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例研究.doc
7页《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例研究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教研室 省教学能手宫新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9页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感悟人生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乐观的老人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表现天游峰的“高”与“险”,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走进文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词汇表达感悟,为“天游峰的扫路人”写赞颂词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中思考,在提问后读文,在与文字的共鸣中体会,在合作研读中探究,从而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体会人物的不平凡情感与态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精神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重在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走进文本,与文字共鸣,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感受人物的不平凡教学难点】:小学生人生的经验不足,对人物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因此“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就成了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走进文本1、 直接导入,浏览课文师:同学们,今天继续走进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起感受他的普通而不平凡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更有许多疑问留在心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浏览课文内容,请梳理你心中的疑问学生默读文章,用笔标记,梳理疑问)2、 提出疑问,明确目标师:同学们,敢问是一种勇气,会问是一种智慧,你或许是勇者,也许是智者,更可能是那个智勇双全的人,期待你的提问声生: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题目?(哦,他都关心写作方面的问题啦!不错哦!)生: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为什么说他普通却不平凡?(好有思维的问题生:文章结尾处为什么写到了一对宿鸟?(嗬!这个问题有深度……师:同学们,当众多的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眼前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么多的问题,我想请同学们把“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作为我们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设计意图及课堂思考】:疑问是思维的点燃源,尊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催开学生阅读的兴趣此环节重在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情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得有方向二、对话文本,交流启发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用心品味文字,用笔标注点滴收获与感悟记住:大声朗读便于和文字对话,默读便于思考联想,不动笔墨不读书哦!师:(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行间,了解学情)孩子们,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可以和自己的组员,相互交流,我想他会给你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设计意图及课堂思考】: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所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字对话,与编者共鸣,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感悟、交流、碰撞、启发,进而达到人人参与课堂,人人均有收获的效果三、集体研读,品析人物师:看到大家高举的小手,就知道你们收获满满。
来,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尽情倾吐读文的收获,感受不一样的心跳吧!生:我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勤劳朴素的人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到:“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师:你从那些词看到了他的朴素和勤劳?生:我从“褪色”“棕色的运动鞋”看出了他的朴素,从“清扫”看出了他的勤劳师:不简单,能抓住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生:我从第四自然段看出了这位老人热情好客因为他引陌生的“我”进屋,还为“我”沏了浓茶生:我从第八自然段知道了他是一个健康善良的老人瘦削的脸,黝黑的面色都是健康的象征,慈善的眼睛是他善良的体现生:我还从这段的“炯炯有神”看出老人精神抖擞,人老心不老师:真是慧眼识文意外貌中体现着人物的特点还有吗?继续交流生:老师,我从老人的语言中,感觉老人有些心口不一师:为什么?生:扫路人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当作者问他工作累吗?他却说不累师兴奋地问道:“孩子们,老人到底累不累呢?别急着回答,请把课文的1到7自然段读一读,我相信你们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孩子们轻声地朗读着课文,几分钟之后,几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了起来生:我觉得老人累因为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天游峰又高又陡又险,让人望而生畏。
在这样的天游峰上扫路,肯定很累生:我也同意,还有那天,我“终于”上了天游峰,说明上天游峰很不容易老人要在如此不容易的天游峰上扫路,必然很累生:我请大家看第七自然段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我平常上六楼的楼房,都觉得累,老人每天上下一千八百多级石阶,怎能不累呢?生:还有,轻轻松松的游客们,上天游峰都常常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老人每天拿着竹扫帚扫上扫下,绝对很累师:孩子们,老师,真为你们的理解拍手叫绝是呀,既然累,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思考片刻)生:我觉得老人是不怕苦,不怕累生:老人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说不累吧!师:此刻,你还觉得他心口不一吗?生:不,老人把苦累当成是快乐,把付出当成享受师:对,这就是一种乐观呀!请大家再次读读老人的这句话吧!(自由读——指名读)师:孩子们,你们真是太伟大了,都读出文字的弦外之音啦!可是学文章,读出文字的味道来还不够,要是能发现文字的表达方法就学到家啦!再读文章的2、7自然段,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文章写我的得意和游客的疲倦都是为了反衬扫路人的乐观和坚持生:我还发现写天游峰的高险,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数字具体描写的方法。
目的也是为了突出老人的自强吧!师:掌声响起,好有穿透力的发现学文贵在得法,我们以后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有味道了突然有一学生举手)生:老师,一般老人60岁就退休了,这位老人怎么70岁了还扫路呢?而且还说30年后,照样请“我”喝茶,他能活到100岁吗?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孩子,你真是太有才了,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文章的8至12自然段,你们准会有意外的收获生:请大家看文章的第十自然段,老人不退休,是因为他爱这里的山水,热爱这里的自然风光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何乐而不为呢?要是我,我也喜欢生:我绝对相信老人能活到100岁,这样的生活环境可是纯绿色的自然环境呀,而且,第八自然段中的文字可以看出老人本来就很健康生:不光如此,老人爱笑,没听说“过笑一笑十年少”吗!老人这种快乐的心态,一定能让他活到100岁的生:还有,大家可别忘了,“生命在于运动”老人每天拿着竹扫帚上山下山,天天运动锻炼,身体不硬朗也不行啊!师:孩子们,你们说的真是太精彩了!关注语言,关注文字,就会享受语文的学习乐趣此时,你们知道课文为什么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题了吧!那对宿鸟代表着谁呢?生:因为天游峰的扫路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自然,自信乐观,豁达开朗。
师:是呀,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高险的山峰,与其说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不如说是《老人和峰》 生:我想宿鸟就是扫路人吧!守住自己的窝,追求简单的快乐 师:是呀,重复而平淡的工作,简单的快乐和幸福,真好!【设计意图及课堂思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方能捕捉到课堂的精彩点本环节中学生对老人的评价出现了“心口不一”,这让平静的课堂掀起了波澜,因此,放手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人物的语言,透过语言提炼人物的精神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在阅读中思维,在争辩中感悟,在品析中深化对人物的再认识四、为图配话,畅谈收获师:伴随着清扬的音乐,仔细地看看插图中的这位老人,你心中一定荡漾着无数的言语请大家拿起笔,为老人写赞颂词吧!记住:提笔就是练字时,要用最工整的字表达你最想说的话五分钟之后)生:一把扫帚一座峰,一把年纪一生情,他用普通的语言传递着乐观自信,用真实的行动播撒着自强不息生: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把平平常常的扫帚,扫去的是灰尘与垃圾,留下的是自信和自强生:鸟儿会记住,花朵会记住,树木会记住,天游峰更会记住,美丽源于他,一个平凡的扫路人,美好属于他,一个朴实、豁达、乐观的扫路人。
……师:是呀,一位乐观豁达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天游峰的扫路人已经住进了我们的心中,再多再美的语言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对他的赞美和敬佩可是,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课的铃声即将响起,此刻,如果让你以一句话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你最想说什么呢?生:我想说:乐观是健康的法宝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生:热爱自然,你将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人生……师:孩子们,课堂让我们记住的是语言,更是人物,学到的是知识,更是精神,希望课后的我们能汲取老人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设计意图及课堂思考】:乐为创境,言为心声,写为练字,更为训练语言表达此环节贵在让学生跳出文本看扫路人,面对人物写心里话,赢在落实课标的增强练字意识,好在孩子们通过总结获得了人性的正能量课后反思】:一节课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是留给我们的深思却是久远的1、主体意识让课堂有温度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以学生为本,问题让学生提,课文让学生主动读,研读在学生自觉的交流中进行,人物的形象在学生一次又一次叩击文字中愈加清晰、高大纵观整节课,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朗读是自主的,表达是自然的,交流是真实的,训练是有效的2、文本意识让课堂有高潮。
与文本对话,悟编者情感,获语言表达方法,析文本人物品质学生在第一次浏览中提出问题,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价值;在第二次反复的不同形式的阅读中,思考问题,感悟人物的特点;在第三次的研读中,释放个性的理解,表达个性的看法,交流个性的发现,使得课堂中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心口不一”如此的声音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又一次的读文中,寻找着答案,流露着认识,让人物的形象在辨析中更加伟大所谓的“心口不一”不是败言,而是乐观、坚持的正能量3、训练意识让课堂有精彩当人物的形象定格在学生心中时,给予音乐的渲染,给足思维的表白时间,让学生拿起笔尽情书写对扫路人的赞美之情这样的设计,无疑给了学生真情表白的空间,所以他们的精彩赞颂让课堂更具真诚表达虽然并不严谨,但却是发自肺腑的,是震撼人心的当然,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的延时,使课堂不在完美可是教育的思考却烙印在心中: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和欣赏”的眼光,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里,分分秒秒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还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给学生探究争辩的平台,还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能其乐融融,回味无穷作者介绍】:宫新月,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