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下07《石壕吏》-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docx
3页石壕吏杜 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字词理解:①吏:小官,这里指差役②投:投宿③一何:多么④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⑤戍(shù):防守⑥附书至:捎信回来⑦新:最近⑧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⑨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⑩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⑪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 指衣服⑫老妪(yù):老妇⑬幽咽(yè):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内容描述:(作者我)傍晩投宿石壕村,冇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应付差役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 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 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 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 微断续的哭声作者我) 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全诗赏析:本诗叙述了一家在官府乱征兵役中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三男在战场服役,老妇已被捉走;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不敢放声痛哭独与老翁别”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叙事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 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自己支持唐 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 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 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主旨:全市通过写十人在石壕村所见到的官吏夜晚捉人的事件,揭露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写作特色: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场面和细节描写生动第三句:运用反复、对比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第一组题目:(1)【内容筛选】诗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品质?请写出1分) (2)【思想感情分析】“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3分)第二组题目:(3)【内容筛选】请找出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1分)(4)【思想感情分析】“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第三组题目(5)【手法情感分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两个叹号有何作用?(6)【思想感情分析】本诗叙事带有较强的抒情色彩诗中叙事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第四组题目:(7)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8)“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表现了老妪怎样的心理?从中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五组题目:(9) 诗中集中又形象地反映出官吏与老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 10) 暗示老妇被抓走的诗句是: , 答案】(1)(1分)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2)(3分)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 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 岀这种意思和情感3)(1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4)3分)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这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 上的矛盾:他既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希望唐王朝平叛的战争能取得胜利;又表明他为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5)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6)对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的痛恨,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7)说明当时官府捉人征兵常有发生,百姓白天都躲藏起来,官兵只好趁夜色捉人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征兵无度的残酷现实8)体现了她为保护家人,甘愿牺牲自己,希望官兵赶紧离开的心理说明她是一个善良机敏,有胆略,为保护家人奋不顾身的人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