1、路基设计情况① 填方路段:当边坡高度小于10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边坡高度大于10米时,每8米设一2米宽的平台,自上向下边坡率分别为1:1.5、1:1.75,平台上设排水沟② 挖方路段:本项目的挖方段开挖坡率在设计中综合了地形、地质、防护设计及相邻路段填挖平衡情况,结合景观绿化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动态设计,着重于公路整体,追求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路堑边坡分级高度:高度H大于8米时,每6米设一2米宽平台,平台保证向内4%的横坡,每一级平台均设截水沟,截水沟尺寸为30x30cm,外侧沟壁垂直,内侧同路堑边坡率,平台上设置绿化池,栽植灌木、攀爬植物截水沟出口处设急流槽与边沟或排水沟连接路堑边坡开挖坡率:视岩层产状,岩体风化破碎程度,岩石风化难易程度,开挖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岩性较好,不易风化且结构完整,岩层产状稳定石质挖方路堑,边坡坡率一般为1:0.75~1:1.0,对于岩性较差,岩层破碎易风化路段石质挖方,路堑边坡坡率一般为1:1.0~1:1.25,土质挖方路段边坡坡率采用1:1.0~1:1.5石质挖方路基必须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施工否则将影响边坡安全及防护与绿化方案的实施边坡为软弱松散岩质路堑,采用分层开挖、及时防护和坡脚预加固措施2、地基表层处理①纵向填挖交界处纵向填挖交界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10米,优先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填筑②横向填挖交界、陡坡路基处理对于本项目地面横度陡于1:2.5的横向填挖交界及斜坡路基,在清除地表松散土、开挖台阶填筑的基础上,结合地形条件设置支挡设施,路基填筑采用水稳性好的优质碎石土,路堤顶设置土工织物提高路基强度以减小不均匀沉降,根据路段汇水情况,设置纵、横向系统盲沟,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处治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安全。

      3、填石路堤为减少取弃土占地,本项目局部路段将采用填石路基施工中填石路堤段要求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施工前,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石路堤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可采用强夯或冲击压路机施工路基稳定与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压实孔隙率不同强度石料在路基的不同位置,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层厚和压实控制标准,详见下表上路堤(路床底面以下0.8~1.5米)石料强度与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石料类型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摊铺层厚最大粒径压实干重度(KN/ m3)孔隙率%硬质石料≥60MPa≤400mm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中硬石料30~60 MPa≤400mm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软质石料5~30 MPa≤300mm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路床底面以下>1.5米)石料强度与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石料类型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摊铺层厚最大粒径压实干重度(KN/ m3)孔隙率%硬质石料≥60MPa≤600mm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中硬石料30~60 MPa≤500mm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软质石料5~30 MPa≤400mm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①填石路基的压实质量检测可采用压实沉降差辅以孔隙率的双控方法。

      检测孔隙率必须采用大坑(最大粒径的1.5~2.0倍)和水袋法进行②对压实沉降差检测采用如下标准:压实沉降差为采用施工碾压时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建议21t以上)按规定碾压参数(强振,4Km/h以下速度)碾压两遍后各测点的高程差压实沉降差平均值应不大于5mm,标准差应不大于3mm③填石路基的边坡位置是摊铺、压实的薄弱处,对于中等强度以上的石料应进行边坡码砌采用的石料应整齐、不易风化4、基底处理路堤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清表、压实,其压实度(重型)应不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54米的低填路段及挖方路段①对软质岩低填、挖方段,超挖至路床顶面以下40cm,换填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压实,压实度要求大于96%②对硬质岩低填、挖方段,从路床顶面向下超挖20cm,采用级配碎石整平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③对碎石土低填、挖方段,超挖至路床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