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14216489
  • 上传时间:2024-0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36 例 更新日期:2009-03-11 点击:作者:赵金华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4 讨论与体会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中药内服;中药外洗;功能锻炼笔者自 1992 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36 例,临床疗 效满意,兹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 36例中门诊 13例,住院 23 例男 30 例,女 6 例;年龄最小16 岁,最大 30岁;病程最短 3年,最长10年发病部位:胸椎 3例,颈椎1例,腰椎16例,骶椎11 例,髋关节 5 例1.2 诊断标准 36 例均按文献〔1〕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诊断病情属早期者 8 例, 中期者 25 例,晚期者3 例2.1 中药内服方(自拟):露蜂房 10g 白芥子 7g 巴戟天 15g淫羊藿 15g 昆 布 10g 枸杞子 30g穿山甲 7g 川 芎 9g 生黄芪 60g当 归 12g 独 活 9g 葛 根 12g桂 枝 6g 五加皮 12g 甘 草 6g南蛇藤 30g每日 1 剂,水煎内服,早晚温服 30 剂为 1 疗程2.2 中药外洗方(自拟):花 椒 30g 羌 活 15g 独 活 15g制川乌 10g 制草乌 10g 老鹳草 20g木 瓜 15g 鸡血藤 30g 胆南星 10g伸筋草 30g 桂 枝 15g 制马钱子 10g上药水煎30min,将煎液倒入盆中,待药液温和后擦洗患部,每日擦洗1次,每次30min, 30次为1疗程。

      每剂中药可重复使用2〜3次2.3 功能锻炼 嘱患者每日作脊柱的伸、屈、旋转运动练习晚上仰卧或俯卧硬板床,以防脊椎后凸畸 形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中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标准拟定显效:经治疗后受累部位 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血沉恢复正常, X 线显示骨质病变有改善或无发展, 恢复日常劳动有效:受累部位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大,血沉降低无效:经治疗 4 个疗 程,受累部位症状无改善3.2 治疗结果 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显效16例中,早期 8 例,中期 8 例;有效 17 例中,中期 16 例,晚期 1 例;无效的 2 例均为晚期患者治疗最 短 1 个疗程,最长为 4 个疗程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推测其与遗传基因、感染学说及自 身免疫功能等方面有关本病属祖国医学的骨痹、肾痹范畴病机多以肾虚为本,邪实为标 正气既虚,邪气深伏于内,胶结不去,气血凝滞,痰浊内生,闭阻经脉关节,筋骨失于濡养 日久伤筋败骨,终致脊柱强直、弯曲、变形诸症内服方中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滋补肝肾,生黄芪、当归大补气血,使肝肾充实,气 旺血行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枸杞子、巴戟天、淫羊藿可增强机体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和抗炎 能力,减轻或控制自身免疫所造成的损害〔2〕,黄芪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抗病能力及扩 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3〕。

      白芥子、昆布、独活、桂枝、五加皮祛痰化浊,温经散寒川 芎、穿山甲、露蜂房、南蛇藤驱风行痹,活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南蛇藤具有一定的免 疫调节作用,可使过高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免疫炎症得以抑制〔4〕葛根不但为督脉引经 之品,而且配以甘草解肌止痛诸药合用具有补肝益肾,补养气血、祛痰化浊、温经散寒之 功效外洗方中川乌、草乌、花椒具有散寒燥湿、止痛之功;老鹳草、伸筋草、羌活、独活、 木瓜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配合桂枝、鸡血藤能增强活血通络作用;胆南星燥湿除痰,马钱 子活络止痛诸药合用具有驱风散寒,燥湿化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中药内服、 外洗结合,标本同治,疗效较好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关节僵直或纠正脊柱畸形,改善脊柱功能活动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优于中期,中期优于晚期,这是由 于强直性脊柱炎进入晚期后,脊柱完全骨性强直、畸形,结缔组织纤维化严重,增加了治疗 的难度,故本病在早、中期得到确诊与治疗,其疗效更为理想作者单位:赵金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530001 南宁市明秀东路 34 号 参考文献[1]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 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52.[2] 郑广华.环核苷酸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5.163.[3]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89.[4] 王 传.中国中青年中医论丛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104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