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冯唐:从医学博士到知名作家到国企高干.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2398777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冯唐:从医学博士到知名作家到国企高干冯唐:从医学博士到知名作家到国企高干张海鹏、冯唐是他的两个标签前一个事业有成,让他成为“成功人士” ,后一个为他带来很大的名气两个标签对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公司人标本后海以西,恭王府以北,沿着一条窄窄的胡同一直向前,可以到达这条胡同里唯一一户朱门高墙的标准四合院5 月 8 日是一个周六,四合院厨房冰箱里塞了糕点巧克力、半冰箱罐装可乐、半冰箱罐装啤酒,厨房里有茶院子里有两长溜椅子,需要服务则有钟点阿姨帮手这天聚会的主题是“文集发布会” 所以参与的人除了四合院主人的朋友,还来了不少记者主人冯唐是个作家,出版过四本长篇小说,一本杂文集这一天发布的正是他一套五本的文集(新版) 客人之一是王锋这位《GQ》杂志的主编盛赞这位作者“写字狠” 、“不装×”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王锋从《时尚先生》跳槽到《GQ》时,带走的唯一一名专栏作者就是冯唐;当所有的《GQ》专栏文章都被夹在前大半本服装器物和后小半本故事特辑中间时,他又给这名作者留出了稀缺资源的最后一页另外一位客人是路金波他是万榕书业的老板,除了郭敬明,全中国其它最畅销的那些作家如韩寒、安妮宝贝等都在他的旗下。

      冯唐领着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告诉他各间房的功用,最后带他登上跟其他朱漆木门的房间不同、由艾未未设计的、灰砖玻璃门的房顶天台下到庭院中央,路金波问冯唐整座院子有多大,结果被告知足足 325 平米,半亩地路金波感叹了一句:可惜,不是靠写书挣来的一、职场准备期:医学院、商学院 积累了丰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医学博士张海鹏12 年前,27 岁的医学博士张海鹏充满挫败感他从在协和医科大学读大五时开始做科研实习,主攻卵巢癌这种病症术后生存率低,三年下来,60 多个病人死了一大半多年以后,每当被人盘问为什么改行时,这是他的标准答案挫败感的另一个来源,是已经可以预计到,未来医生生涯的清苦那是 1990 年代,下海、全民经商是那个时代的关键词,大他几岁的哥哥们已经靠着倒卖各类商品一时暴富协和又地处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东单王府井,跨出校门几百米,就能看见物欲横流两年后,医学博士张海鹏开始西装革履地出入位于北京 CBD 的嘉里中心大厦,在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上班了张海鹏家境普通他的父母都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普通技术员,靠几百块死工资养大 3 个孩子他家的房子不带厕所,他在大学食堂吃饭时会挣扎说要不要打肉菜,兜里的钱没超过过 200 块。

      他想让老妈住上带厕所的房子,想在请姑娘吃饭时点得起四菜一汤他读过黄埔军校的舅舅建议说:乱世从军,宁世从商——世道安稳时,靠从商过上舒坦日子、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张海鹏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喜欢商科,但他知道舅舅说的没错并且医科“太死板” ,自己肯定不喜欢他也打听过,商学院毕业后年薪能拿小十万美金,美国商学院也愿意招他这种没有商科和工作经历、一张白纸似的人他掂量掂量了自己,觉得自己头脑清楚、做事妥帖,读商科,毕业后混进医药企业应该没问题他考了托福和 GMAT,托福满分,GMAT750申请了 3 所商学院:全美排名第一的沃顿(Wharton) 、排名前十的杜克(Duke) 、排名二十的埃默里(Emory) 三家都发来 OAffer,他选了 Emory,那里可以免去他所有学费2000 年,张海鹏 MBA 毕业运气不错,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的膨胀期,不少雇员辞职投身.com 业,以往只在前五名商学院招人的麦肯锡当年扩大了招收范围,也上 Emory 这种排 20 来名的商学院招人张海鹏的五轮麦肯锡面试进行得很顺畅直到数年后,他自己作为面试官,提出“算算杭州印象西湖一个月门票销售额能达多少”这样的问题时,才发现绝大多数人算出的数字跟实际相差离谱——面试者们要么思路不清晰,要么缺乏“一张门票能卖多少钱”的这类常识——他算这笔帐时,误差不到 10%。

      当年 Emory 有 180 个毕业生,麦肯锡录用了不到 5 人二、职场起始期:麦肯锡咨询顾问他很善于评估自己和外在环境能够提供的发展机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麦肯锡合作人张海鹏2008 年时,张海鹏名片上的职衔已经变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能升到这个职位的人本来就只有大约一成,张海鹏又只累计花了 6 年时间,比一般人还要快一两年龚晓明一个多月前见了一次张海鹏张海鹏听说他的这位大学同学要去大理,力邀他住自己那儿——张海鹏在大理买了房龚晓明如今是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副教授、主力医师,衣食无忧,又因为被病人尊重而能时常产生职业成就感但坐在协和医院 10 来平米大、放了一张上下铺铁架床和两张桌子就不太转得开身的医生休息室里,龚晓明还是感叹,自己不过是努力挣扎向上的普通人, “还是那小子有钱啊 ”麦肯锡的工作多少有点像特种兵它依靠为企业解决管理上的难题收费,而它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短时间内做足够多访谈,搜集足够多数据,做大量分析,来找出结论张海鹏觉得自己没选错——他喜欢这份工作头一两年当咨询顾问时,他时常要做一些例如“中国大型企业怎样管理资金” 、 “中国大型行业改革开放后的主要趋势”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分析。

      不过,越是上不了手的分析,他越想找出上手的办法——“可能是天生喜欢” 但这份工作也足够忙像所有麦肯锡人一样,做咨询顾问的头一年里,张海鹏每周工作 90 小时,没在晚上两点前睡过,忙得上厕所时也要同时回短信领着他做项目、开办了麦肯锡中国办公室的那位资深导师则不同:他语速不徐不急,常年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一身腱子肉,高尔夫常年维持在 80 杆以下的水平, “可能是麦肯锡最懒的人之一 ”“懒人”这个标签之后也成功地被贴到张海鹏身上当他干了一年多升为初级项目经理后,他已经可以保证每天都在晚上一点前睡,早上七八点起而包括徐海在内的绝大多数麦肯锡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周末补觉,没有多余时间徐海从 2002 年初第一次跟着张海鹏做项目到现在,跟张海鹏相识 8年多 “他能不干活儿就不干活儿,能交给别人干就交给别人干举个例子,他就经常把一些屁活儿交给我干啊 ”徐海说, “大懒支小懒嘛 ”直到 2003 年在飞机上遇到当时招商局国际的 CEO,对方此后邀请他加盟时,张海鹏还没动过跳槽的念头他已经以正常的升迁速度成长为一名称职的项目经理他不仅善于派活儿,也能考虑组员的利益,给予指点帮助成长;他每天和每周回顾项目进展情况,能够控制进度准时交货。

      他以三四个月一个活的速度在 3 年内干了小十个项目,觉得颇有乐趣、见识大长指点江山的感觉很不错,只是,他从未真正在企业工作过当时徐海也打算跳槽在一起吃饭时,张海鹏把职位、薪水等四五项指标一条条摆出来,逐一分析利弊考虑了几个月后,张海鹏决定去招商局,除了薪水职位不错外,主要是因为“想有更多经历” 一年多后,招聘自己的 CEO 离职了,张海鹏也随之离开招商局,回到麦肯锡2006 年底,当他按正常速度升为资深项目经理,开始更多地接触客户高层时,招商局经历带来的好处很快显现出来徐海之后也回到麦肯锡,2007 年作为项目经理跟张海鹏再次合作,他诧异于此时客户对张的极度信任5 年前他们第一次合作时,张海鹏已经很招客户喜欢,但这一次,客户对他的喜欢已经修炼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徐海用漂亮姑娘和红颜知己来比喻前后状况的巨大区别:最开始客户是觉得这小伙子能干,是像欣赏漂亮姑娘那种喜欢;之后则更像 soul mate,会告诉他自己的困惑,聆听他的意见在麦肯锡内部有一个公认张海鹏做得最好的项目,他跟该客户的三四名最高层建立了极好的关系和互信,结果这家客户成了张海鹏的长期客户,每年都有多达三五个项目给他做 “即使在整个麦肯锡中国,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徐海说张海鹏就此坐上了职场直升机,从 2006 年底任资深项目经理,到升为副董事合伙人、董事合伙人,只用了大概一年半麦肯锡有个关于信任的公式:信任=可靠性×资质能力×亲近程度/自我取向徐海认为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也是张海鹏相较其他麦肯锡人最大的特点,是“更贴近客户的实际” 、 “更理解生意人的心思” 、能“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 、 “没有太多自我” 但张海鹏说,进麦肯锡前,80%的本事自己已经有了这跟他第一次读 MBA 案例时情形没什么两样三、职场发展期:招商局国际他善于打破职业发展的瓶颈,并且进入一段新的职业发展历程的开始张海鹏和冯唐1998 年夏末,张海鹏来到 Emory,翻开 MBA 企业案例开始研读时,脸上忍不住要闪过一丝微笑:少年时读过的二十四史在他脑子里翻腾而过,相较之下,企业案例不仅熟悉,而且“特别小儿科” 自己原以为高深的商科原来不过尔尔,分析起案例,他觉得自己比他那些平均工作过 6 年的 MBA 同学想得明白他的这门本事始于 1980 年代当时没有电视电脑,缺少干扰,作为一个学业压力比其他地方都轻的北京学生,张海鹏最大的乐趣是每晚吃完饭一抹嘴,开始看书他一开始看古龙、金庸,后来看《三言二拍》之类的明清小说,再后来开始读史。

      他看得慢,每天三五十页,开始不过是看看历史故事,但慢慢琢磨,似乎能从中看出世界运转的道理这让他着迷读初一时,根据顾颉刚这类前辈大家书里的建议,他在日记本上列出了阅读的三期目标:先读完王力的四册《古代汉语》 ,再读前四史和老庄孔孟,远期目标是通读三千册二十四史张海鹏老妈在当地颇有号召力,常帮邻里解决纷争,张听着他老妈细述诸事原委、当事人的逻辑、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再回头想想史书里众人在朝堂上的种种讨论,之后再翻起《资治通鉴》 , “是战是和,是用王二还是用李三,掩卷思量,洞若观火继续看下去,按我的建议做的君王都兵强马壮,没按我建议做的,都垂泪对宫娥很有可能是“胸有韬略”帮张海鹏成了西装革履的合伙人,让他解决了“优质”生活问题,也让他有了成就感……这真的就是成就感吗?很难还原张海鹏最初的想法,积累,或者水到渠成?龚晓明如今回想起来,认为张海鹏早有当作家的预谋他从大一军训就发现,张海鹏不是在看跟专业没有丁点关系的古书,就是在读英文小说,而且常年在笔记本上写写划划,不知道在记些什么这个预谋开始得比龚晓明所知的更早因为看鲁迅说过,自己读过100 部英文小说后,就对小说的语言、写法、结构了然于胸,张海鹏从高中开始,按照美国现代图书馆出过的一张最佳英文小说的书单,开始读海明威、狄更斯、奥斯汀的英文长篇。

      接着读周作人、曹聚仁、梁实秋等人的书评,从中获得指导他上学期间总共读了70 多本英文长篇, “功夫比鲁迅下得狠” ,因为后来发现,鲁迅读过的 100 部小说还包括短篇和中篇不管是鲁迅还是舅舅,说得对,张海鹏就会听十多年后,他离开北京去香港任职,书装满了 44 个大纸箱,堆进一间十几平米的空房里,码了 3 层藏书总计 5000 来本,其中有2000 来本古文书,500 来本外国文艺书,现代社科文艺书加上 MBA教材有 1000 来本在美国小说家雷蒙德·卡佛来看,写作没有才华不行,但“这个世界上才华有得是” 假如了解史蒂芬·金的成名之路,则会发现他的写作历程最初由一连串的退稿和屡败屡战组成十七八岁时,张海鹏写过一本手稿达 300 多页的长篇小说;他每天记日记,中学时代记了 8 本;此后一直保持记录的习惯,积攒了几十个笔记本到 1999 年的 MBA 暑假在医疗设备公司 BD 实习时,张海鹏下班后百无聊赖,前尘往事涌上心头,开始写一本描述医学院生活的小说他元气充沛滔滔不绝,一个自然段能写出两页纸长,很像他喜欢的亨利·米勒把这本小说拆解开,其中大量部件是各种读协和时的段子他把写了一半的小说拿给几个朋友看。

      他的下铺张炜,看了一夜后致电他说,恍如昨日重现;他的发小、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的庄新宇把这本小说推荐给了出版人石涛石涛做火过石康和一本叫《格调》的书,他打告诉张海鹏:写完它虽然年少时在写作上花过许多精力,但张海鹏不承认起过当作家的雄心他当时认为以后还是得“读正经书、做正经事” ,去奔父母们所说的前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