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小说的特点分析合集共四篇.pdf
10页孙犁小说的特点分析(一千字)孙犁是文学史上的清才,清辞丽句,为一时小说家之选重要小说集有《荷 花淀》 (1947年) 、 《芦花荡》(1949 年) 、 《嘱咐》 (1949年)等 1、孙犁充分写出了解放区劳动妇女的成长,写出了她们内心的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来有描写劳动妇女的传统,但多是描写她们所受的苦 难,如鲁迅的《祝福》 ;也有着重描写劳动妇女身上的闪光品质的,如艾芜作品 中的某些篇章, 沈从文的《边城》等,但他们或是反映时代大潮冲击圈外的人物, 从隐藏的下层社会烟尘里发掘出受伤的灵魂美,或是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下层人民 原始的灵魂美 孙犁所表现的则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孙犁笔下的农村妇女 不再有艾芜人物的病态, 而表现出健康的色彩, 人物的美好秉性产生于现实的新 的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土壤中 孙犁可以说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 美的传统 2、孙犁集中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妇女识大体、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献身精神 的“美的极致”,不愿意让社会的丑恶现象进入自己的作品 孙犁先说的独特主题: 表现农民尤其是他们中的劳动妇女在伟大民族战争 中的觉醒,挖掘农民内在的灵魂美、人情美,以此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 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艺术手法: (1)抓住人物的主要方面 孙犁捕捉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典型塑造方法上的独创性: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 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地抓住形象打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写如 《吴 召儿》中对吴召儿的描写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突出的部分,“强调它、 突出它,更多地提到它,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凸现出来,发射光亮, 照人眼目”,而坚决舍弃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 (2)作品的抒情性同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作家写人 物,也就是在写自己,达到了主客体的完美融合 (3)散文性孙犁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作品中情节往往不完整,而是用 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 (4)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 总结: 孙犁的小说的传统性和民间性比较内在,表现出一种中和之美的原则 孙犁的小说以其美的特质和独特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 以他为首,后来形成了一个荷花淀派浅谈孙犁小说几点艺术特色----读孙犁《荷花淀》有感(三千三百字)对于“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的表现,是孙犁创作的原则也正是这 一原则,凭借作者对广阔的冀中平原和旖旎的白洋淀的风光的熟悉,创作出了一 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口舌生津。
孙犁文笔婉约而流畅, 感情抒发和人物感情的的描述, 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 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这是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芦 花荡》是《菏花淀》的姊妹篇,也是写残酷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读来一点儿 也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感觉, 相反感觉到的只是高昂在作品中的战胜敌人的坚定 信念和乐观精神 透过《芦花荡》,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 孙犁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看不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 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 也看不到烈火中忍着剧痛的邱少云般的英雄,, 我们所 能触摸到的只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形象, 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 嫂, 有懂事热情的十六七岁的妞儿, 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 这些都是冀中抗日军民中极普通的一员,特别是《芦花荡》里老头子,小说中连 姓名都没有,我们只知道的就是他有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无 所畏惧,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过于自信,是个有缺点的英雄,虽如此,却丝毫 不影响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 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你什么也靠给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 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 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 他对大菱说“他 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我们深深地 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热情和咱中国人是永 远不可战胜的自信,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 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
老头 子,不,冀中平原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置个人安危于 不顾,再大险也敢冒,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就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这就 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茅盾先生在论及孙犁小说时说:“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 的”①在作家孙犁笔下,他永远关注的都是些小人物,一些在抗战大背景下为了民族生存与解放而默默奉献着的普通人在对他们的个性化描写和传奇式的记 述中,展现那个时代的人们永不熄灭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可以牺牲自 己的幸福乃至于生命也再所不惜的精神,《芦花荡》里的老头子是这样的, 《荷 花淀》中的水生嫂也是 二、简洁素朴,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凡读过孙犁作品的人,无不赞赏作者的语言魅力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象的突出无不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语言密切相关 在刻画塑 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凝 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芦花荡》中老头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活跃在白洋淀里的老交通员形 象,他爱国抗日,爱憎分明,机智勇敢,自信自尊而勇于自责的性格特点就在其 极富于个性的语言中得以体现诸如“你什么也靠给我”“不怕,他们打不着我 们”的自信;在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时的一声“趴下”,果敢练道;“他们打伤 了你,流了这么多血,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因爱的深切热烈才恨得咬 牙切齿的冀中汉子的直白; 发现大菱受伤后觉得丢人现眼而“没脸见人” 的强烈 自责等等。
虽说小说中对老英雄的语言直接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 作者语言的凝练和传神 而对于老英雄的外貌描写就一句,“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 鹰”,“老了的鱼鹰”这一比喻极富于白洋淀的地域特质,把老头子老当益壮的风貌一下就突出了还有写下垂的月亮,用“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写午后的水 淀的烟气着一“浮”字,水淀里的水鸟着上“白绸子”一词,这些语言,都是从 人们口语中提炼加工后,使之变得通俗雅致、素朴自然,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浅 显中寓深意, 似乎人人都会说, 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没有扎实的生活基 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 是不会把蕴藏在砂砾中 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三、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更有一番力道 《荷花淀》中的对水生嫂的内心描写让感受到一位多情而坚强,丰富而美丽的白 洋淀妇女形象; 《山地回忆》中心直口快、好强泼辣、说话咄咄逼人的妞儿形象 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老道的笔法 虽说《芦花荡》中对老头子的内心描写不太多, 但笔墨不在多而在精,一处就足以让我们为之叹服了 我们来看这一段: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 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 过了多少, 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 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 呀!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大菱受伤痛苦的哼哼,二菱的絮絮话 语,使老头子痛苦到极点 “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 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 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 没有完成任务, 老头子内 心的自责通过两个内心深处的自问完成;大菱受伤,老头子伤心内疚 特别是 “这 老脸呀!”一句更富于感情,这一句作者用的是感叹号,把老头子强烈自责的内 心揭示淋漓,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而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 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其无地自容 这一节描写老头子因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让我们感受到 这位老人的可爱 这是一位有缺点的老英雄,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生活的真,艺术 的真,这也是孙犁作品中感人的所在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 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②,也正如此,孙犁先生用他那枝“感动”的笔,写下了这位感动了我们的老英雄 四、景与情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特点”③,也促成了其小说的诗情画意美《荷花淀》如此,《芦花荡》也如此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在 《芦花荡》中看不到炮火连天,血雨腥风,所能看到的却是雅致隽永,充满水乡 气息的白洋淀风光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些如梦如幻的美好景物背后,真实的拱动个一 颗强烈的爱憎之心,真实的使人感受到那一触即发的战争的惨烈小说开始用“天 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着力渲染白洋淀水澄澈洁净、 星光摇曳带给读者悦目赏心的美感,可我们再仔细读一下前面, 这景是“敌人从 炮楼”里看到的,美景的旁边是“敌人”的“炮楼”,多么的不谐调,但事实就 是这么的存在着 对于这种不谐调的存在, 作者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句中用“苇子”这一物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苇子”在 这种情况中直钻青天, 似要长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的态势,表明了作者对生长 在这里的白洋淀人民顽强战斗精神的肯定和深深地敬意在孙犁笔下,就是战斗也被写的如诗如画我们看老头子智斗鬼子这一节 的描写:起初用“一轮红日当天, 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写天热再用水鸟衬人, 烘托出紧张气氛,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 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为下文作铺埑。
在战斗快要结束时写 道“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是解恨 之后的轻松、愉快,胜利后的喜庆自然在老人的眼里,鲜嫩的芦花也就是格外 美丽的了 在作家笔下,白洋淀是美的极致而这种美的极致的白洋淀风光在作家笔 下不仅仅是作品的点缀, 而更是人物情感境界的烘托, 淀区军民保家卫国, 决不 允许外敌入侵; 淀区草木有情, 与军民共筑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白洋淀那极致 的美是作者内在气质的外化 总之,孙犁的小说用独特角度反映主题,以简洁素朴的个性化语言,细腻 真实的内心刻画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以诗意的美描摹了“极致” 的白洋淀风光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诗化”的作品, 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对 “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 的表现的价值取向依然值得 我们好好的学习和借鉴孙犁小说鉴赏 -----诗意美(两千四百字)孙犁的遗言意味深长:“我所走的文学道路,是现实主义的有些评论家, 在过去说我是小资产阶级的, 现在又说我是浪漫主义的 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有些评论, 因为颠倒了是非, 常常说不到点上 比如他们曾经称许的现实主义的 杰出之作,经过时间的无情冲激和考验,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过程:虚张声势。
腾空而起,遨游太空,眩人眼目,三年五载,忽焉陨落——这样一种好景不长的 近似人造卫星的过程,而他们所用力抨击,使之沉没的作品,过了几年,又像春 草夏荷一样,破土而出或升浮水面,生机不衰 他和其他有些作家不同的是, 他往往更多保留了生活中所发生的那些事 件的原始面貌, 因而使他的现实主义创作, 更具有朴素的、 本色的特点这样说, 并非否认他在艺术上所进行的努力;相反,这恰恰充分反映了他在艺术上的美学 观点和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孙犁的创作所以会具有这样的风貌, 一方面固然由于他所经历的那段峥 嵘岁月,本身就富有文学性和戏剧性, 因而比较延期地构成了他作品中的情节和 人物;别一方面, 则是他的严格而认真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重视感情的心理倾 向,使他比较容易执着于那些曾经令他深深感动过的生活他的创作实践表明, 在许多作家中, 孙犁是一个更加看重事实和感情的人这一点, 啬了他的作品的 真实分量和情感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