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安风骨和正始诗风(总)(共4页).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3369650
  • 上传时间:2021-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政治理想的高扬,对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是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也即“建安风骨”的内涵2“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范的一种概括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内在生气、感染力、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

      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悲凉慷慨;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对建安风骨成因及其内涵的精确概括3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文学风格的美学表述,具体来看包括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内容又称“汉魏风骨” 思想内容: 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艺术特质: 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4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见《中古文学史》):1. 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辞简洁,词气峭厉,少引经典, 直抒胸臆,所以文风清峻,给人一种利落大家的感觉 2. 通脱曹操马背上打天下,于生死之间体悟颇深,同时作为汉臣却终于取而代之,用敢 于打破传统用来评价他丝毫不过。

      如《让县自明本志令》 ,用简朴的文笔把他一生的心事披 肝沥胆地倾吐出来,具有政治家雄伟的气魄和斗争的锋芒文中说: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 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些话是非曹操不能道的这些都需要一种勇气或者说一种别 样的人生态度,在他身上就表现为通脱大气,沉雄激荡通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通达脱俗,不拘小节) 3. 骋词建安时期思想束缚较少,诗人无不畅所欲言,力求充分表现自我,气盛词壮,无 所不言如曹植《薤露篇》说: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4. 华靡在建安诗作中,华靡之风自曹植始,七子滥觞于后如曹植《美女篇》模仿汉乐 府《陌上桑》 ,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 这一方面体现了文学的自觉和自我艺术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为后来的太康奢靡埋下了伏 笔 5. 悲凉诗之独立为一种特殊文学形式时,从根本上讲就是悲伤的,沉郁的,悲愤才能成 好诗而且建安时代和汉武唐宗的国力国情完全无法相比,征战的意义完全不同建安的战 争叫做战乱,众人皆是乱世求生,苟且而已;汉唐时,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和“天可 汗”泽被天下,那才是真正的慷慨豪放,捭阖天下。

      那么,建安战乱中的乱世文学的基调可 想而知人民处在朝不保夕的惶惶之中,而这些诗人作为有机会和能力改变自身命运的人, 他们的诗中充满了直面现实人生,积极建功立业的乐观,以曹植前期的《白马篇》中形象为 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裂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 壮的乐观的精神: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但同时也难掩饰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不安心理如曹植后期名作《赠白马 王彪》中“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就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 二、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在正始时期,政治的黑暗恐怖和玄风思潮之中,文人少有全其身者,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晋书阮籍传》)文人或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借以逃避祸端;或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文人政治理想落潮,建功立业之心为忧生之嗟代替,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正始诗歌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忧生之叹为主题,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指魏明帝青龙元年至魏元帝咸熙元年这段时期的诗歌新一代诗人阮籍、嵇康相继出现,标志着诗歌告别建安诗歌进入一个新阶段,此时政治时局和玄风思潮是影响这时期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曹氏与司马氏的明争暗斗到时当时政局动荡且黑暗,诗人们多是敢想不敢言,形成了沉痛委婉的批判风格,所以此时是个多是诗人们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并且由于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转而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正始诗人多崇尚老庄,他们提倡玄风,所以他们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又将老庄的人生理想带入诗中,另一方面,玄学导致了此时创作的哲理化倾向所以从整体风貌上看,正始诗歌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忧生之叹为主题最突出的特征是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区别1奋发昂扬的基调消失,个人的忧愤沉痛增多的昂扬的基调是对於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望和自信但是,也存在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个体生命能否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的怀疑而正始文人面对远为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换言之,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基本消失了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曹氏与司马氏的明争暗斗到时当时政局动荡且黑暗,诗人们多是敢想不敢言,形成了沉痛委婉的批判风格2用对人生哲理思考回避现实,充满哲理色彩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这就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正始诗人多崇尚老庄,他们提倡玄风,所以他们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又将老庄的人生理想带入诗中,另一方面,玄学导致了此时创作的哲理化倾向所以从整体风貌上看,正始诗歌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忧生之叹为主题最突出的特征是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专心---专注---专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