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doc
8页浙贝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摘要:浙贝母为常用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就有记载,列为中品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市场上作为商品流通的百合科贝母属植物 有38种,其中《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的有8种,非药典收载的有30种临床应用将贝母 分为浙贝和川贝浙贝母(Frit订laria thunbergii Miq ),别名象贝、珠贝,属百合科 (Liliaceae)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要成分有浙贝素、贝母乙素、 贝母辛、贝母芬、贝母定、浙贝母试等,以干燥鳞茎入药浙贝母作为名贵中药材,具有 很高的药用价,被列为“浙八味” Z首据《本草纲H》记载,贝母性微寒,味甘 苦,主治伤寒烦热、咳嗽止气、安五脏、利骨髓、消痰、润心肺,兼有消炎退肿,治疗痈 疔肿毒等功效又据《中药志》记载:贝母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功能用于痰热 咳嗽、胸闷痰粘、瘵历、疮疡肿毒木论文主要从栽培、组织培养、生长发冇机理、化学 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浙贝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关键词:浙贝母 栽培 组织培养 化学 药理浙贝母,我国五类贝母中的主要一种中药材其鳞茎具有化痰止咳等多种功效。
木文 主要从从栽培、组培及化学等角度概述浙贝母的研究进展1. 栽培1. 1植物特性浙贝,母百合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一,茎下部叶对生,中部叶轮生,上部叶互 生,狭披针形至条形,先端卷曲花下垂,钟状,一至数朵生于茎顶或上部叶腋,苞片叶 状,先端卷lllh花被6片.黄绿色,内面有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有蜜腺駕;雄蕊6个 萌果卵圆形,具6棱翅花期3月一4月,果期4月一5月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鳞叶切成的 片椭圆形或类圆形,胃径1〜2cm边缘表血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硬脆,断面 粉白色,富粉性有性无性均能繁殖,农家生产历来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在浙贝母产区 L0月中旬开始种植,10月下旬鳞茎开始发根,12月下旬芽长约2厘米,2月上旬出苗,主茎:3 月上旬或4月上旬达报高,2月F甸至5月上旬是鳞茎膨大的主要时期3月上旬开花,5月上 旬种子成熟,5月上中旬全株枯萎,鳞茎进入休眠期1.2生长特性浙贝母喜温凉气候,主产区年平均气温16. 2°C,最高38. 7°C,最低一8. 8°C平均 地温6-7°C开始出苗,根的生长要求地温7-25CZ间,以15°C为最适地上部生长发育的 气温范围在4-30o CZ间,一3°C植株受冻,30 9C以上植株顶部枯黄。
在5厘米十层下LI均 温度i0-25o C,鳞茎能正常膨大,高于25°C则休眠6-28o C气温下都能开花,但以22C 最为适宜土壤含水率低于10%时鳞茎不能发根,土壤含水率低于6%时植株不能生长,最 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率为20% — 28%最适的土壤PH值为5-7o ±质及干湿度以手捏成 团、落地能散为好1.3栽培技术浙贝母栽培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栽培经验为:培育好种用鳞茎,适时播种,台理 密植,多施基肥,适时追肥及中耕除草等80年代初,浙贝母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种用鳞茎采取异地集中过夏;水旱轮作,园地制宜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十壤消毒等 后来崔培章发现地膜覆盖有增产作用并研究了浙贝母的氮、钾吸收特点表明以中低氮 (7〜11.5kg/亩氮)与低钾(205・5kg/亩K20)配施教果较好氮肥接出苗期、齐苗期和现 蕾期3次施人钾肥主要在现蕾开花期施人较好刘□□才等也进行了報料棚栽培浙贝母的 研究,发现出苗期提早枯萎期延迟主、副杆生长旺盛,光合产物积累丰富,鳞茎产量 提高1.4繁殖方法浙贝日前生产中采用无性繁殖,种子繁殖太慢1.4.1鳞茎繁殖:9〜10月上旬,将种子田里的浙贝挖出来,选种鳞茎。
种子田的鳞茎 选择的标准是鳞茎肓径:3-5厘米(0.5千克有16个左右),鳞瓣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损 伤和病害,边挖边裁,其他号的贝母暂时在室内存放,厚度5厘米⑴5】栽植方法:浙贝母种子田的栽培,株行距大小主要是根据种鳞茎的大小而决定种子 田要深栽一些,栽浅了,鳞茎抱合不紧,易伤芽,10〜15厘米深,种子大深一些,种子小 浅一些,商品用栽要浅一些,否则鳞茎长不大株距按12厘米把种子均匀排在沟内,芽向 上,栽到边上种要深一些,以免雨水冲刷露出来,栽一行盖一行1.4.2种子繁殖:要经过4〜5年,繁殖才达到2号、3号鳞茎大小种子繁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殖提高繁殖率,节约大量的药材,但种于繁殖时间太长,绝大多数采用无性繁 殖间管理1.5.1中耕除草:重点放在浙贝母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的前期进行,栽后半个月浅除一次 草,每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并和施肥结合起来在施肥Z前要除一次革,使十壤疏松,肥 料易吸收苗高12〜15厘米抽墓,每隔15天除草一次,或者见草就拔,种子田5月中耕一 次套种作物收获后,施冬肥很重要,用量大,浙贝地上部生长仅有:3个月左右肥料需要 期比较集小,仅是出苗后追肥不能满足整个生长的需要,而冬肥能够满足整个生长期,能 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因此冬肥应以迟效性肥料为主⑹。
1.5.2灌溉排水:浙贝从2〜4月需水多一点,如果这一段缺水植株生长不好,直接影响鳞 茎的膨大,影响产量整个生长期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但北方春季干旱,每周浇 一次水,南方雨季要注意排水1.5.3摘花:为了使鳞茎充分得到养分,花期要摘花,不能摘得过早或过晚当花长2〜3 朵时采为合适1.6 病虫害浙贝母在大田过夏期间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长期连作,导致灰霉病、黑 斑病、干腐病、软腐病等浙贝母主要病害日益突出,危害加重【⑶1.6. 1灰霉病浙贝母灰霉病,俗称“早枯”、“青塌腐”、“眼圈病”,是浙贝母常见病害,发生 普遍,危害严重叶、茎、花、果实均能受害,以叶片的症状最为显著叶片染病,有时 病斑上长出灰色霉状物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椭圆葡萄砲菌Botrytis elliptica(Berk. ) Cooke侵染所致以越冬回升后,菌核萌发,产生砲子梗和分生抱子,成为病害 的初侵染源分生抱子借助风雨传播到植株上,萌发示侵入叶片经数口潜育后,在叶表 形成病斑4月上旬气温达19- 23C,如遇雨天,有利于砲了的产生和传播,病斑数激增 4月下旬温度达20C左右,倘若连续数天阴雨,天气闷热,5月上旬发病株率往往可达 100%,造成叶枯,田间成片发病。
连茬、低洼田块、种植密度过大、湿度重、植株生长不 良等情况下均易发病[9101.6.2黑斑病浙贝母黑斑病,是浙贝母的重要病害,在田间常与灰霉病混合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由真菌半知菌业门交链砲菌Alternaria alternate (Friss. ) Keissler.侵染所致在浙江常年于3月下旬开始发病,育至植株地 上部分枯死如在清明节前后春雨连绵,病害则加重危害一般多雨年份发病重[,7_,81 o 1.6.3干腐病浙贝母干腐病可在田间发生,也可在贮藏期发生,但以皿间发生的损失较大有时可 与细菌性软腐病混合发生被害鳞茎呈“蜂駕状”,或呈“青屁股状”,鳞茎基部或侧面 表现青黑色斑,或腐烂成黑褐色至青色大小不等的空洞鳞茎维管朿被害,其横断面有褐 色圈发病轻的仅见粗糙变色斑带菌的种鳞茎常不能出芽或长出黄弱的植株,英至枯 死在植株生长后期,病害能从母鳞茎蔓延到子鳞茎[21'231 01.7 综合防治措施1.7.1合理选地 宜选择向阳、干燥、排水良好、近年未种过贝母的沙壤土种植1.7.2 实行轮作套种 实行不同作物轮作、水旱轮作2年以上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与 玉米、大豆、瓜类等作物合理套种,创造阴凉环境条件,以利于其越夏。
1. 7.3种鳞茎处理 播种前剔除有病的鳞茎;种茎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威尔达甲托 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0-15 min,捞起晾干后播种2. 组织培养2. 1外植体的消毒戴徳吉等町对浙贝母外植体的最佳消毒处理方案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取部位 为材新鳞茎鳞瓣切片,采用H来水冲洗一漂白粉饱和溶液浸泡15 min无菌水冲洗3次一无菌 水浸泡10〜15 min处理,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为18%)取材部位以新鳞茎最佳,且取材 时间必须在活动期间进行,而且地上生长期比地下生长期更好对于消毒剂的选择,漂白 粉饱和溶液对表面菌、皮层潜伏菌、极易腐烂的浙贝母都比较有效,且对材料的损伤相对 小,而重金属类消毒剂易残留在材料的组织上,对材料的组织损伤较大[8_91 o2.2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外植体取材部位育接影响其发生率,其主要与鳞茎的活力有关戴徳吉等町的研究表 明,以新鳞茎最佳(其中又以新鳞茎鳞瓣切片和盘切片最佳,发生率为67. 5%〜 82. 5%);其次为失新鳞茎心芽和心芽苞片,发生率为47. 5%〜55. 0%;种鳞茎较羌, 地上各部位不能作为组织培养材料另外,取材时间应在活动期[12_,31 o2.3激素组合合适的激素组合配比,可使试管小鳞茎打破休眠,育接进入新的营养生长期。
刘秀莲 等bj的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激素组合的浓度和种类均明显影响H培养结果,在浙贝母小鳞茎 切片培养中,以MS+2, 4-D2. omg / L+NAA l.Omg/L的效果最好2.4培养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苏新研究了不同光暗条件和温度对浙贝母种胚离体培养的影响,认为浙贝母种胚以先 暗培养一段时期再转为弱光培养萌发率高,暗培养30dLtl5 d好;在15、20°C萌发率分别为 45. 1%和19. 7%, 5°C时最差一般培养50〜70 d后长出愈伤组织【也2. 5浙贝母鳞片细胞休眠解除前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有研究发现,浙贝母休眠解除后,鳞片近轴面表皮附近的几层细胞首先降解鳞片细 胞休眠解除前麻,鳞片上首先降解细胞的超微结构在鳞茎休眠解除前后发工了一系列变 化,为其降解做好了准备251与休眠状态时的细胞相比,解除休眠后的细胞中颗粒和丝 状物的数量明显增加,一些细胞中出现了复杂的膜结构线粒体的数目增加,常聚集在细 胞核和细胞壁旁,胞间连丝的直径也略有增加休眠解除前后的细胞中,常可见到各类囊 泡、多泡体与壁旁体,一些小囊泡正在进入细胞中[271±述现象表明两种时期浙贝母的 细胞间都发生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换。
2.6浙贝母的微型无性繁殖目前微型无性繁殖方法也开始运用于浙贝母的组织培养中微型无性繁殖过程是从选 择植物繁殖体开始,分生组织经火菌麻,置入能保障其生长和形成原始微型芽的培基层(矿质盐、维生素、泉水、碳水化合物、琼脂)中,然后进入微型芽繁殖阶段,即可获得大 量的微型芽,再进行试管苗的生根和对土壤的适应[301微型无性繁殖方法非常有利于浙贝母快速緊殖和病毒的脱离,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3. 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这方血的研究较少,1966年冯成汉等发现浙贝母鳞茎夏季有很长的休眠期.1〜13°C低 温可以打破休眠促进发根抽茎并制定了浙贝母生长发育过稈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生 物碱等的含量变化近些年高文远等的研究发现•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灶理40天前后 鳞片和芽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活性与电诛图谱有变化必】鳞片上维管朿丰富.衰退时 鳞片近轴面表皮附近的细胞首先解体.形成一条细胞破碎带,然后内部细胞中的物质降 解.细胞解体4. 化学成分浙贝母中含有笛醇类生物碱:贝母碱(贝母素甲:permine, verticine),去氢贝母碱 (贝母素乙:permine, verticinone),浙贝(zhebeinine),浙贝丙素(zheberine),浙贝酮 (zhebeinone),后者为去氢贝母碱的差向异构体,以及微量的贝母新碱(peimisine),贝母 芬碱(peimiphine),贝母定碱(peimidine),贝。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