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古诗赏析、默写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pdf
7页1 九上 1~3 单元:古诗赏析、默写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一 古诗赏析 ★1.《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 吕尚 B 乘舟梦日边—— 伊尹 C 长风破浪—— 宗悫 3.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 (姜太公) 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渴望朝廷重用 的思想感情 6.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面对世变,劝诫友人不必为自己的境遇而忧伤, 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问 天 ; 下片问 月 ;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 2 生的哲理 3.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4.《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中,鼓声和雁鸣体现了什么?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 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2.简要赏析“断人行” 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4.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5.《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评析】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 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 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3.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4.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3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评析]:韩愈因上表劝谏迎佛骨被贬,抒发心中的怨愤不平和前途的忧伤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赏析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雾遮住秦岭眺望不到家乡,大雪堵塞蓝田关,连马儿也裹足不前这句诗虚实结合,实写大雪阻隔,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烘托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悲凉和抑郁的心情。
★7.《商山早行》 温庭筠 1.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跌茅店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板桥那凄清的白霜上运用白描,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也含有对故乡的思念 2.赏析“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写出了梦回杜陵,看到池塘中的大雁和野鸭自由地徜徉,作者通过梦中回故乡,将抽象的乡思形象化,抒发了浓浓思乡之情 二 古诗文默写 《岳阳楼记》范仲淹 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 2.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醉翁亭记》欧阳修 1.《醉翁亭记》中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湖心亭看雪》张岱 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独往湖心亭看雪 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行路难》李白 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颔联句是(含典故句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夜忆舍弟》杜甫 1.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句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1.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诗句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2.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 但还是愈老弥坚, 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4.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 《商山早行》温庭筠 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1933 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 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 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 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6 【导读】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诗人对于光明、 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 一、 点出土地情结 先欣赏起始两句: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二、倾吐土地情结可分四层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有着相似的描写: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诗人用“寒冷”、“雪”、“风”、“封锁”等意象勾勒出扼杀着一个个求生的生命的悲惨处境 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 都表现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注第二层,隐喻人民反抗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 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的抗争,诗人的土地情结深了一层;第三层,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总之,诗人的情思已由悲愤、称颂进入憧憬,表现出坚定的必胜信念,构思又进一层:第四层,“—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郑重庄严的抉择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三、升华土地情结 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它集中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 练习题 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请结合具体的诗歌, 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等)“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 2.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中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
7 答: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 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3.“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4.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 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 D (因为从这句开始,那个比喻性的“假如”已经不存在了我”不再是假设的“鸟”,而是真实的抒情主人公自己) 5.朗读下列诗句,用“/”划出句中停顿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艾青于 1910 年阴历 2 月 17 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大堰河”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 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 如何看待这种忧郁? 答: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使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