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教学反思-1.docx
12页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一):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状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但是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
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光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光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
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思考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思考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就应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用心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ldquo;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就应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
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贴合各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构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用心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
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光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样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音乐教学反思(二):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点滴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向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
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资料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必须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到达标准音时能够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到达拓宽自我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能够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我识谱潜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一样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必须的自制力,但识谱潜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期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音乐教学反思(三):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带给重要的条件。
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取、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用心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潜力所以每学期对自我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就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状况: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反思: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前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状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状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之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明白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光比较短,因此务必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光把握在前5分钟。
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务必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状况: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状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反思: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潜力,是审美潜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状况下,针对有必须识谱潜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光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再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潜力 状况: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