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禅与海德格尔哲学比较.pdf

40页
  • 卖家[上传人]:lizhe****0920
  • 文档编号:46837760
  • 上传时间:2018-06-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7.44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摘摘 要要 近年来,海德格尔哲学与东方哲学思想关系的研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禅宗是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相交融后的产物,是典型的东方哲学思想,本文研究的内容正是围绕着海德格尔哲学与禅宗思想的比较展开的 禅宗思想从缘起的思维方式达到禅宗的空的境界,并用禅诗、偈等方式来表达禅空的内在意蕴和思想;而海德格尔从此在学说到存在论上超越一切存在者的无,并用诗的语言让存在呈现出来,这两个过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本文从思维方式、终极存在和阐述其思想的方式三个层面上对二者的思想进行比较,具体来讲,从禅宗的缘起观与海德格尔的此在、 禅宗的空观与海德格尔的无的思想和诗化的禅宗与海德格尔的诗化哲学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根据以上思路,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列举了海德格尔与禅宗进行思想交流的和碰撞的史料, 为研究海德格尔哲学与禅宗的关系提供了事实的根据, 并介绍了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作为禅宗起源的龙树的缘起说, 以及作为海德格尔哲学体系核心的此在思想,说明龙树的缘起和海德格尔的此在都不是概念所能把握得了的,并把海德格尔此在的“在世界之中”与禅宗的缘起性空进行了对比,揭示了海德格尔哲学与禅宗思想在思维方式上的相同之处。

      第三部分主要从禅宗思想和海德格尔哲学的终极存在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 在介绍了禅宗思想中“空”的过程中阐明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并解析龙树的中道空观;而海德格尔的“无”则从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超越“有”到达“无”和“无”作为存在的澄明三个层次说明最后对禅宗的“空”和海德格尔的“无”进行了比较 第四部分分别介绍了诗化的禅宗与海德格尔的诗化哲学,并对而这进行比较,说明了海德格尔和禅宗在思想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 第五部分,也就是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关键词: 禅 海德格尔 缘起 此在 空 无 诗化禅宗 诗化哲学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idegeer’s philosophy and East philosophy wa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Zen is the production of the fusion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Buddhism after the Buddhism entered China, which is taken as a typical East philosophy. The study of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eidegeer philosophy and the Zen thought. The Zen thought achieves the “Kong“ from the mode of thought of “Yuanqi” and expresses the Zen’s Kong thought with the Zen poems and Verse, while Heidegeer lets the being that is super all non-being from existence, which are with the poem language present, has linked much during these two processe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Heidegeer’s philosophy and the Zen thought from the thinking mode, the ultimate existence and the methods of expatiating their thought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Zen’s “Yuanqi” and the Heidegeer’s being,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Zen’s Kong theory and Heidegeer’s non-being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oetized Zen and the Heidegeer’s poetized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those theories,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is article. Part I: To provide the fact basis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idegeer’s philosophy and the Zen thought, some history facts about the thoughts exchange between Heidegeer and the Zen are enumerated. Part II: To explain that the Long Shu’s “Yuanqi” and Heidegeer’s being are both can not be indicated by any conception, the principle of Long Shu’s “Yuanqi” and the Heidegeer’s being which is the core of Heidegeer’s philosophic ideas are introduced separately. The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being-in-the-world” in the Heidegeer’s being and Zen’s “yuan qi xing kong”, which can reveal the similarities in thinking mode between the Heidegeer’s philosophy and the Zen. Part III: Comparison of the ultimate existence of the Zen thought and the Heidegeer’s philosophy are carried on.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Zen’s Kong, the thought of “Form does not differ from the void, nor the void from form. Form is identical with void and void is identical with form” and Long Shu’s “zhongdao Kong Theory” are explained. The illumination of Heidegeer’s “non-being” includes three arrangements: th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being and beings, transcending being to achieve non-being, and taking non-being as the reveal of being. The Zen’s “Kong“ and Heidegeer’s non-being are compared at last. Part IV: The poetized Zen and the Heidegeer’s poetized philosophy are introduced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and compared to reveal the common ground of them. Part V: It’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Zen, Heidegeer, “Yuanqi”, being, Kong, Non-being, Poetized Zen, Poetized Philosoph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前前 言言 一.禅和海德格尔 一.禅和海德格尔 禅,是梵语 Dhyana 的译音“禅那”的略称,为静心思虑的意思。

      “禅”在原初意义上是指佛教僧侣修佛的一种修行方法,最初起源于印度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 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 以参究、 禅定为方法,以彻见本有佛心为宗旨禅宗把“禅”视为众生本来皆具之本性,是众生之本来面目,是众生成佛的内在原因以大乘佛教为根基的禅宗,有许多的佛经论典接引众佛家弟子, 《大般若经》 、 《金刚经》 、 《心经》 、 《圆觉经》 、 《法华经》 、 《首楞严经》 、《大般涅磐经》 、 《楞伽经》 、 《菩萨处胎经》 、 《大宝积经》等等 海德格尔,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著作《存在与时间》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论真理的本质》 、 《林中路》 、 《形而上学导论》 、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 《路标》 、 《现象学基本问题》等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曾受到东亚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受到中国古代老子的思想和中国佛教禅宗的思想影响 虽然海德格尔与东方学者经常进行交流,尤其是中国的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但是,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中很少直接涉及他与东方思想接触的内容,关于海德格尔与禅宗思想之间相互交流的证据只能通过简洁的途径获得帕克斯在《海德格尔与欧洲思想》中指出:“证据表明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间,海德格尔可能就已经将许多中国和日本哲学的思想引入到自己的思想的决定性发展之中。

      1例如,海德格尔曾经邀请日本京都学派著名禅学家西谷启治讨论禅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