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 完全且完美动态博弈课件.ppt

5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89559237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03K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完全且完美动态博弈博弈种类:静态,动态;完全信息,不                完全信息;完美信息,不完美信息  3.1 动态博弈的表示法和特点动态博弈的表示法和特点n动态博弈根本特征是各博弈方不是同时的,而是先后、依次进行选择或行动n信息不对称:后行为的博弈方有更多的信息帮助自己选择行为n具有较多信息就一定有较好结果并不总是成立;n单人博弈,两人博弈n完美博弈与不完美博弈 3.1.1 阶段和扩展形(扩展式)表示阶段和扩展形(扩展式)表示n各博弈方选择行动有先后次序,各博弈方的选择行动会形成依次相连的时间阶段,因此,,动动态态博博弈弈中中一一个个博博弈弈方方的的一一次次选选择择行行动动常常称称为为一一个个“阶段阶段”((stage)n动态博弈中也可能存在几个博弈方同时选择的情况,这时这些博弈方的同时选择构成一个阶段n一个动态博弈至少有两个阶段动动态态博博弈弈又又称称“多多阶阶段段博博弈弈”((multistage games)),,又又称称 “序序 列列 博博 弈弈 ”(( “序序 贯贯 博博 弈弈 ”))(sequential games)n  n通过选择节点、从选择节点出发表示博弈方各种可能选择的线段,以及博弈终端处的得益数组表示动态博弈的方法。

      这种表示法称为“扩展形”(“扩展式”),“博弈树”n扩展式可以反映动态博弈中博弈方的选择次序和博弈的阶段,因此是表示动态博弈的最佳方法因此,动态博弈有时被称为“扩展式博弈”(extensive form game)n枝n信息集 3.1.2 动态博弈的基本特点动态博弈的基本特点n动态博弈的策略和结果n静态博弈:博弈方一次性同时选择的行动(行为)就是博弈方的策略,这些策略的策略组合,以及所对应的各方得益,就是博弈的结果n动态博弈:动态博弈博弈方决策的内容,也是决定博弈结果的关键,不是博弈方在单个阶段的行为,而是各博弈方在整个博弈中轮到选择的每个阶段,针对前面阶段的各种情况作相应选择和行为的完整计划,以及由不同博弈方的这种计划构成的组合这种计划就是动态博弈中博弈方的“策略” n动态博弈的结果:n      首先是指各博弈方上述类型的策略构成的策略组合n      其次,是各博弈方的策略组合形成的一条联接各个阶段的“路径”(path)n      最后,实施上述策略组合的最终结果,落实到上述路径终端处得益数组中的数字n在一个动态博弈中,博弈的结果包括双方(多方)采用的策略组合,实现的博弈路径和各博弈方的支付(得益)。

      n动态博弈的非对称性n先后次序,且后行动者能观察到此前选择行动博弈方的选择行动,地位是不对称的[同样存在,信息综合症]  3.2 可信性(可信度)和纳什均衡的问题可信性(可信度)和纳什均衡的问题n所所谓谓可可信信性性是是指指动动态态博博弈弈中中先先行行为为的的博博弈弈方方是是否否该该相相信信后后行行为为的的博博弈弈方方会会采采取取对自己有利的或不利的行为对自己有利的或不利的行为n后行为方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许诺”,而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不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威胁”,因此我可将可信性分为“许许诺诺的可信性的可信性”和和“威胁的可信性威胁的可信性” n开金矿:  3.2.1 相机选择和策略中的可信性问题相机选择和策略中的可信性问题n动态博弈中,博弈方的策略是他们自己预先设定的,在各个博弈阶段,针对各种情况的相应行动选择的计划这种策略实际上没有强制力,而且实施起来有一个过程,因此只要符合博弈方自己的利益,他们完全可以在博弈过程中改变计划我们称这种问题为动态博弈中的“相机选择”(contingent play)问题n相机选择的存在使得博弈方的策略中,所设定的各个阶段、各种情况下会采取行为的“可信性”(credibility)有了疑问。

      n开金矿:  n乙的策略:“第一阶段借,当甲第二阶段选择不分时,第三阶段选择打”,甲的策略“第二阶段无条件分”,构成纳什均衡n 内在不稳定性:“不可信的”incredible“空头威胁”(empty threats) n先来后到:1122              进               不进           进         不进                               (0,10)                      (0,10)     打             不打                 打             不打   (-3,6)          (5,5)               (-3,6)           (5,8)     先来后到博弈                          先来后到不可信博弈 3.2.2 逆推归纳法(逆向归纳法) n逻辑基础:动态博弈中先行动的理性的博弈方,在前面阶段选择行动时,必然会考虑后行动博弈方在后面阶段中将会怎样选择行动,只有在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选择的,不再有后续阶段牵制的博弈方,才能直接作出明确选择。

      而当后面阶段博弈方的选择确定以后,前一阶段博弈方的行动也就容易确定了 n方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分析,每一次确定所分析阶段博弈方的选择和路径,然后再确定前一个阶段的博弈方选择和路径逆推归纳到某个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及以后的博弈结果就可以肯定下来,该阶段的选择节点等于一个结果终端我们甚至可以用不包括该阶段与其后所有阶段博弈的等价博弈来代替原来的博弈n方法:就是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或最后一个子博弈开始,步向前倒推以求解动态博弈的方法. n开金矿: n先来后到:112              进               不进           进         不进                               (0,10)         (-3,6)       (0,10)     打             不打                    (-3,6)          (5,5)                   先来后到博弈                           n逆推归纳法把多阶段动态博弈化为一系列的单人博弈,通过对一系列单人博弈的分析,确定各博弈方在各自选择阶段的选择,最终对动态博弈结果,包括博弈的路径和各博弈方的得益等作出判断,归纳各个博弈方各阶段的选择则可得到各个博弈方在整个动态博弈中的策略。

      n逆推归纳法确定的各个博弈方在各阶段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后续阶段各个博弈方理性选择的基础之上,因此自然排除了包含不可置信的威胁或承诺的可能性,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可靠的,确定的各博弈方的策略组合是稳定的 3.3 子博弈和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n3.3.1 子博弈子博弈n定定义义::子子博博弈弈即即能能够够自自成成一一个个博博弈弈的的某某个个动动态态博博弈弈的的从从其其某某个个阶阶段段开开始始的的后后续续阶阶段段,,它它必必须须有有一一人人初初始始信信息息集集,,且且具具备备进进行行博博弈弈所所需需要要的的各种信息各种信息 3.3.2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n定义1: 如果在一个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满足,在整个动态博弈及它的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策略组合称为该动态博弈的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n定义2:如果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在动态博弈本身和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则称该策略组合为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满足条件:n1.既是纳什均衡,从而具有策略稳定性;n2.又不能包含任何的不会信守的许诺或威胁, n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elton,1965)泽尔腾n目的:将不可置信的威胁策略的纳什均衡从均衡中剔除,从而给出动态博弈结果的一个合理预测。

      n与纳什均衡的根本不同之处:能够排除均衡策略中不可信的威胁或承诺,因此是真正稳定的n n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本身也是纳什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均衡  注意点:n第一:在动态博弈中强调要求各博弈方的策略对每阶段每种可能的情况都设定一个行动方案;n第二:在分析动态博弈时,必须始终假定和强调所有博弈方都有是理性的和不会犯错误. 海盗分金n五个海盗要分配抢来的100枚金币,第一个人提出一种分配方案,如果同意这种方案的人达到半数,那么提议通过,否则提议的人就被扔进大海,由剩下的人再进行同样的过程假设五人提议的次序给定,金币不能分割,而且海盗的本性让他们觉得,如果对自己的收益没有影响,则很乐意看到别人被扔进大海,这时,理性结局应该什么样的? 逆向归纳法:n我们用I=1,2,…,5表示按顺序先后提议的五个参与者,xi表示每个人获得的金币数n如果只剩下2个人(4和5),则4会建议x4=100,x5=0n如果剩下3个人,则3会建议x3=99,x4=0,x5=1n如果剩下4个人,则2会建议x2=99,x3=0,x4=1,x5=0n博弈开始,1会建议x1=98,x2=0,x3=1,x4=0,x5=1.n博弈结束。

      子博弈完美均衡 3.4 几个经典动态博弈模型几个经典动态博弈模型 3.4.1 寡头的寡头的Stackelberg模型模型----- - 动态的寡头市场产量博弈动态的寡头市场产量博弈 n寡头寡头市场两厂商,一方强一方弱,决策内容是产量市场两厂商,一方强一方弱,决策内容是产量n产产量量由由较较强强的的一一方方先先进进行行选选择择,,较较弱弱方方则则根根据据较较强强一方的产量选择自己的产量一方的产量选择自己的产量n领先企业领先企业1,追随企业,追随企业2n决决策策内内容容::产产量量的的选选择择,,无无数数个个,,扩扩展展式式,,得得益益函函数(支付函数)数(支付函数)n策略空间都是中的所有实数策略空间都是中的所有实数n最大限度产量,企业生产能力中较低的一个水平最大限度产量,企业生产能力中较低的一个水平n同同古古诺诺模模型型惟惟一一区区别别只只是是两两博博弈弈方方的的选选择择是是先先后后而而不是同时不是同时 厂商1是领头企业,厂商2追随者,生产同质产品,先后决定各自的产量;n产量分为产量分为q1、、q2,总产量,总产量Q= q1+q2nP是产品价格是产品价格=市场出清价格,市场出清价格,P是所有厂商生是所有厂商生产的总产量的减函数,即:产的总产量的减函数,即:P=P(Q)=a-Q=8-Q,,说明当一个厂商增加产出时,它不仅对自己说明当一个厂商增加产出时,它不仅对自己的产出降低价格,而且同时降低价格的行为被的产出降低价格,而且同时降低价格的行为被所有别的厂商接受;所有别的厂商接受;n两厂商的生产都无固定成本,且每增加一单位两厂商的生产都无固定成本,且每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生产成本相等产量的边际生产成本相等C1=C2=2 生产生产q1、、q2产量的成本为产量的成本为2q1、、2q2;; nU1= q1P(Q)-C1q1= q1[8-(q1+q2)]-2q1       =6q1–q1q2 – q1q1nU2= q2P(Q)-C2q2= q2[8 –(q1+q2)] – 2q2       =6q2 – q1q2 – q2q2             采用逆向归纳法:n先先分分析析第第二二阶阶段段厂厂商商2的的决决策策,,厂厂商商1的的q1已已决决定定,,并并且且厂厂商商2知知道道q1,,即即对对厂厂商商2来来说说相相当当在在给给定定q1的的情情况况下下求求使使其其U2实实现现最最大化的大化的q2,,q2满足:满足:n6 – q1 – 2q2=0 q2=3-q1 /2n厂商1在选择q1时已知道厂商2按上式确定其产量,则将q2代入:代入:nU1 =6q1 - q1 q2  - q1q1  =3q1-q1q1 /2      nq1=3     q2 =1.5       U1= 4.5  U2= 2.25 p=3 3.4.2 劳资博弈劳资博弈n里昂惕夫(Leontief,1946):代表劳资双方的工会和企业之间的博弈n该博弈模型假定工资完全由工会决定,企业只是根据工会要求的工资高低决定雇佣工人的数量。

      n工会追求的目标:工资率,就业数n企业:假设收益         ,企业只有劳动成本,总成本          ,利润函数n假定博弈过程:先由工会确定工资率,再由企业据以决定劳动数n假定工资率和雇佣数是连续可分的,因此双方都有无限多种选择工会和企业的得益分别是效用                ,利润 3.4.3 讨价还价博弈讨价还价博弈Bargaining 议价议价n三回合讨价还价n两个人1,2 分享10000元n规则:n1提出方案,2接受,结束;拒绝,继续进行‘n2提出方案,1接受,结束;拒绝,继续进行;n1提出方案,2必须接受,结束n谈判费用,利息损失等,消耗系数n第一回合:1  S1,10000-S1 ; S1,10000-S1                        2 S2,10000-S2;                      3                     ; 3.5 有同时选择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有同时选择的两阶段动态博弈n博弈中存在在同一阶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博弈方同时选择的情况;n不是完美信息,介于完美信息和非完美信息间 案例:银行挤兑的成因和预防n假定一银行,只有两存户各存假定一银行,只有两存户各存100万,银行的万,银行的全部资金就是这全部资金就是这200万。

      银行拿总数为万银行拿总数为200万万的这笔钱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收回的这笔钱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收回280万,万,银行全部偿还给存户,每个存户得到银行全部偿还给存户,每个存户得到140万但未到期抽回存款,但未到期抽回存款,则只能收回140元,银行银行只有拿出只有拿出140万付给储户万付给储户n客户日期两种:日期1--未到期;日期2—到期n如果双方同时提前抽调存款,每人只能得70万;n如果双方期满支取存款,每人可得140万;n如果只有一方提前支取,那么他得到原来的存额100万,而银行被迫提前抽回投资,可动用资金只有140万,而另一储户期满时来兑现其存款时,银行就要破产,他只能得到40万的补偿; n                                  储户乙                      抽回           不抽         抽回储户甲         不抽                        银行挤兑银行挤兑----日期日期1n                                     储户乙                      抽回           不抽         抽回储户甲         不抽                        银行挤兑银行挤兑----日期日期270,70 100,4040,100 下一日期140,140 180,100100,180 140,140 n                                  储户乙                      不存           存款         不存储户甲         存款                        银行挤兑银行挤兑----第一阶段第一阶段n                                     储户乙                      提前           到期         提前储户甲         到期                        银行挤兑银行挤兑----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1 1,1 1,1 下一阶段0.8, 0.8 1, 0.60.6, 1 1.2, 1.2 n                                  储户乙                      不存           存款         不存储户甲         存款                        银行挤兑银行挤兑----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n                                     储户乙                      不存          存款         不存储户甲         存款                        银行挤兑银行挤兑----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1,1 1,1 1,1 1.2,1.21,1 1, 1 1, 1 0.8,0.8 3.6动态博弈分析的问题和扩展讨论动态博弈分析的问题和扩展讨论 3.6.1 逆推归纳法的问题 n只能分析明确设定的博弈问题,要求博弈的结构,包括次序、规则和得益(支付)情况等都非常清楚,并且各个博弈方了解博弈结构,相互知道对方了解博弈结构。

      n n逆推归纳法不能分析比较复杂的的动态博弈象棋博弈n n遇到两条路径利益相同的情况时逆推归纳法也会发送选择困难惟一最优选择,寻找均衡路径存在多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n n对博弈方的理性要求太高,不仅要求所有博弈方都有高度的理性,不允许博弈方犯任何错误,而且要求所有博弈方相互了解和信任对方的理性,对理性(个体理性、集体理性、风险偏好等)有相同的理解,或进一步有“理性的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 of rationality,CKR n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博弈方1在第一阶段选择L,第三阶段选择T;博弈方2在第二阶段选择N”,相应博弈路径是博弈方1第一阶段选择L,博弈结束n错误是偶然的吗? 3.6.2 颤抖手均衡(颤抖手均衡(THPETHPE))n基基本本思思想想::在任何一个博弈中,每一个参与人都有一定的可能性犯错误;一个战略组合,只有当它在允许所有参与人都可能犯错误时仍是每一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的组合时,才是一个均衡n“颤颤抖抖”::当一个参与人突然发现一个不该发生的事件发生时(即博弈偏离均衡路径),他把这个不该发生的事件的发生归结为某一个其他参与人的非蓄意错误 n定义定义1::即无论犯不犯错误(即手有没有颤抖)都是最优的n定义定义2::在考虑到博弈方的理性局限和犯错误可能性的情况下,具有稳定性的NE,称为“颤抖手均衡”n不仅在其他参与人不犯错误时是最优的NE,而且在其他参与人错误地选择时也是最优的。

      n颤抖在参与人之间是独立发生的,所以据此假设,任何包含弱劣战略的NE都不可能是颤抖手均衡n理解有限理性的博弈方在动态博弈中偏离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行为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精炼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一种均衡概念 例:求下得益矩阵表示的对称博弈的颤抖手均衡n                           博方2n                 A           B          Cn博2   A      0,0        0,0         0,0n        B      0,0        1,1         2,0n        C      0,0        0,2         2,2注:注:颤抖手均衡,首先必须是纳什均衡其次是不能包含任何“弱劣策略”,也就是偏离对偏离者没有损失的策略  图3.23:(D,L),(U,R)都是NE,前者对1较有利,后者对2较有利,不考虑博弈方的选择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这两个纳什均衡都是稳定的,都是该博弈的可能结果如果博弈方2有可能选择R?(U,R)对于概率较小的偶然偏差来说具有稳定性,具有这样性质的策略组合就是“颤抖手均衡”。

            例:2*2博弈的颤抖手均衡 两个颤抖手均衡 颤抖手均衡,首先必须是纳什均衡其次是不能包含任何“弱劣策略”,也就是偏离对偏离者没有损失的策略  扩展形动态博弈3.25:两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路径,一条是博弈方1在第一阶段选择L结束博弈,另一条是R-N-T-V第二条不是颤抖手均衡路径,因为只要博弈方1考虑到博弈方2在第二阶段有任何一点偏离N的可能性,第一阶段就不搞了坚持R策略,因此,后一条路径对应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是不稳定的 改变为3.26:R-N-T-V是该博弈中惟一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同时也是颤抖手均衡因为只要每个博弈方犯错误,偏离该路径的概率比较小,那么博弈方主观上都有坚持它的愿望 3.6.3 序序贯均衡(均衡(SESE))n基本思想:在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或贝叶斯均衡概念上增加一个新的要求,即在博弈到达的每一个信息集上,参与人的行动必须由某种有关之前发生的事情(自然选择了什么类型或先行动者选择了什么行动)的信念(概率)合理化n增加了“对信念是一个理性信念序列的极限”的条件 3.6.4 顺推归纳法顺推归纳法n理解博弈方“犯错误”性质的两种主要方法:n颤抖手均衡:理解有限理性的博弈方在动态博弈中偏离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行为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精炼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一种均衡概念。

      顺推归纳法forward induction 3.6.5 蜈蚣博弈蜈蚣博弈centipede game问题问题nRosenthal(1981):逆推归纳法的问题,错误,潜在利益,蜈蚣博弈的长度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

      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

      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         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与民同乐(醉情) 可取之处  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  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  n11 醉翁亭记n n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n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n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n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n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n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n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n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 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n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         宴游之乐(醉人)n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与民同乐(醉情) n可取之处  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n不足之处  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