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岩松与《新闻周刊》.ppt.pptx
21页小组成员:张子豪、潘孝发 江治邦、薛英荻,白岩松,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记者,主持人,制片人,1993年5月1日,随着《东方时空》的开播,他走上主持人的位置,以《东方之子》为主要的栏目载体,主要身份是一个人物采访者从1996年《东方时空》第一次改版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报道结束,他明确了自己身上的主持人符号,并且更大范围地走向公众,由采访 者变成主持者、评论者从悉尼奥运会报道结束到2001年11月,他基 本没做节目他一直在研究《子夜》这个栏目 这一年,也是他思考、沉淀的一年从2001年《东方时空》的第三次改版到2003 年8月19日,这一阶段淡化了他作为主持人的 角色,却强化了他 作为一个制片人的 角色他接连打造 了《时空连线》、 《新闻会客厅》和 《新闻周刊》从2003年辞去制片人到 2008年,他重新归主持人角色,然后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央视论坛》、《新闻会客厅》等2008年3月24日,《新闻1+1》开播,他的身 份被打上了“评论员”新闻评论员,是他自 那以后乃至未来主要的身份未来评论员这个角色他会一直做下去,但是这只会占他百分之六七十的精力,剩下的精力会去做新栏目的研发, 去关注这个时代,比如说人的生存状况与人群的内心挣扎、追求与信仰等。
白岩松 与 《新闻周刊》,从2003年5月3日开始, 每星期六晚上,当观众打开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会 看到一档新闻综合节目《新 闻周刊》在45分钟的时间 里,整理一周内国内最重要 的新闻、最关注的人物作 为对一周新闻进行回顾的《新闻周刊》,不仅仅要告 诉观众过去的七天都发生了哪些新闻,更是和观众一 起站在七天的高度,用七天的观点,来看待过去一周 的新闻《新闻周刊》为过去的七天打上一个中国结新闻胶囊”,美国一些周末节目 如《会见新闻界》 《本周》,,忙碌一周的白领、决策者,,把一周的新闻浓缩 像胶囊一样,,有谈资 不至于被时代抛弃,《新闻周刊》——不一样的电视新闻杂志,“七天一页的历史”,七天的高度 历史的眼光 宽广的视野,,过去一周 最重要的新闻事件 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选择、梳理,总结、评点,观众,,留下一个清晰深刻的记忆 触发不同角度更深层次的思考,本周回顾 本周视点 本周人物 本周声音 本周特写 下周备忘,板块形式,节目以通过主持人演播室串场引入各个板块短片 的形式为主作为评论性主持人的白岩松在串场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特点,在各个短片前后加入具有一定深度的点评,并适当地表达出《新闻周刊》自己的观点。
他已经成为这个栏目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元素新闻周刊可以说是为白岩松量身定做的,有着白 岩松鲜明的个性风格,白岩松也成了这个栏目的一个 符号 ——《新闻周刊》制片人王力军 白岩松在《新闻周刊》这个栏目中,他的想法和 能量的发挥,还是恰到好处的,他跟这个栏目相对还 是比较融洽的,很少出现表达不畅,或者是有力使不 出的状况 ——《新闻周刊》前制片人张巍,1.板块组合:打造强势效应,2.定位精准:以选题吸引受众,3.灵活编排:适应受众心理特征,4.精彩评点:传播意见性信息,5.网上俱乐部:培养固定观众群,6.盯准精英:助力精英层成长,7.制作流程:高效率与高质量,节目特色分析,1,2,3,传播媒介,传播者,传播对象,4,传播内容,一个人 与 这个时代,Thank you!,小组成员:张子豪、潘孝发 江治邦、薛英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