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之仪思念的诗词《谢池春·残寒销尽》阅读.docx
3页李之仪思念的诗词《谢池春·残寒销尽》阅读 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代: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味道,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考,见了还照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剩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奇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味道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别,相思照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久亲切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解释 谢池春:词牌名 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花径:花丛间的小径 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浪 仍:连续 着人:让人感觉 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 恁:这样,如此 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分付:交托 鉴赏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季节,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连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依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特别恰当的动词把它们严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示意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着人味道,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着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味道”毕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详细,只好用酒来比方,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阅历去理解那种“味道”,从而把这个比拟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局部的核心内容了。
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比照较冠以“为问”二字,说明这还只是一种熟悉,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旧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愿帮助,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有方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考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