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菜与银耳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监测与分析.docx
6页黄花菜与银耳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监测与分析 贺慧琳 张孝艳 徐秋生摘 要:目的:通过采样监测与分析,了解黄花菜与银耳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采集平湖市各乡镇(街道)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销售的黄花菜样品21批次,银耳样品27批次,采用标准GB 5009.34-2016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黄花菜与银耳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总超标率为16.7%,各自超标率分别为14.3%、18.5%结论: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上销售的散装黄花菜与银耳的抽检监测力度,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关键词:黄花菜;银耳;二氧化硫残留量;食品安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特有的色泽,通常会使用漂白剂,依靠其所具有的氧化或还原能力来抑制破坏食品的变色因子,免于食品褪色或发生褐变[1]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护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2],通常以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与低亚硫酸钠等亚硫酸盐的形式添加于食品中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以及硫磺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及使用工艺,同时也规定了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明确了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
近年来,在各地区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信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不合格报道较多,主要有黄花菜、银耳、淀粉与河粉等,为了能够精确掌握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本文以平湖市市场上销售的黄花菜、银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监测与分析,进而采取针對性的防控措施,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0.1 mol/L碘标准滴定溶液(西班牙,萨劳),滴定前用蒸馏水稀释10倍;盐酸、乙酸铅、淀粉(AR,国药集团)黄花菜样品21批次,银耳样品27批次,合计48批次,全部采集自平湖市8个乡镇(街道)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STEHDB-106-1RW智能一体化蒸馏仪(济南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MS204S(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K600多功能食品粉碎机(德国,BRAUN公司),25 mL酸式滴定管1.2 实验方法1.2.1 样品前处理将样品剪成小块,用多功能食品粉碎机粉碎均匀后备用准确称取粉碎后的样品5 g(精确至0.001 g),置于智能一体化蒸馏仪的蒸馏瓶中,加入250 mL蒸馏水,连接蒸馏装置,设置仪器的升温时间、升温功率、缓冲时间、保温功率与加热时间等参数,开机加热进行蒸馏,当蒸馏液达到200 mL左右时,停止运行仪器,并同时做空白试验。
1.2.2 样品测定从仪器上取下碘量瓶,依次加入10 mL盐酸,1 mL淀粉指示液,摇匀后用稀释的0.01 mol/L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变蓝且30 s不褪色,记录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体积1.2.3 结果判定按照GB 500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标准规定的方法计算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干制蔬菜、干制食用菌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进行判定2 结果与讨论2.1 产品监测总体情况监测共采集样品48批次,检出3批次黄花菜、5批次银耳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合计共8批次,超标率为16.7%黄花菜检出值为1.43~3.15 g/kg,超过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干制蔬菜规定的0.2 g/kg,其中最大检出值超过标准规定的15倍;银耳检出值为0.064~0.31 g/kg,超过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干制食用菌规定的0.05 g/kg,其中最大检出值超过标准规定的6倍具体监测结果见表12.2 散装产品超标率比较高根据包装方式的不同,按预包装或散装进行统计,共采集预包装产品12批次(其中黄花菜5批次,银耳7批次),散装产品36批次(其中黄花菜16批次,银耳20批次),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8批次黄花菜与银耳都是散装产品,预包装产品全部合格,散装销售的产品超标率远高于预包装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远高于预包装产品。
具体监测结果见表22.3 超标率分布范围比较广共从平湖市8个各乡镇(街道)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采集了黄花菜样品21批次,银耳样品27批次,其中钟埭街道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4批次(黄花菜与银耳各2批次),新埭镇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2批次(黄花菜与银耳各1批次),独山港镇、林埭镇各检出1批次银耳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检出黄花菜与银耳有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乡的镇(街道)共有4个,达到了检测范围的50%,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问题还是比较普遍具体监测结果见表33 结论对平湖市市场上销售的黄花菜与银耳进行采样检测,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率为16.7%,其中黄花菜超标率为14.3%、银耳超标率为18.5%,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在黄花菜、银耳加工过程中为了漂白和防腐等,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导致最终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过量的二氧化硫残留会导致食用者咽喉疼痛,胃部不适、头痛等,同时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3]因此,为了保证市场销售的散装黄花菜与银耳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抽检监测力度,消费者在购买时候也一定要观察产品的色泽及气味是否正常,过于鲜亮或有刺激性气味,则要谨慎购买。
参考文献[1]方苗利,江阳.食品中残留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5):1242-1243.[2]雷萍,刘海燕.干香菇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23):6237-6241.[3]芦晓芳,王颖莉,杜慧玲,等.电导滴定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11):1289-129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