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2_6 近代工业的兴起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62949177
  • 上传时间:2018-1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同时我们还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召开工作安排会,及早启动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三层面、一中心和四主线的工作重点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的目的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页)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訢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奕訢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奕訢奕訢(1833-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訢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訢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訢、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訢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摘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訢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訢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

      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被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1870年,他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媚外卖国,屠杀人民,激起公愤不久,他就病死了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调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代理江苏巡抚在上海,李鸿章雇用外国侵略军头目训练淮军,招募外国工匠制造军火,加强了淮军的反动力量1862年,淮军配合“常胜军”在江浙地区屠杀太平军186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任两江总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镇压捻军。

      镇压捻军起义以后,淮军势力越来越大,大批淮军盘踞在长江中游,另一部分淮军驻扎在直隶、山东等地李鸿章的势力遍及了长江和黄河一带1870年,在曾国藩推荐下,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军事、经济、外交等大权,成为反动统治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卖国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在90年代,他先后两次被沙俄以总计350万卢布的巨额贿赂所收买,与沙俄签订出卖中国领土主权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贼之一左宗棠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与法国组织“常捷军”,陷宁波、绍兴等地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份创办福州船政局。

      次年调任陕甘总督,“身虽西去,心犹东注”督陕甘期间,曾办兰州制造局,因西北盛产羊毛,又办兰州织呢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后裁撤洋员,与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 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办洋务的思想特点张之洞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与法决战,清廷授以两广总督之职,张捐银三千两奖给抗法将领刘永福,并奏请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督师冯子材在镇南关、谅山大败法军,张之洞名声大增他于1889年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成为与李鸿章齐名的洋务要人在维新运动中,张之洞加入“强学会”,当获知慈禧太后反对变法时,张之洞便退出“强学会”并下令禁查上海《强学报》压制湖南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张之洞力主痛剿清庭发布宣战谕旨后,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同英国等订立所谓“东南互保” 的章程1908年,张之洞受命督办粤汉铁路和湖北境内的川汉铁路,次年10月病死谥号“文襄”,其文稿辑为《张文襄公全集》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福州部政局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汉阳铁厂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

      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文馆的建立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从事翻译工作,但正式设立外语学校却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1861年奕訢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丁韪良从1869年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监察官,实际控制了经费和人事大权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翻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