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金银器的鉴赏.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唐代金银器的鉴赏 (四)唐代金银器的鉴赏 古代最宝贵的金属,无过于金、银黄金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以游离状态存在,其特性早就被古人掌管,七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白银在自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展现,需要对硫化银的加工提炼,才能得到,最早的银器展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相比之下,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展现,在时间上要比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滞后二千年左右,考古挖掘资料表明,至迟在商代,中国展现了黄金制品,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有金箔;郑州商代遗址出有夔凤纹残金饰件;北京市平谷商墓出土了金钏和金耳环中国古代对银的使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银错铜兵器,而银制品的展现,那么要到战国时期,如安徽省寿县出土了有“楚王室客为之”铭文的银匜,河南省洛阳金村也出土有“甘孝子”铭文的银匜 古代金银器的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中心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的金银器,不但展现时间最早,而且艺术水平也最高南美洲印第安人安第斯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创作的金银艺术品,虽然展现最迟,但其艺术成就 堪与地中海地区生产的金银器相媲美这两大区域金银器的辉煌,与金银用作宗教祭祀用品的推动有紧密关系,纵观两地出土的极富艺术价值的金银器,都是围围着神来创造的。
中国古代金银器具有自己的进展模式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古代的琢玉技术已经达成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古人的思想意识中,玉器具有绝地通天,沟通神灵的功用商周时期,玉器被纳入礼制的模范,或供奉坛庙,成为祭祀天地、祖先的必备之物;或比于品德,佩饰于身,成为身份地位和品性操守的象征物商周青铜器更是奴隶社会礼制和神权的典范,其辉煌成就,是世界上其他文明所难以对比的玉器、青铜器由于被赋予原始宗教和礼义模范的内容,受到王室、贵族的尊崇和提倡,从而得到飞速的进展,而金银器虽然在两汉以前已经展现,但由于缺乏人类意识形态中,观念上的推动力,一向处于附属地位此外,汉代漆器、六朝青瓷的迅猛进展,也对金银器的制造有确定的制约因此,在唐朝以前,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进展是分外缓慢的,人们较多地留神它们作为稀有、宝贵金属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资产来拥有,制成金质货币“郢瑗”来流通,打成金饼、马蹄 金来珍藏,即便是制成器物,也多为带钩、耳环、戒指、项链、牌饰、冠饰等小件首饰,作为器皿的金银器分外少见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两河流域的阿达息尔人建立了波斯萨珊王朝,受古希腊、罗马金银器制造业的影响,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属工艺,形成了精工细雕、优雅优美的特点。
常见带翼怪兽和狩猎题材,一般把人物、马匹和野兽高明地设置在圆形空间里,用旋涡似的线条表现形体柔嫩的动物,有力的弧线和反向弧线,时而飘流会集,时而锋利相交,创造出将流畅灵敏的线条和强劲的活力相融合的艺术效果这类器物,通过“丝绸之路”的古道,在北朝时期开头输入中国北方地区山西省大同小站村北魏封和突墓出土的鎏金银盘和银高足杯;山西省大同出土的北魏时期的海兽纹八曲银洗;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鎏金银壶,都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产品鎏金银盘的装饰题材是一幅经锤压法制成的狩猎图,人像及装束为典型的西亚人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工艺、装饰题材和形状特征,对北朝和初唐的金银器的创造起较大的借鉴作用 唐代金银器大多出土于因战乱而埋于地下的窖藏,墓葬、佛塔地宫也有零星察觉,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陕西、内蒙、辽宁、甘肃、江苏、浙江等省区,尤其以唐都长安城邻近出土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共出土各类唐代金银器一千多件,其中陕西省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金银器皿270件,江苏省丹徒丁卯桥邻近唐代窖藏出土银器更多达950件按唐代金银器的用途可分为碗、盘等食器;杯、壶、羽觞、茶托等饮器;罐、匜、盆等容器;铛、盒、锅等药具;熏球、熏炉、方箱、棺椁、渣斗、合页、筹筒等杂器。
这些器物的造型和装饰各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唐玄宗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为分界,可分为前、后二个时期 唐代前期,金银器尚留有大量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艺术风格的痕迹从初唐到唐高宗时期(公元618—683年),金银器种类较少,仅见碗、盘、杯、壶等饮食器和药具铛,碗和铛的底部焊接模冲的装饰圆片,使器物形成双层底器壁较厚重,棱形器物较多器物装饰多采用任意等分装饰面的手法,装饰面多为S形或U形瓣,一般都在九面以上,甚至多到十周围的装饰题材中, 动物纹样主要有海兽纹、天鹿纹、飞狮纹狮子腾振腾跃,神态凶猛鹿纹也多为欢蹦乱跳的飞鹿人物纹样有狩猎、仕女乐舞等,多见西域胡人形象1970年陕西省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 土的乐伎八棱金杯(图版五十八),高4.6厘米,口径7.2厘米杯身瘦高,器壁较厚,浇铸后焊接成形口沿外侈,收腹,圆底,下接喇叭形圈足内壁素面无纹,外壁以联珠纹作棱划成八个瓣面,均錾一个手持乐器的乐伎,以鱼子纹和蔓草纹作为人物的背景乐伎戴高冠,着长衣,高鼻深目,或抱、或捧、或提、或吹奏着琵琶、拍鼓、笙、箫等乐器足沿、底沿各饰一周球状联珠纹,底与足连接处都饰蔓草纹环形圆把手上有錾出胡人头像的平鋬,把手外侧装饰一兽头。
这是一件典型的受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影响的初唐金银器的实物例证 武那么天到唐玄宗时期(公元684—755年),金银器的种类增多,除饮食器、药具、容器外,还展现了杂器和宗教用具杂器中展现了熏球、熏炉和方箱熏球、熏炉是古人为除虫驱秽、净化环境盛装熏香的容器熏球为圆球形,上半球为盖,下半球为身,以饺链相连,子母口扣合, 通体镂空,陕西省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陕西省西安三兆村唐墓、陕西省扶风法门寺等均有出土熏炉一般由盖、身二片面组成,盖面隆起并镂花瓣形的孔,底焊接兽头形足,多见五足足 与足之间,垂饰朵带、圆环等,造型古朴庄重,陕西省临潼王姜原村庆山寺塔基、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地宫等地均有察觉方箱见于陕西省西安何家村窖藏,银质鎏金,正方形,盝顶形盖,盖与器身用合叶相连,有钮釦克锁,满饰花草飞禽纹宗教用具多见于塔基地宫,主要有盛放佛祖舍利的棺椁,甘肃省泾川大云寺出土的舍利铜函金棺银椁,由石函、铜函、银椁、金棺和玻璃瓶组成,层层套置石函上刻“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和“延载元年”(694年)铭文金棺银椁形制一致,均为覆瓦式盖,底座围栏杆一周金棺满饰金片、珍宝、绿松石组成的莲花纹,银椁通体刻缠枝忍冬草纹。
金银器的装饰上,任意等分装饰面的手法,已被淘汰除个别器物的装饰面还呈U形瓣外,绝大片面器物的装饰区间为双层莲瓣状,S形瓣也不再使用装饰纹样中新展现凤鸟、孔雀、鸳鸯、鸿雁、鹦鹉、鹡鸰、练雀、白头翁、绶带鸟等珍禽,犀牛、猴子、狗 熊、乌龟、摩羯鱼等瑞兽禽鸟纹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凤鸟钩喙、长颈、鼓翼、翘尾,多作站立状摩羯鱼那么是古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兽首鱼身鱼尾的怪兽,有的胸鳍化为羽翼,残暴可怕,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随佛教的东渐,传入中国,成为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图样这一时期还展现了汉民族特有的寓意吉利的装 饰题材,以忍冬、莲叶等纹样组成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孙、事事如意、多福多寿的石榴、桃状、柿状的花结全体这些,都说明唐代金银器形制和装饰上的外来因素,已开头明显裁减或消散,开头走上中国化的进展轨道1970年陕西省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图版五十九),通高14.5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7.2—8.9厘米造型采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随身携带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外形扁圆形的壶身顶端一角,开有竖筒形的小壶口,上配覆莲瓣式壶盖盖钮与弓状提梁系有银链条,壶身下焊有椭圆形圈足。
壶腹两侧面,以模压手法各 饰一舞马马颈部系飘带,嘴衔一杯,前腿直立,后腿曲卧,翘首鼓尾,匐拜献礼壶盖、提梁和舞马全身鎏金,银白色的壶上,黄灿灿的金色显 得特别夺目夺目这件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骄奢淫逸、纵情于犬马声色生活的真实写照《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曾“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曾为李隆基宰相的张说,在《舞马千秋万岁禾府词》中写道:“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髬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 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这银壶上的舞马正是“衔杯终宴曲”时,“徐行拜两膝”的形象 天宝十四年(755年),曾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武装叛乱,渔阳鼙鼓打破了唐玄宗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遭遇沉重打击,藩镇势力此后一发而不成拾掇,国力开头由盛转衰然而,唐代后期的金银器却因进奉朝庭的需要、商业贸易的兴起,得到了更大的进展所谓“进奉”,是中央和地方官吏在缴足法定的贡赋之外,向皇帝的额外付出,常见的物品有金银、钱帛、珍玩等 据对考古挖掘出土的刻铭金银器的分析,进奉现象最早展现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愈演愈烈,各级官吏为了取悦帝王,争相将金银器送到皇帝 手中,邀恩取宠,这种现象,客观上刺激了金银手工业的昌盛。
受唐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北方以长安为中心,以官营手工业制作唐代金银器的格局,在此时被彻底打破,南方私营金银器作坊急速崛起皖南宣州、岭南桂州、剑南绵州和江浙扬州、润州、湖州,既是史书记载的上贡金银器的主要区域,又必然是生产金银器的重要产地在北方官府金银手工业日渐衰落的前提下,南方的金银器工匠开头走上历史舞台,唱起了主角,创造出艺术风格民族化,品种类型世俗化,生产目的商品化的新形式这一时期的金银器,种类繁多,饮食器、药具、容器、杂器、宗教用具等,应有尽有杂器中的熏炉,蜕变成由盖、身、底足三片面组成,平底、深腹,兽头形的底足,被喇叭形的镂空圈足所代替,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曾出土有这种形状的鎏金银熏炉此外,浙江省杭州临安水丘氏墓出土的灶具、渣斗,形体很小,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模型明器宗教用具的范围被扩大,除前期展现的金棺银椁 外,还有佛塔模型、菩萨像、僧人所持的权杖等金棺银椁的造型也有所变更,底座的一周边栏变成了形体高大的须弥座1985年陕西省临潼王 姜原村庆山寺塔基出土的金棺银椁,便是由金棺、银椁和鎏金须弥座三片面组成的佛塔模型主要见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和河北定州城区静志寺塔基地宫。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四门金塔由塔身、塔座和垫片组成,为单檐攒尖式屋顶,四角略翘,塔顶作火焰宝珠,饰以仰莲塔身呈正方形,四壁开龛门,塔内置放佛舍利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塔,为单层六面亭阁式宝珠刹顶,六角攒尖起脊,脊端附有六颗鎏金铜质受花宝珠,塔身不设门窗,也用于存放佛舍利菩萨像和权杖都出土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鎏金捧真身银菩萨双手所捧的发愿文鎏金版,其愿文是祈求唐懿宗“圣寿万春”的日用金银器中,新展现了仿动物形象的仿生器物,如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喀喇沁旗出土的双鱼壶和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出土的鎏金蝴蝶形小银盒;杂器中有渣斗、酒筹、酒筹筒、箱笥的铰链、把手;饮茶的茶具以陕西省扶风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茶具最具完整性,茶碾子、碢轴、茶 罗子为研究唐代饮茶史供给了实物证据器物的形状,与前期相比也有明显变化,口沿除多曲、多瓣形外,还展现椭方、龟背、海棠形、菱弧形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