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大学生自卑心理.doc
7页浅谈大学生自卑心理【摘要】自卑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本文论述了大学生 自卑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关键词】大学生自卑心理自卑是指个体由于某种生理、心理或其他社会诱因引起的轻视自我的 态度体验,通常表现为对自我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否认自己, 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艾里克森认为,大学生阶段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 阶段,这个阶段是个人完成自我统合的时期,大学生需要应对个体社会化 发展中的多项危机任务,自然也会滋生出较多的不良认知情绪,自卑就是 其中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大学生自卑心理及表现形式个体生活的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自卑心理存在差异,其主要表 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1自我评价过低过低评价自我,认为口己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不如他人,会导致个体 产生强烈的、与丧失信心相联系的沉重的负性情绪体验,从而自我否认, 不敢积极进取,缺乏成就动机,在行动中习惯于采取退缩及逃避行为过 低评价自己的智力,一旦成绩不好,便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过低评价 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相比较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便自惭 形秽,不敢当众发言;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不相信自己能克服胆怯、 多疑等弱点而形成自卑性格。
1. 2行为回避因为缺乏信心,对批评过于敏感,因此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采取回 避方式与他人交往他们在生活中说话犹豫,办事思前顾后,缺乏胆量和 魄力;在学习工作上缺乏强烈的成就动机;在公众场合行为拘谨,游离于 班集体之外,表现出孤独和不合群1.3多疑敏感自卑大学生自信心不足,所以自尊感非常强他们对别人的言论态度 非常敏感,自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被他人注意,常把他人关乎自己特点 的言行理解为是对自己的轻视和批评1.4防御行为较多自卑大学生虽然口我接纳度低,但内心并不接受自己的不行,所以, 在潜意识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去,认 为他人瞧不起自己或对自己不满,由此可能产生怨恨的情绪为了维护自 尊,缓和或消除不良情绪带来的痛苦,他们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过强 的自尊和较强的戒备心理,对别人不宽容、不友善,甚至有较强的敌对态 度也有部分大学生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往往会不切实际地吹 嘘或炫耀自己的优势,给人一种明显的“矫饰”感觉2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2. 1内因2.1.1生理素质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耍部分,人学生对生理自我的接纳度影 响其自我评价与自尊水平。
性别、外貌、体型、肽身、身体缺陷等都可能 导致口卑感的产生受生理缺陷影响的大学生缺乏安全感,往往承受着巨 大的精神压力,常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笑话,因而离群索居,不敢主动交 往或融入群体2. 1.2人格特质自卑感的产生与人格类型有关比如抑郁质为主、性别内向的个体, 往往沉默寡言、多愁善感、不善交往、敏感多疑、害怕失败,容易紧张和 苦恼,容易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2. 1.3自我意识偏差自我包括理想口我和现实口我两部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 与现实自我不能较好地协调一致,或者理想自我过于脱离实际,或者在实 现理想口我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方法,所以在行动过程中容易急躁,失去 信心,产生自卑在自我认知过程中,自卑者往往习惯于片面、极端、夸 张化的认知模式,比如拿他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比如因学业表现平 平或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对口我的否认部分大 学生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自尊心过强,如遇挫折调适不当,也可能会心理 惆怅,怀疑自己,丧失自信,逐渐产生口卑心理2.2外因2.2.1社会环境因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优势不复存在相反,面对严 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压力,大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取而代之的是彷徨、失 落、自卑。
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可能打击,心理脆弱者难免会滋生自 卑情绪同时,高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 适应素质普遍不高,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适应单位用 人所需部分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而苦恼、困惑、自卑2. 2. 2家庭环境与生活境遇因素家庭结构缺陷、家庭功能不完善、家境贫困、童年生活的不幸、父母 长辈的不当言论,特别是对孩子的训斥和嘲笑、被人忽视的生活环境等因 素都可能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比如,家庭贫寒的学生,从家庭里首先得 到一种较低的身份认同,肩上背负着自卑的包袱来到大学校园,与家境 条件良好的学生比较,强大的反差会导致英自卑心理他们会担心会被人 瞧不起,言行举止不自信,避免与老师同学的交往2.2.3挫折事件因索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亲人病故、失去朋友、身体病残、恋爱失败 以及在人际受挫等原因,都会造成学生情绪低落,更有甚者会产生自卑, 损害身心健康比如恋爱受挫,自卑者往往把失败归因于口己的无能和运气不好,因 而灰心丧气,并甚至丧失交往的勇气和信心3大学生口卑心理的应对策略自卑心理使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还会构成性格上的重大缺陷,影响 人生的发展因此,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纠正自卑心理倾 向,努力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素质。
3. 1正确认知自我造成自卑心理的关键原因是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即过低评价自己、过 高看待他人、缺乏自信所以,想消除自卑,首先应全面、客观地认识与 评价自己要多听取他人的观点,以人为镜更全面地看待口己;要正确面 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客观评价自己;要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目标,减少挫折与失败;耍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因为 一件事件的失败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3・2积极自我暗示自卑实际上是消极的自我暗示,这种暗示会导致精神负担,在未行为 前就紧张焦虑,压抑退缩,自然妨碍行为成功所以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 示,学会自我激励,增强自信3. 3建立合理认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要接纳挫折失败,客观看待结果,理性应 对受挫时要转移注意力,调整认知,摆脱消极情绪的干扰3・4积极与人交往要拓宽生活圈,多接触人和事,积极与人交往,建立友谊,积累生活 经验在交往中,你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启发,对自我重新进行审视,从而 建立更加客观准确的自我观念;你可能学会从更多视角看待问题,更理性 地应对事件;你可能学习他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完善自我3・5营造良好坏境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影响是非常重耍的营造良好的校园及家庭环境有 助于消除口卑心理,建立积极心理品质。
比如,学校通过第二课堂活动, 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索质,提高耐挫力,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在家庭中,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生活和学业,更要关心孩子的心 理父母要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应 对成长的发展危机对于出现的自卑倾向,要耐心开导,帮助其尽快从自 卑中走出来参考文献:[1] 李佳川、孙洁、唐金根•我国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与思 考[A] •心梦学刊.2011. : 130-132[2] 张继如•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 (5): 210-212[3] 刘晓华•大学生自卑心理及调适[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5): 72-73[4] 朱浩亮.大学生自卑心理初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 15 (2): 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