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叙述视角解读叙事散文.doc
1页龙源期刊网 运用叙述视角解读叙事散文作者:薛皖东来源:《中学语文 教师版》2018年第10期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作者真实的现实感受和生活境遇的文学体裁①与小说等叙事性作品相比,散文不需要刻画完整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 通过截取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某个侧面,以表现作者的独特体验和思想为最终的落脚点散文 以抒情见长,但有的散文特别是叙事散文则普遍存在着叙事因素散文的叙事归根到底是服务 于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 “叙事散文或侧重于叙事,把叙述事情作为重点,文章着眼点放在叙 述的过程上,通过对某些生活片段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侧重于写人,通过一件或 几件事或者几个片段来写人,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 达方式的散文②从叙述视角走进叙事散文,是读者解读文本意蕴和作家情感的一条重要途 径接下来,本文就以邹韬奋《我的母亲》为例,基于叙事学理论,尝试从叙述视角的角度解 读文本一、 第一人称叙述,关注文本 “空白 ”叙述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①热奈特从 聚焦”的概念出发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类型:其一,零聚焦叙述,叙述者 >人物,叙述者对人物无所不知,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處挖掘隐私;其二,内聚焦叙述,叙述者 =人物,叙述者作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只叙述这个人物知道的情况;其三,外聚焦叙述,叙述者吴伯箫先生说: “说真话,叙事实,写实物、实情,这仿佛是散文的传统。
古代散文是这 样,现代散文也是这样③可见,散文注重写实性,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散文中 呈现的多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选取第一人称叙述最能直接表现作家的内心世界在 叙事散文中,叙述者 “我”或等同于作者自我,或是故事中的人物 《我的母亲》一文中叙述者 “我”就是作者本人选择这种叙述视角,从读者的角度看,读者直接把作者的心灵作为对象来 体验、感受和认识,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从作 者的角度看,第一人称叙述是一种限制视角,叙述者是事件中的一个人物,参与事件的过程, 作者视角受到人物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人物 “我”所不知道的内容,只能呈现 “我”视野领域内 的见闻感受,给文本留下很多 “空白 ”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的 “召唤结构 ”, 那里面包含着某些 “空白”,只有读者才能填补这些 “空白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潜在问题, 引领学生浸入文本,与文本对话,领悟未言之意《我的母亲》第二个片段重点刻画母亲的 “哭”教师在解读这段文字时,更多地停留在母 亲形象的分析上,归纳出母亲是一个情感丰富、有同情心、循循善诱、有文化有才能的人,却 往往忽视了一处细节: “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 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
”看到母亲哭得 “热泪盈眶 ”“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那时的 “我 ”能明白母 亲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吗?从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两词可以看出,当时的 “我 ”并不明白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