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x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ppt
15页赤壁赋苏轼关于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 体,讲求声律、押 韵、对比等形式, 有辞赋、骈赋和律 赋等 苏轼其人诗词文赋、书法、 绘画样样精通儒 家和佛老思想入世 :积极进取,怀才不 遇;出世:逃避现实 ,寄情山水 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 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 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 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 奴娇·赤壁怀古》 朗读课文 思考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 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2.本文体现了苏轼的 哪些艺术才情? 一.本文押韵换韵的字:1.间、 天、然、仙 2.桨、光、方,慕、诉、缕、妇3.稀、飞、诗,昌、苍、郎,东、 空、雄,鹿、属、粟,穷、终、 风4.往、长,瞬、尽,主、取,月、 色、 竭、适 5.酌、藉、白 二.读音:属( zhǔ )客 斗(dǒu )牛相缪( liǎo ) 酾( shī )酒扁(piān )舟 三.句式:1.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2.状语后置:泛舟游于赤壁 之下. 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4.使动:舞幽壑之潜蛟.5.意动:侣鱼虾而友麋鹿.6.被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 全文结构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
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景、情、理融于一体 再思考 1.本文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这 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 化的? 2.本文体现了苏轼 的哪些艺术才情? 明确: 1.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 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 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 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 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 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 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 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 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 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 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 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 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 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2.既保留了传统赋 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 韵,同时又吸取了散 文的笔调和手法;骈 词俪句,整散结合; 句式长短不齐,用韵 错落有致,更多地表 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 一体的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