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物热环境课件.ppt
164页第三章第三章 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杨再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生物热环境主要内容1 1 温度的意义温度的意义2 2 温度强度对农业生物的影响温度强度对农业生物的影响3 3 积温学说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积温学说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4 4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5 5 温室温度调控技术温室温度调控技术 农业生物热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温度的农业意义温度的农业意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 ● 温度表示热量的物理学基础温度表示热量的物理学基础 ● ● 温度的生物学意义温度的生物学意义 ● ● 温度指数及其农业意义温度指数及其农业意义 ● ● 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式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式农业生物热环境 一、温度表示热量的物理学基础一、温度表示热量的物理学基础 ● ● 温度( 温度(TemperatureTemperature):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氏温标(F)(F)、摄氏温标(、摄氏温标(°C°C)、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K)(K)和国际实用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 ● 植物生化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比用植物生化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比用““焦耳焦耳””表示的表示的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 ● 用温度更容易反映生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更能反映气候用温度更容易反映生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更能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综合影响条件对生物的综合影响 ● ● 温度资料广泛温度资料广泛农业生物热环境 二、温度的生物学意义二、温度的生物学意义 1.1.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会随温度升高而加正常进行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从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快,从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2.2.温度影响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植物光温度影响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植物光合、呼吸及蒸腾等生理过程,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等。
合、呼吸及蒸腾等生理过程,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等3.3.气温、地温和水温还间接地通过生物的体温对生物生命气温、地温和水温还间接地通过生物的体温对生物生命活动及产品产生重要影响活动及产品产生重要影响4.4.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及行为的改变等活动及行为的改变等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 三、温度指数及其农业意义三、温度指数及其农业意义 1 1、温度指数的含义、温度指数的含义 标志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热量状况及相互标志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热量状况及相互关系的温度标示形式,即温度指数,有时也称关系的温度标示形式,即温度指数,有时也称温热指数或热量指数温热指数或热量指数农业生物热环境(1)积温积温 是法国科学家是法国科学家Reaumur在在1735年提出,积温理论假定发育速年提出,积温理论假定发育速率(率(1/D)与日均温度)与日均温度(MTD)成线性关系,可以表示为:成线性关系,可以表示为: 1/D=(1/SD)*MTDSD是常数。
该方法在预测作物生育期时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因为是常数该方法在预测作物生育期时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因为发育速度与平均温度之间并非是真正的直线关系发育速度与平均温度之间并非是真正的直线关系 (2)有效积温可表示为:有效积温可表示为: ∑((Td-Te))=STeTd是日均温度(是日均温度(℃),),Te是发育起始温度(是发育起始温度(℃),),STe为有效积温为有效积温((℃) 大豆发育单位(大豆发育单位(Brown)):S.D.U==4.95T--0.0829T2--40.91式中,式中,T为日平均气温(为日平均气温(℃)利用该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大豆生长)利用该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要求的温度条件及分析大豆的适宜种植范围发育过程中所要求的温度条件及分析大豆的适宜种植范围 2 2、温度指数的表示形式、温度指数的表示形式农业生物热环境 THI==0.55T+0.2Td+17.5式中,式中,T、、Td分别为干球和露点温度(分别为干球和露点温度(℉)THI被用来研究人类及家畜对温湿度条件的适应性被用来研究人类及家畜对温湿度条件的适应性。
另外,还有玉米热量单位、月热指数和年热指数、另外,还有玉米热量单位、月热指数和年热指数、干凉度和风寒指数等干凉度和风寒指数等 3) 温湿指数 THI(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农业生物热环境(4)人体温湿指数 目前比较常用的气候生理指标有温湿指数目前比较常用的气候生理指标有温湿指数¡ THI=t--0.55(1--f)(t--14.4) t—气温气温 (℃);;f—相对湿度;相对湿度;V—风速风速 (m/s);; s—日照时数日照时数 (h/d) THI 的计算式是由俄国学者的有效温度的计算式的计算式是由俄国学者的有效温度的计算式¡ Et=Td--0.55(1--f)(Td--58) ¡其中的其中的Td为华氏温度为华氏温度 (°F).Et和和Td 单位换算成摄氏温单位换算成摄氏温度度 (℃) ,它的物理意义是湿度订正以后的温度它的物理意义是湿度订正以后的温度 农业生物热环境 四、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式四、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式 ●● 温度强度(高、低)温度强度(高、低) ●● 持续时间(累积)持续时间(累积) ●● 温度变化(周期性)温度变化(周期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温度强度是最基本的。
在这三个方面中,温度强度是最基本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强度,其持续时间与变化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强度,其持续时间与变化才能对农业生物产生影响才能对农业生物产生影响 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 周期性变温对作物的影响 在一定的范围内,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小,即温差大,强;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小,即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并使产品的质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并使产品的质量高 利用昼夜温差,可控制植株的高度;温差利用昼夜温差,可控制植株的高度;温差大大, , 植株的节间长度增加;减少温差,或在温植株的节间长度增加;减少温差,或在温室中使用负温差,可矮化植株(国外已应用在室中使用负温差,可矮化植株(国外已应用在一品红、秋海棠、菊花、百合花花卉等的生产一品红、秋海棠、菊花、百合花花卉等的生产上)农业生物热环境第二节第二节 温度强度对农业生物的影响温度强度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 ● 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 ● ● 温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温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 ● 温度条件与作物引种温度条件与作物引种农业生物热环境 一、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一、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 1 1、三基点温度、三基点温度 ((1 1)作物生命活动的三种温度范围)作物生命活动的三种温度范围 ● ● 维持生命的温度,最宽维持生命的温度,最宽 ● ● 适宜生长的温度,次之适宜生长的温度,次之 ● ● 保证发育的温度,最窄保证发育的温度,最窄 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如图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如图1 1所示。
所示 农业生物热环境 维持生命温度维持生命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适宜生长温度 保证发育温度保证发育温度 -10 0 10 20 30 40 50 ℃ -10 0 10 20 30 40 50 ℃ 光合温度光合温度 呼吸温度呼吸温度图图1 1 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示意图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示意图农业生物热环境 ((2 2)三基点、五基点或七基点温度)三基点、五基点或七基点温度 作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三个基本作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三个基本点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点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 ● 最低(下限)温度最低(下限)温度 ● ● 最适温度最适温度 ● ● 最高(上限)温度最高(上限)温度 对于作物的生长,在最适温度下生长迅速而对于作物的生长,在最适温度下生长迅速而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但是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但是仍然能够维持生命而不受害仍然能够维持生命而不受害农业生物热环境 致致 受受 最最 最最 最最 受受 致致 死死 害害 低低 适适 高高 害害 死死 低低 低低 温温 温温 温温 高高 高高 温温 温温 度度 度度 度度 温温 温温 温度温度 三基点三基点 五基点五基点 七基点温度七基点温度图图2 2 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农业生物热环境● ● 几种主要作物的三基点温度几种主要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作物作物最低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高温度牧草牧草3 3~~4 426263030小麦小麦3 3 ~~ 4.5 4.520 20 ~~ 22 2230 30 ~~ 32 32油菜油菜4 4 ~~ 5 520 20 ~~ 25 2530 30 ~~ 32 32玉米玉米8 8 ~~ 10 1030 30 ~~ 32 3240 40 ~~ 44 44水稻水稻10 10 ~~ 12 1230 30 ~~ 32 3236 36 ~~ 38 38棉花棉花13 13 ~~ 15 15282835352 2、三基点温度的特征、三基点温度的特征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园艺作物花芽分化的温度作物种类作物种类花芽分化温度花芽分化温度花芽生长温度花芽生长温度葡萄葡萄草莓草莓柑橘柑橘郁金香郁金香小苍兰小苍兰黄瓜、番茄黄瓜、番茄辣椒辣椒20-3020-3026-2726-2710-1510-1520205-205-2015— -2515— -2515— -215— -220-2520-2520209 9151520202020农业生物热环境积温(热量和冷量):温度的总和叫积温。
积温(热量和冷量):温度的总和叫积温活动积温:处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温度的累积值活动积温:处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温度的累积值有效积温:处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温度与生物零度有效积温:处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温度与生物零度之差的温度的累积值之差的温度的累积值需冷量:解除果树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需冷量:解除果树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7.2℃≤7.2℃)) 的总和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 ● ● 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 ●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 ●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 ● 同一作物不同生理过程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理过程三基点温度不同; ● ● 同一植株上不同器官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植株上不同器官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农业生物热环境● ● 最低、最适、最高温度指标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最低、最适、最高温度指标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具有一定的范围,不仅与强度有关,还与作用的持续是具有一定的范围,不仅与强度有关,还与作用的持续时间有关。
时间有关 ● ● 无论是生存、生长还是发育,其最适温度基本上是在无论是生存、生长还是发育,其最适温度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变幅范围,差异很小同一个变幅范围,差异很小● ● 各种作物的最低温度的最低点差异很大,且最低温度各种作物的最低温度的最低点差异很大,且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差值较大与最适温度差值较大● ● 各种作物最高温度指标值差异较小,且各种作物的最各种作物最高温度指标值差异较小,且各种作物的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值也比较接近高温度与最适温度值也比较接近● ● 在作物的生命过程中,最低温度远较最高温度出现的在作物的生命过程中,最低温度远较最高温度出现的机率大共同特征共同特征农业生物热环境 ● ● 确定温度的有效性确定温度的有效性 ● ● 确定作物的种植季节与分布区域确定作物的种植季节与分布区域 ● ● 估算作物生长发育速度估算作物生长发育速度 ● ● 计算作物光合生产潜力计算作物光合生产潜力 三基点温度的用途三基点温度的用途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 ●● 界限温度的定义界限温度的定义 界限温度是标示着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界限温度是标示着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开始终止的温度。
而所谓界限,完全是根据活动开始终止的温度而所谓界限,完全是根据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来划定的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来划定的 ●● 农业气象学常用的界限温度农业气象学常用的界限温度 0℃ 0℃;; 3 3或或5℃5℃;; 10℃ 10℃;; 15℃ 15℃;; 20℃ 20℃ 3 3、界限温度及其农业意义、界限温度及其农业意义农业生物热环境 ● ● 各种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各种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 0℃ 0℃:土壤冻结和解冻,越冬作物秋季停止生长,春:土壤冻结和解冻,越冬作物秋季停止生长,春季开始生长春季季开始生长春季0℃0℃至秋季至秋季0℃0℃之间的时段即为农耕期之间的时段即为农耕期 3-5℃ 3-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生长、多数树: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生长、多数树木开始生长春季木开始生长春季3(5)℃3(5)℃至秋季至秋季3(5)℃3(5)℃之间时段为冬作之间时段为冬作物或早春作物的生长期物或早春作物的生长期 10℃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
开始大于始迅速生长开始大于10℃10℃至开始小至开始小l0℃l0℃之间的时段为之间的时段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喜温作物的生长期农业生物热环境 15℃ 15℃:初日为水稻适宜移栽期,棉苗开始:初日为水稻适宜移栽期,棉苗开始生长期,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初终日之生长期,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初终日之间的时段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间的时段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 20℃ 20℃:初日为热带作物开始生长期,水稻:初日为热带作物开始生长期,水稻分蘖迅速增长,终日对水稻抽穗开花开始有影分蘖迅速增长,终日对水稻抽穗开花开始有影响,往往导致空壳初终日之间的时段为热带响,往往导致空壳初终日之间的时段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期,也是双季稻的生长季节作物的生长期,也是双季稻的生长季节农业生物热环境 二、温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二、温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1 1、有关试验研究结果、有关试验研究结果 ● ● 范霍夫定律范霍夫定律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主要生命过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主要生命过程的影响基本上服从范霍夫定律,即温度每升高的影响基本上服从范霍夫定律,即温度每升高10 10 ℃℃,反应速度增加一倍:,反应速度增加一倍:式中式中K KT T和和K KT+10T+10分别为分别为T T和和T+10T+10时的化学反应速率。
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农业生物热环境 ● ● 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40 40 光合强度光合强度(mgCO(mgCO2 2/dm/dm2 2/hr)/hr) 马铃薯马铃薯3030 黄瓜黄瓜20201010 0 10 20 30 40 50 温度温度℃℃图图3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温度曲线(伦德加,温度曲线(伦德加,19451945))农业生物热环境温度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温度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农业生物热环境 ● ● 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50 50 呼吸强度呼吸强度(mgCO(mgCO2 2/dm/dm2 2/hr)/hr)4040303020201010 0 10 20 30 40 50 60 ℃℃图图4 4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温度曲线(伦德加,温度曲线(伦德加,19451945))农业生物热环境 ●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比(P/RP/R)) 6 6 P/RP/R 5 5 4 4 3 3 2 2 1 1 0 10 20 30 40 温度温度℃℃图图5 5 P/R—P/R—温度曲线温度曲线农业生物热环境 ● ● 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1.00 1.00 相对速率相对速率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0.75 0.75 植物生长植物生长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0.500.500.250.250.000.00 0 10 20 30 40 温度温度℃℃图图6 6 植物生长植物生长——温度曲线温度曲线农业生物热环境 ● ● 水温对植物吸收无机养分的影响(水温对植物吸收无机养分的影响(mgmg))温度范围温度范围NHNH4 4P P2 2O O5 5K K2 2O OSiOSiO2 2低温区低温区41.841.87.97.931.031.063.363.3适温区适温区61.761.712.112.146.746.7107.4107.4高温区高温区50.550.510.110.133.933.971.471.4注:低温区为注:低温区为24-25 24-25 ℃℃ ;适温区为;适温区为28.5-32 28.5-32 ℃℃;; 高温区为高温区为37-38.5 37-38.5 ℃℃。
农业生物热环境 ((1 1)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不同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不完全相同,但各种作物不完全相同,但各种作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温度温度””曲曲线的一般形状是基本一致的线的一般形状是基本一致的 ((2 2))““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温度温度””曲线和曲线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温度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势近似曲线的变化趋势近似 ((3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它们的三基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它们的三基点温度,但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温度,但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2 2、主要结论、主要结论农业生物热环境 ((4 4)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值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值降低 ((5 5)作物有机物质的增加,取决于光合作用所积累的)作物有机物质的增加,取决于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质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差有机物质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差 ((6 6)温度还通过影响植物对无机养分的吸收及植物的)温度还通过影响植物对无机养分的吸收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7 7)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还与作物本身的生理机能)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还与作物本身的生理机能有关C3C3植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植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20~~25℃25℃,而,而C4C4植物适宜植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的温度范围是3030~~35℃35℃ ((8 8)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还和其前期的温度条件)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还和其前期的温度条件(前期温度锻炼)密切相关前期温度锻炼)密切相关农业生物热环境 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有两种类型: 1、相对低温型: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如冬性一年生植物,种子吸涨后即可感受低温 2、绝对低温型:若不经低温处理,植物绝对不能开花一般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属此类农业生物热环境 (1)低温和时间 各种植物春化所要求的温度不同,有效温度界与0~10 ℃,最有效的春化温度是1~7℃一般低于生长的最适温度对成花就具有诱导作用但植物原产地不同,通过春化所需的温度也不同 (2) 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作为呼吸底物的糖分 ( 3) 光照 充足的阳光可缩短幼年期,有利贮备充足的营养。
(一)春化作用的条件三、春化作用农业生物热环境 根据原产地不同,将小麦分为三种类型:冬性、半冬性和春性 各类型小麦通过春化需要的温度和天数各类型小麦通过春化需要的温度和天数类类 型型 春化温度范围春化温度范围/ oC 春化时间春化时间/d冬冬 性性 0~3 40~45半冬性半冬性 3~6 10~15春春 性性 8~15 5~8农业生物热环境 各类植物通过春化时要求低温持续的时间不同,在一定时间内,春化的效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0 20 30 40 50 冷处理的持续时间冷处理的持续时间/d冬黑麦种子低温处理时间对开花的影响冬黑麦种子低温处理时间对开花的影响从种植到开花的天数从种植到开花的天数/d1208040农业生物热环境 去春化作用: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置入高温条件下,春化效果消失的现象。
去春化的有效温度一般为25~40℃重返低温,可再度春化 农业生物热环境 (二)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1、时期、时期 大多数植物在种子吸胀后即可接受低大多数植物在种子吸胀后即可接受低温诱导,在种子萌发和苗期均可进行而温诱导,在种子萌发和苗期均可进行而有些植物(胡萝卜、月见草等)只有绿苗有些植物(胡萝卜、月见草等)只有绿苗达到一定大小才能通过春化达到一定大小才能通过春化 2、部位、部位 感受低温的部位:感受低温的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茎尖端的生长点农业生物热环境 3、刺激传导、刺激传导 许多实验证明,在春化过程中形成一种刺激物质——春化素,但至今尚未分离出这种物质 有些植物的春化素可通过嫁接传导,如天仙子 ;而 有些植物的春化素不能传导,如菊花农业生物热环境(三)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速率增强 2、核酸代谢加速 在春化过程中核酸(特别是RNA)含量增加,而且RNA性质有所变化 3、蛋白质代谢 可溶性Pr及游离AA含量(Pro)增加。
农业生物热环境 4、GA含量增加 一些需春化的植物(如天仙子、白菜、胡萝卜等)未经低温处理,若施用GA也能开花 GA以某种方式代替低温的作用 GA处理 春化处理 花芽的形成与茎的伸 长几乎同时出现茎先伸长,后茎先伸长,后花芽形成花芽形成农业生物热环境 (四)春化作用的机理 前体物 低温 中间产物 低温 最终产物 (完成春化) 高温 中间产物分解(解除春化)农业生物热环境 四、温度条件与作物引种四、温度条件与作物引种 1 1、引种是丰富地区种质资源,提高农产品、引种是丰富地区种质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2 2、在作物引种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土壤、、在作物引种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土壤、肥力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条件以外,一定要遵循肥力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条件以外,一定要遵循原产地和引入地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气候相似原产地和引入地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农业生物热环境 ● ● 北种南引(高山引向平原)比南种北移北种南引(高山引向平原)比南种北移(平原引向高山)容易成功平原引向高山)容易成功 因为南种北移是作物能否成活的问题,而因为南种北移是作物能否成活的问题,而北种南引则是温度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北种南引则是温度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3 3、根据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和引种成败、根据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和引种成败的经验,作物引种有下列三条规律:的经验,作物引种有下列三条规律:农业生物热环境 ● ●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温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各种植物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是相对的,各种植物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在植物引种的过程中,存在着气候驯化现象在植物引种的过程中,存在着气候驯化现象。
● ● 草本植物要比木本植物引种容易成功,草本植物要比木本植物引种容易成功,一年生植物较多年生植物引种容易成功,落叶一年生植物较多年生植物引种容易成功,落叶植物比常绿植物引种容易成功,灌木要比乔木植物比常绿植物引种容易成功,灌木要比乔木引种容易成功引种容易成功农业生物热环境第三节第三节 积温学说积温学说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 ● 积温学说积温学说 ● ● 积温的定义、种类与计算方法积温的定义、种类与计算方法 ● ● 积温的稳定性与改进措施积温的稳定性与改进措施 ● ● 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物热环境 一、积温学说一、积温学说 积温学说:积温学说: ● ● 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 ● ● 作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而根据作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而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在高温季节完成的发育期还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在高温季节完成的发育期还存在有上限问题。
在有上限问题 ● ● 作物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作物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农业生物热环境 二、积温的定义、种类与计算方法二、积温的定义、种类与计算方法 1 1、积温的定义、积温的定义 积温的概念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因积温的概念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从广义的角度可以把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从广义的角度可以把积温定义为:积温定义为: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单位为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单位为℃℃农业生物热环境 常用的主要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常用的主要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1 1)下限温度(生物学零度))下限温度(生物学零度) 作物开始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实作物开始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实际上是作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为生物学际上是作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为生物学零度,用零度,用B B表示当日平均气温高于下限温度时对表示当日平均气温高于下限温度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等于或低于下限温度时则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等于或低于下限温度时则无效,即对作物生长发育来说是零度。
无效,即对作物生长发育来说是零度 2 2、积温的种类、积温的种类农业生物热环境 把高于下限温度(把高于下限温度(B B)的日平均气温()的日平均气温(T Ti i))称为活动温度作物在某一时段内活动温度的称为活动温度作物在某一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A Aa a),用下式表示:),用下式表示: ((2 2)活动积温)活动积温 ((T Ti i>>B B;当;当T Ti i≤B≤B时,时,T Ti i=0=0农业生物热环境 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T Ti i– B– B)称为有)称为有效温度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温度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效积温(A Ae e),用下式表示:),用下式表示: ((3 3)有效积温)有效积温 ((T Ti i>>B B;当;当T Ti i≤B≤B时,时,T Ti i- B = 0- B = 0农业生物热环境 a. a.活动积温活动积温 优点:考虑了生物学零度,排除了对作物发育优点:考虑了生物学零度,排除了对作物发育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日平均气温;用实测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日平均气温;用实测的日平均气温统计,比较方便。
的日平均气温统计,比较方便 不足:活动积温包含了一部分低于生物学零度不足:活动积温包含了一部分低于生物学零度的无效温度,使积温的稳定性较差的无效温度,使积温的稳定性较差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 ((4 4)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比较)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比较农业生物热环境 优点:排除了对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优点:排除了对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无效温度,积温稳定性好,较符合实际下的无效温度,积温稳定性好,较符合实际 不足:统计比较繁琐,往往给分析计算带来一不足:统计比较繁琐,往往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定的困难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和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 b. b.有效积温有效积温农业生物热环境 ((5 5)积温的基本特征)积温的基本特征作作 物物早熟型早熟型中熟型中熟型晚熟型晚熟型马铃薯马铃薯100010001400140018001800谷谷 子子17001700~~1800180022002200~~2400240024002400~~26002600玉玉 米米21002100~~2400240025002500~~27002700>>30003000水水 稻稻23002300~~2600260028002800~~3500350035003500~~41004100棉棉 花花26002600~~3100310032003200~~3600360040004000 a. a.有关试验及分析结果有关试验及分析结果 ● ● 几种主要作物所需几种主要作物所需10℃10℃以上活动积温以上活动积温农业生物热环境 ● ● 水稻水稻IR661IR661播种至始穗需播种至始穗需10℃10℃以上活动积温以上活动积温期次期次1 12 23 34 45 56 6播种播种25/425/430/430/410/510/520/520/51/61/610/610/6始穗始穗6/86/86/86/810/810/816/816/825/825/82/92/9天数天数10310398989191878785858484积温积温147114711442144214571457149314931464146414311431农业生物热环境 ● ● 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同一作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同一作物品种不同发育期完成所需的积温是不同的。
物品种不同发育期完成所需的积温是不同的 ● ● 同一作物品种同一发育期所经历的天数可同一作物品种同一发育期所经历的天数可能不同,或者不同年份、不同播期、不同地区所能不同,或者不同年份、不同播期、不同地区所经历的天数可能不同,但经历的天数可能不同,但B B值和值和A A值从理论上讲应值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不变的,特别对该是不变的,特别对A Ae e值而言更是如此值而言更是如此 b. b.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农业生物热环境 ● ● 负积温负积温 ●● 地积温;地积温; ● ● 危害积温危害积温 ●● 时积温;时积温; ● ● 净效积温净效积温 这些概念都是根据某些专题研究需要而提这些概念都是根据某些专题研究需要而提出来的,实质上都是积温基本原则在各种具体出来的,实质上都是积温基本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推广应用情况下的推广应用 ((6 6)积温的其他种类)积温的其他种类农业生物热环境 2 2、积温的求算方法、积温的求算方法 积温的求算可分为两种情况:积温的求算可分为两种情况: ● ● 事先给定上下限温度求算积温事先给定上下限温度求算积温 ● ● 没有事先给定上下限温度温度求算积温没有事先给定上下限温度温度求算积温农业生物热环境即按照前面讲到的积温表达式求算即可。
即按照前面讲到的积温表达式求算即可 例如:给定作物的生物学零度(下限温度)例如:给定作物的生物学零度(下限温度)为为1010℃℃,某一周的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某一周的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212、、1313、、1111、、1010、、9 9、、1313、、1212℃℃,可求得该周的活动,可求得该周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A Aa a = 61 = 61℃℃;; A Ae e = 11= 11℃℃ ((1 1)给定上下限温度求算积温的方法)给定上下限温度求算积温的方法农业生物热环境 ((2 2)没有给定上下限温度求算积温的方法)没有给定上下限温度求算积温的方法 关键关键: : 确定上下限温度确定上下限温度 所用资料所用资料: : 多年观测资料;分期播种资料;多年观测资料;分期播种资料; 地理播种资料;地理分期播种资料地理播种资料;地理分期播种资料 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 : 图解法;最小二乘法;差值法。
图解法;最小二乘法;差值法农业生物热环境 由有效积温表达式可得:由有效积温表达式可得: ● ● 图解法图解法式中,式中,n n 为发育期天数,为发育期天数,1/n1/n则为作物发育速度,则为作物发育速度, 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气温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气温农业生物热环境 因此,利用试验观测资料序列绘制因此,利用试验观测资料序列绘制 、、1/n1/n相关图,根据散点所描直线之截距即为相关图,根据散点所描直线之截距即为B B值,而值,而斜率则为斜率则为A Ae e值 1/n 1/n 图图7 7 图解法求图解法求A A、、B B示意图示意图农业生物热环境 最小二乘法仍然是从有效积温的表达式出发:最小二乘法仍然是从有效积温的表达式出发: ● ●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农业生物热环境 令令 n=x n=x,, =y =y,, 则利用试验资料可得一组方程:则利用试验资料可得一组方程: y y1 1 = Ae + Bx= Ae + Bx1 1 ,第,第1 1年或第年或第1 1播期试验资料播期试验资料 y y2 2 = Ae + Bx= Ae + Bx2 2 ,第,第2 2年或第年或第2 2播期试验资料播期试验资料 … … … … … … … … y yn n = Ae + Bx= Ae + Bxn n ,, 第第n n年或第年或第n n播期试验资料播期试验资料农业生物热环境 根根据据方方程程组组,,即即可可用用统统计计学学上上的的最最小小二二乘乘法法求出求出A Ae e、、B B值,即:值,即: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气象学的方法是:农业气象学的方法是:a.a.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经验,先假定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经验,先假定一个一个B B值;值;b.b.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用最小二乘法求得B B值;值;c.c.用求得的用求得的B B值与假定的值与假定的B B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差不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差不超过超过 1℃ 1℃,就认为求得的,就认为求得的B B值符合要求,如果两者相差值符合要求,如果两者相差甚远,就要重新去假定甚远,就要重新去假定B B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如此循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求出合适的环往复,直到求出合适的B B值为止;值为止;农业生物热环境 偏差法的依据是求得的有效积温应相对偏差法的依据是求得的有效积温应相对稳定,虽然在实际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常数,稳定,虽然在实际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常数,但在取得合适的上下限温度后,对同一作物但在取得合适的上下限温度后,对同一作物同一发育期来说,用不同试验观测资料计算同一发育期来说,用不同试验观测资料计算的有效积温应是近似的,其离差程度最小。
的有效积温应是近似的,其离差程度最小 ● ● 偏差法偏差法农业生物热环境 基基本本思思路路::首首先先假假定定各各种种上上、、下下限限温温度度,,分分别别统统计计各各年年或或者者各各播播期期的的有有效效积积温温,,再再计计算算各各自自的的极极差差d d、、标标准准差差σσn-1n-1和和变变异异系系数数C Cr r,,计计算算公式如下:公式如下:农业生物热环境 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极差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极差d d、标准差、标准差σσn-1n-1和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C Cr r值进行比较,离差最小一组假定的值进行比较,离差最小一组假定的上、下限温度即为所求,对应的值就是要求的上、下限温度即为所求,对应的值就是要求的有效积温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求出有效积温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求出上下限温度,并可与其它不同上下限温度比较上下限温度,并可与其它不同上下限温度比较农业生物热环境 在实际观测中发现,作物的发育速度随温度在实际观测中发现,作物的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界限后,其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界限后,其发育速度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发育期不再发育速度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发育期不再缩短,此时的温度即称为上限温度。
缩短,此时的温度即称为上限温度●● 利用田间试验确定上限温度的简便方法利用田间试验确定上限温度的简便方法农业生物热环境 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18.1 21.3 27.4 29.118.1 21.3 27.4 29.1 始穗始穗→→成熟(天)成熟(天) 48 39 28 28 48 39 28 28 如有一组水稻广陆矮如有一组水稻广陆矮4 4号试验资料:号试验资料: 显然上限温度大致在显然上限温度大致在2727〜〜28℃28℃左右 可见,上限温度亦为一范围,在此范围内,可见,上限温度亦为一范围,在此范围内,生育期虽不再缩短,但仍保持上限温度条件下的生育期虽不再缩短,但仍保持上限温度条件下的发育速度发育速度农业生物热环境 三、积温的稳定性与改进措施三、积温的稳定性与改进措施 1 1、积温的稳定性、积温的稳定性 在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现,作物对积温在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现,作物对积温的要求,不论是活动积温还是有效积温,都存在的要求,不论是活动积温还是有效积温,都存在不很稳定的现象。
有时同一作物甚至是同一品种不很稳定的现象有时同一作物甚至是同一品种所要求的积温值也有一定变动造成积温不稳定所要求的积温值也有一定变动造成积温不稳定的原因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农业生物热环境 a. a.其他条件均得到满足的假定在自然条件下其他条件均得到满足的假定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满足;难以满足; b. b.发育速度发育速度——温度的线性关系是在其它条件温度的线性关系是在其它条件适宜且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成立,否则为非适宜且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成立,否则为非线性关系线性关系 ((1 1)积温学说的假定)积温学说的假定农业生物热环境 a. a.作物对光温影响的反应即感光性和感温性作物对光温影响的反应即感光性和感温性的问题;的问题; b. b.作物的个体差异;作物的个体差异; c. c.作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对温度条件的作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对温度条件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 因此,积温应当有一个幅度,而不应该理解因此,积温应当有一个幅度,而不应该理解为一个固定的常数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2 2)作物本性的影响)作物本性的影响农业生物热环境 a. a.作物发育期的观测误差;作物发育期的观测误差; b. b.温度资料的来源不同及作物发育期观测的温度资料的来源不同及作物发育期观测的代表性问题,离温度测站的远近问题;代表性问题,离温度测站的远近问题; c. c.计算积温时选取的上下限温度与作物实际计算积温时选取的上下限温度与作物实际的上下限温度的差异;的上下限温度的差异; d. d.采用日平均气温进行计算,没有考虑气温采用日平均气温进行计算,没有考虑气温日变化带来的误差日变化带来的误差 ((3 3)人为造成的误差)人为造成的误差农业生物热环境 2 2、积温表达形式与计算方法的改进、积温表达形式与计算方法的改进 国内专家学者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许多订正国内专家学者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许多订正积温表达形式以及计算方法上的改进措施,归纳积温表达形式以及计算方法上的改进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起来主要有三类: ● ● 光照条件订正光照条件订正 ● ● 温度条件订正温度条件订正 ● ● 回归订正回归订正农业生物热环境 光照对感光性强的作物发育速度的影响很光照对感光性强的作物发育速度的影响很大,与温度的影响相当;特别是感光性强的品大,与温度的影响相当;特别是感光性强的品种甚至超过了温度的影响。
因此,当用积温表种甚至超过了温度的影响因此,当用积温表示作物发育速度与热量的关系时,必须进行光示作物发育速度与热量的关系时,必须进行光照订正 ((1 1)光照条件订正)光照条件订正农业生物热环境 ●●有效光温度有效光温度T T0 0 T T0 0 = k﹡T = k﹡T式中,式中,T T为日平均气温,为日平均气温,k k为同日日照百分率为同日日照百分率 ●●有效光积温有效光积温ΣTΣT0 0 ΣT ΣT0 0 = k﹡ΣT = k﹡ΣT 式中,式中,ΣT ΣT 为某一时段或某一发育期积温,为某一时段或某一发育期积温,k k为为同期日照百分率同期日照百分率 a. a.用日照百分率用日照百分率农业生物热环境 把感光性较强作物品种在某一光照长度下所要把感光性较强作物品种在某一光照长度下所要求的积温订正为另一光照长度下的积温,即:求的积温订正为另一光照长度下的积温,即: ΣTB =((1 + f﹡ ﹡△△S))ΣTA 式中,式中,ΣTA和和ΣTB分别为日平均可照时数分别为日平均可照时数SA、、SB条条件下的积温,件下的积温,△△S = SA-SB,,f为日平均可照时数变为日平均可照时数变化化1小时所引起的积温变化量与小时所引起的积温变化量与ΣTA的比值,对具的比值,对具体品种而言,体品种而言,f为常数,可通过实验求得。
为常数,可通过实验求得 b. b.用可照时数用可照时数农业生物热环境 ((2 2)温度条件订正)温度条件订正 依据:温度的高低(即温度强度的大小),依据:温度的高低(即温度强度的大小),对作物发育速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夜间温度对作物发育速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夜间温度的高低以及日较差的大小等,也会影响到积温的的高低以及日较差的大小等,也会影响到积温的稳定性 农业生物热环境 基于温度的三基点理论及温度的有效性,基于温度的三基点理论及温度的有效性,有人提出一种温度因素对作物发育速度影响的有人提出一种温度因素对作物发育速度影响的非线性模式,以替代积温公式中的线性假设非线性模式,以替代积温公式中的线性假设 植物生长量的温度曲线见图植物生长量的温度曲线见图8 8 a. a.有效积温变量有效积温变量农业生物热环境 100100 生长量(生长量(mmmm)) 小麦小麦 5050 豌豆豌豆 0 0 10 20 30 40 T(10 20 30 40 T(℃℃) )图图8 8 植物生长量的温度曲线植物生长量的温度曲线农业生物热环境 图图8 8说明了植物生育是温度的非线性函数。
在说明了植物生育是温度的非线性函数在综合考虑上下限温度对作物发育速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上下限温度对作物发育速度的基础上,可得温度与作物发育速度的非线性模式为:可得温度与作物发育速度的非线性模式为:式中,式中,1/n1/n为发育速度,为发育速度,T T为日平均气温,为日平均气温,M M、、B B为为作物发育速度等于零时的上、下限温度,作物发育速度等于零时的上、下限温度,K K、、P P和和Q Q为大于零的经验参数为大于零的经验参数农业生物热环境 温度与作物发育速度非线性模式的基本图形温度与作物发育速度非线性模式的基本图形如图如图9 9所示,可见模式的生物学义十分明显所示,可见模式的生物学义十分明显 0.020 1/n0.020 1/n 0 0 10 15 20 25 30 35 40 T( 10 15 20 25 30 35 40 T(℃℃) )图图9 9 作物发育速度非线性模式示意图作物发育速度非线性模式示意图农业生物热环境式中,式中,A(T) A(T) 称为有效积温变量用实测资料可以称为有效积温变量。
用实测资料可以验证,验证,A(T)A(T)值与有效积温的实际值十分接近值与有效积温的实际值十分接近 而从而从A(T)A(T)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A(T)A(T)是温度是温度的函数,即温度不同对作物发育速度并非等效的函数,即温度不同对作物发育速度并非等效 在非线性模式中,令:在非线性模式中,令:则上式变为:则上式变为:农业生物热环境 在有效温度(或温度当量)的基础上,可以在有效温度(或温度当量)的基础上,可以用当量积温改进活动积温,即:用当量积温改进活动积温,即: Σθ = KΣθ = K((T T))﹡﹡ΣTΣT式中,式中,ΣθΣθ为当量积温,为当量积温,ΣT = AΣT = Aa a为活动积温,为活动积温,K(T)K(T)为温强系数,上式则建立了当量积温与活动为温强系数,上式则建立了当量积温与活动积温的联系积温的联系 b. b.当量积温当量积温农业生物热环境式中,式中,n0为发育速度最快(温度为为发育速度最快(温度为T0)时的发育期天数时的发育期天数K(T)可以根可以根据实验资料并按照上式确定。
据实验资料并按照上式确定● 水稻水稻4个品种温强系数的平均值(播种个品种温强系数的平均值(播种-抽穗)抽穗)K(T)K(T)的计算公式为:的计算公式为:T2021222324252627282930K(T)0.810.860.910.950.991.021.031.041.031.000.94农业生物热环境 可见,温强系数是温度对作物发育有效性可见,温强系数是温度对作物发育有效性的度量,当量积温则反映出积温累积期间平均的度量,当量积温则反映出积温累积期间平均温度的有效性,其稳定性也较好温度的有效性,其稳定性也较好● 4种积温指标的变异系数(播种种积温指标的变异系数(播种-抽穗)抽穗)水稻品种水稻品种AaAeA12-26∑θIR263.583.033.312.99珍籼珍籼97A5.695.545.065.03籼优籼优6号号4.593.573.553.64平平 均均4.694.053.973.79农业生物热环境 用播种日期的早晚(含有日照长短的意义)用播种日期的早晚(含有日照长短的意义)和生长前期降水量建立积温的回归方程,对积温和生长前期降水量建立积温的回归方程,对积温指标进行订正,称为动态积温。
可用来预测杂交指标进行订正,称为动态积温可用来预测杂交水稻的亲本(父、母本)花期水稻的亲本(父、母本)花期 除了上述三类订正方法外,还有许多种改进除了上述三类订正方法外,还有许多种改进方法如暗长积量订正法,气温的周期变化比较方法如暗长积量订正法,气温的周期变化比较量订正法等量订正法等 ((3 3)回归订正)回归订正农业生物热环境四、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四、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1、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积温模式、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积温模式 ((1 1)叶龄积温模式)叶龄积温模式 ●● 小麦叶龄积温模式小麦叶龄积温模式 X = X = a + ba + bΣTΣT式中,式中,X X为叶龄,为叶龄,ΣTΣT为大于为大于0℃0℃的积温,的积温,a a、、b b为为待定系数待定系数农业生物热环境 ● 水稻叶龄积温模式水稻叶龄积温模式 N = a + b Ln((ΣT))式中,式中,N为水稻叶片数,为水稻叶片数,ΣT为播种到该叶片出为播种到该叶片出现时大于现时大于10℃的积温,的积温,a、、b为待定系数。
为待定系数 农业生物热环境 ((2 2))分蘖积温模式分蘖积温模式式中,式中,Y Y为包括主茎在内的单株茎数,为包括主茎在内的单株茎数,ΣTΣT为为积温,积温,其它为有关的常数和系数其它为有关的常数和系数 ● ● 小麦小麦分蘖积温模式分蘖积温模式农业生物热环境 ●● 水稻水稻分蘖积温模式分蘖积温模式式中,式中,Y YX X为积温为积温X X时单位面积上水稻的总茎数,时单位面积上水稻的总茎数,X X为水稻移栽后为水稻移栽后10℃10℃以上的有效积温,其它为以上的有效积温,其它为有关的常数和系数有关的常数和系数农业生物热环境 ((3 3))干物质增长积温模式干物质增长积温模式 式中,式中,W W为干物重,为干物重,ΣTΣT为为积温,其它为有关的积温,其它为有关的常数和系数常数和系数 ……………………农业生物热环境 ●● 评价地区热量资源优劣评价地区热量资源优劣 ●● 鉴定作物热量条件鉴定作物热量条件 ●● 评价作物产量和品质评价作物产量和品质 ●● 作物引种热量条件分析作物引种热量条件分析 ●● 规划种植制度等规划种植制度等 2 2、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分析、评、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分析、评价与区划价与区划农业生物热环境 ● ● 温室作物发育期预报;温室作物发育期预报; ● ● 温室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报等。
温室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报等 ………… ………… 3 3、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生物热环境 积温与植物发育速度的关系十分积温与植物发育速度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对植物的生长而言,影响的密切,但对植物的生长而言,影响的因子较为复杂因此,在扩大积温的因子较为复杂因此,在扩大积温的应用范围时,应特别注意积温指标的应用范围时,应特别注意积温指标的局限性与条件性局限性与条件性农业生物热环境第四节第四节 温度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温度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 ● 作物的感温性作物的感温性 ● ● 温度的昼夜变化与作物的温周期现象温度的昼夜变化与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 ● 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 ● 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农业生物热环境一、作物的感温性一、作物的感温性 1 1、定义、定义 作物品种受到温度的影响表现出发育速度不同的特作物品种受到温度的影响表现出发育速度不同的特性,就称为作物品种的感温性。
性,就称为作物品种的感温性2 2、衡量作物品种感温性强弱的指标、衡量作物品种感温性强弱的指标 作物品种感温性的强弱通常以高温下能促进抽穗的作物品种感温性的强弱通常以高温下能促进抽穗的日数即高温出穗促进率来表示某品种在高温下能显著日数即高温出穗促进率来表示某品种在高温下能显著地表现出缩短抽穗日数,则该品种的感温性强,即对温地表现出缩短抽穗日数,则该品种的感温性强,即对温度反应敏感否则就说品种的感温性弱,对温度的反应度反应敏感否则就说品种的感温性弱,对温度的反应不敏感农业生物热环境 有些作物(如小麦)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有些作物(如小麦)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低温环境或低温刺激,才能完成由生长向发育的转定的低温环境或低温刺激,才能完成由生长向发育的转化,否则就不能正常抽穗结实化,否则就不能正常抽穗结实 不同的小麦类型,在春化阶段需要不同的低温值和持不同的小麦类型,在春化阶段需要不同的低温值和持续时间3 3、作物感温性的另一特点、作物感温性的另一特点 — — 低温效应低温效应农业生物热环境二、温度的昼夜变化与作物的温周期现象二、温度的昼夜变化与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1 1、定义、定义 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反应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化规律的适应温度节律性变化规律的适应农业生物热环境 ● ● 作物为了完成其生长发育进程,必须经历所需要的昼作物为了完成其生长发育进程,必须经历所需要的昼温与夜温交替的日温周期且在生长季节,夜温不能保持温与夜温交替的日温周期且在生长季节,夜温不能保持常数,应随作物生长发育的常数,应随作物生长发育的 状况而变化状况而变化 ● ● 在光温周期两个现象中,在某些情况下,温周期现象在光温周期两个现象中,在某些情况下,温周期现象可能是主要的可能是主要的● ● 植物的日温周期现象,是大多数植物尤其是农作物所植物的日温周期现象,是大多数植物尤其是农作物所共有的普遍现象共有的普遍现象● ● 不同作物的日温周期是不同的不同作物的日温周期是不同的 如原产热带的作物适如原产热带的作物适应昼夜温度较高、振幅较小的日温周期;而原产温带的作应昼夜温度较高、振幅较小的日温周期;而原产温带的作物则适应昼温较高、夜温较低、振幅较大的日温周期物则适应昼温较高、夜温较低、振幅较大的日温周期. . 2 2、温周期的研究结论、温周期的研究结论农业生物热环境三、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三、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1 1、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作物发芽对温度高低及日较研究表明,不同作物发芽对温度高低及日较差大小的要求不同,喜凉作物发芽要求的温度相差大小的要求不同,喜凉作物发芽要求的温度相对较低,平均温度太高或日变化中的高温部分对对较低,平均温度太高或日变化中的高温部分对其发芽不利;而喜热作物则刚好相反。
其发芽不利;而喜热作物则刚好相反 农业生物热环境 ●● 昼夜变温对作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昼夜变温对作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日间气温高使长日照作物发育速度加快,日间气温高使长日照作物发育速度加快,夜间气温高使短日照作物发育速度加快夜间气温高使短日照作物发育速度加快 ● ● 昼、夜温度适宜且配合好可大大降低水稻昼、夜温度适宜且配合好可大大降低水稻花粉的不孕率花粉的不孕率 2 2、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农业生物热环境 ●● 小麦灌浆速度与白天、夜间的平均温度均小麦灌浆速度与白天、夜间的平均温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昼夜温度适宜且配合好对灌浆呈二次曲线关系,昼夜温度适宜且配合好对灌浆最为有利最为有利 ●● 昼夜温差大,千粒重增加,作物产量高昼夜温差大,千粒重增加,作物产量高 ●● 高低温配合好而不仅仅是日较差大,才是高低温配合好而不仅仅是日较差大,才是拉萨春小麦产量高于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拉萨春小麦产量高于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3 3、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农业生物热环境 气温日变化(或昼夜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气温日变化(或昼夜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和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日平更重要的是在一定日平均气温水平上的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均气温水平上的气温日变化的影响,这实际上是这实际上是日温周期的有效性问题。
日温周期的有效性问题 在日温周期的振幅有效范围内是为有利;而在日温周期的振幅有效范围内是为有利;而如果超出作物所需的最高、最低界限温度时,则如果超出作物所需的最高、最低界限温度时,则会成为无效温度,不仅不利,反而会造成伤害会成为无效温度,不仅不利,反而会造成伤害 4 4、主要结论、主要结论农业生物热环境 气温日变化还会影响到植物分布的北界或气温日变化还会影响到植物分布的北界或上界如森林北界位置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比上界如森林北界位置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比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向北延伸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向北延伸1010个纬度;而大个纬度;而大陆性气候较强的山区森林分布通常要比海洋性陆性气候较强的山区森林分布通常要比海洋性气候较强的山区高得多气候较强的山区高得多 原因是虽然北界或上界的平均温度降低了,原因是虽然北界或上界的平均温度降低了,但其日较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满足但其日较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满足树木生长发育的需求树木生长发育的需求农业生物热环境 四、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四、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1 1、事实、事实 北方的作物与南方的同一种作物相比,不仅北方的作物与南方的同一种作物相比,不仅其产量高,而且好吃。
原因是北方作物的其产量高,而且好吃原因是北方作物的含糖量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都比较高 2 2、气候原因、气候原因 北方或大陆性气候较强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北方或大陆性气候较强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农业生物热环境 ● ● 椐研究,椐研究,春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与生长季春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与生长季气温日较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气温日较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 B B = 1.29= 1.29△△T T + 2.1 + 2.1式中,式中,B B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T△T为为气温日较差(生长期平均值)气温日较差(生长期平均值) 3 3、有关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试验结果农业生物热环境 如杂交中稻呈显著负相关,即:如杂交中稻呈显著负相关,即: Y Y = = 15.5616 – 0.6455△15.5616 – 0.6455△T T式中,式中,Y Y为水稻蛋白质含量,为水稻蛋白质含量,△T△T为气温日较差为气温日较差 而杂交晚稻呈显著正相关,即:而杂交晚稻呈显著正相关,即: Y Y = = 8.0774 + 0.3275△8.0774 + 0.3275△T T ●● 生长于不同季节的作物品种,其蛋白质生长于不同季节的作物品种,其蛋白质含量与气温日较差的关系截然不同。
含量与气温日较差的关系截然不同农业生物热环境五、五、 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技术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技术(一)不利温度条件造成的灾害简介(一)不利温度条件造成的灾害简介1 1、分类、分类 低温危害,主要包括冷害、寒害、霜冻和低温危害,主要包括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等 高温危害,主要包括热害、暖冬害等高温危害,主要包括热害、暖冬害等农业生物热环境 ((1 1)冷害)冷害 冷害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在冷害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在 0℃ 0℃以上,有时甚至在以上,有时甚至在20℃20℃左右的条件下对农作物左右的条件下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发生冷害时,作物形态一般无明产生的危害发生冷害时,作物形态一般无明显变化,有显变化,有““哑巴灾哑巴灾””之称 根据农作物受害情况可将冷害分成延迟型、根据农作物受害情况可将冷害分成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 2 2、低温危害、低温危害农业生物热环境 寒害是指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作物在寒害是指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作物在冬季遭受冬季遭受0℃0℃以上(有时稍低于以上(有时稍低于0℃0℃)的低温)的低温危害的现象。
它是热带作物主要的农业气象危害的现象它是热带作物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危害的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灾害之一危害的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可可、胡椒和剑麻等可可、胡椒和剑麻等 根据寒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可以将其分根据寒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平流型、辐射型和混合型寒害为平流型、辐射型和混合型寒害 ((2 2)寒害)寒害农业生物热环境 霜冻是指在春秋转换季节,土壤表面和植物霜冻是指在春秋转换季节,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0℃以下)足以使植物遭受伤以下)足以使植物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害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可以将霜冻分为春霜冻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可以将霜冻分为春霜冻和秋霜冻和秋霜冻 根据成因又可以将其分为平流型、辐射型、根据成因又可以将其分为平流型、辐射型、平流辐射型和蒸发型霜冻平流辐射型和蒸发型霜冻 ((3 3)霜冻)霜冻农业生物热环境 冻害是指越冬作物和果木在越冬期间由于冻害是指越冬作物和果木在越冬期间由于0℃0℃以下低温剧烈变温所造成的一种农业气象以下低温剧烈变温所造成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在北方主要危害越冬作物;在南方尤其灾害在北方主要危害越冬作物;在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北缘地区,主要危害经济果木是亚热带北缘地区,主要危害经济果木 根据冻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如对冬小麦)根据冻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如对冬小麦)可以将其分为冬季严寒型、入冬剧烈降温型和可以将其分为冬季严寒型、入冬剧烈降温型和早春融冻型早春融冻型 ((4 4)冻害)冻害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低温冻害的机理低温冻害的机理 冻害则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作物体内水分结冰产生的伤害低温可诱导新的蛋白Johnson用低温锻炼方法使油菜细胞产生20kD多肽 症状为立即枯萎,或根部停止生长,或受精不良而落花、落果,或形成僵果,或品质粗糙,有苦味,或停止生理活性,甚至死亡 农业生物热环境 温度过高的危害,即高温危害温度过高的危害,即高温危害 一般意义上的高温危害,指农业生物因高温一般意义上的高温危害,指农业生物因高温出现超过其生长发育甚至生命活动的上限温度而出现超过其生长发育甚至生命活动的上限温度而导致伤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导致伤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另外,越冬作物在越冬季节里,冬季温暖,另外,越冬作物在越冬季节里,冬季温暖,就会生长发育一阵子,以后若遇到低温,往往会就会生长发育一阵子,以后若遇到低温,往往会发生障碍,这也是一种高温害,常称为暖冬害。
发生障碍,这也是一种高温害,常称为暖冬害 3 3、高温危害、高温危害农业生物热环境高温危害的机理高温危害的机理((1 1)) 当作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超过其正常发育所需温度的上限时,产生当作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超过其正常发育所需温度的上限时,产生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HPSHPS),抑制正常蛋白质合成抑制正常蛋白质合成2 2)引起蒸腾作用加强,水分平衡失调,发生萎蔫或永久萎蔫作物光)引起蒸腾作用加强,水分平衡失调,发生萎蔫或永久萎蔫作物光合作用下降而呼吸作用增强,同化物积累减少,生长速度反而降低合作用下降而呼吸作用增强,同化物积累减少,生长速度反而降低气温过高使番茄等果实着色不良,果肉松绵,成熟提前,贮藏性能降气温过高使番茄等果实着色不良,果肉松绵,成熟提前,贮藏性能降代;代;((3 3)土壤高温影响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整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土壤)土壤高温影响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整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土壤高温造成根系木栓化速度加快,根系有效吸收面积大幅度降低,根系高温造成根系木栓化速度加快,根系有效吸收面积大幅度降低,根系正常代谢活动减缓,甚至停止正常代谢活动减缓,甚至停止4 4)高温妨碍了花粉的发芽与花粉管的伸长,常导致落花、落果。
如在)高温妨碍了花粉的发芽与花粉管的伸长,常导致落花、落果如在高温下菜豆、茄果类易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高温给病高温下菜豆、茄果类易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高温给病害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害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生物热环境(二)植物逆境生理¡1.1.生物自由基与植物膜伤害生物自由基与植物膜伤害¡ 在逆境中,植物产生自由基在逆境中,植物产生自由基O O2 2- -、、OHOH- -、、- -O O2 2、、H H2 2O O2 2 ,,导致膜脂过氧化、膜差别透性丧失,引起一系列生导致膜脂过氧化、膜差别透性丧失,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代谢紊乱,使作物受到伤害理生化变化,代谢紊乱,使作物受到伤害¡ 自由基的特点: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实体,非常活泼;自由基的特点: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实体,非常活泼;不稳定只能瞬时存在;能够持续进行连锁反应只能瞬时存在;能够持续进行连锁反应农业生物热环境2、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1)自由基的产生:分子氧单电子还原产生;酶催化产生;生物物质自动氧化产生¡ 3O2 1O2¡ O2- HO2¡O22- HO2- H2O2e-e-农业生物热环境¡(2)自由基清除 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清除自由基的酶。
¡ 2O2-+2H+ H2O2+O2¡SOD中的Cu—SOD和 Zn-SOD又2个亚单位构成,每个含一个Cu2+和Zn2+,分布高等植物细胞质和叶绿体中Mn-SOD和 Fe-SOD分布细菌中细胞色素f、谷胱甘肽、抗坏血酸、Ve可直接消除自由基农业生物热环境六六、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技术、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技术 1 1、热量平衡方程、热量平衡方程 R R0 0 = Q= QS S + P + C + LE+ P + C + LE式中,式中,R R0 0是作用面的热量收支;是作用面的热量收支;Q QS S是作用面和土壤是作用面和土壤下层热量交换;下层热量交换;P P是作用面与空气层的热量交换;是作用面与空气层的热量交换;C C是冷空气平流的冷却作用或其它加热作用、空气垂是冷空气平流的冷却作用或其它加热作用、空气垂直混合所增加的热量等;直混合所增加的热量等;LELE是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是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所消耗的热量或水汽凝结所释放的热量腾所消耗的热量或水汽凝结所释放的热量农业生物热环境 任一分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热量平衡方程的变任一分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热量平衡方程的变动,导致土壤温度和近地气层温度的变动。
动,导致土壤温度和近地气层温度的变动 调节和控制田间热状况的根本途径,便是从调节和控制田间热状况的根本途径,便是从调节和控制上述方程各个分量入手,采取相应的调节和控制上述方程各个分量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措施,以增大受光面、减少反射、减少长波辐射增大受光面、减少反射、减少长波辐射增加土层热量传输能力增加土层热量传输能力,达到温度调控的目的达到温度调控的目的 2 2、调控原理、调控原理农业生物热环境 ((1 1)覆盖)覆盖 主要通过改变地面反射或吸收能力来增温主要通过改变地面反射或吸收能力来增温 覆盖物主要有作物秸杆、塑料薄膜、风障、覆盖物主要有作物秸杆、塑料薄膜、风障、积雪、土面增温剂和染色剂等试验表明,黑色积雪、土面增温剂和染色剂等试验表明,黑色覆盖物增温效果好,白色覆盖物则相反覆盖物增温效果好,白色覆盖物则相反 覆膜、塑料大棚和太阳能温室能更有效地够覆膜、塑料大棚和太阳能温室能更有效地够增温,并能形成特定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增温,并能形成特定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3 3、调控技术、调控技术农业生物热环境 灌溉改变农田热状况的原因:灌溉改变农田热状况的原因: ●● 降低地面反射率,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低地面反射率,提高空气湿度,增加热量平衡;热量平衡; ●● 增加土壤热容量,保温效果较好。
夏季增加土壤热容量,保温效果较好夏季灌溉可降温,冬季灌溉可增温,且日较差小灌溉可降温,冬季灌溉可增温,且日较差小 ((2 2)灌溉)灌溉农业生物热环境 ●● 燃烧燃烧 熏烟产生的烟幕削弱了下垫面的有效辐射;熏烟产生的烟幕削弱了下垫面的有效辐射;水汽在烟幕中的吸湿性粒子上凝结产生潜热;水汽在烟幕中的吸湿性粒子上凝结产生潜热;类似鼓风机的作用;物质燃烧产热使空气增温类似鼓风机的作用;物质燃烧产热使空气增温 ●● 鼓风鼓风 用鼓风机吹风,使上下空气混合,下层气温用鼓风机吹风,使上下空气混合,下层气温升高,从而能保护作物不受霜冻危害升高,从而能保护作物不受霜冻危害 ((3 3)加热)加热农业生物热环境 ●● 镇压镇压 增加土壤热容量,减少土壤孔隙,增加土壤增加土壤热容量,减少土壤孔隙,增加土壤上层水分,提高导热率上层水分,提高导热率 ●● 中耕、锄地中耕、锄地 使土壤疏松,增大受光面,增温;疏松土层使土壤疏松,增大受光面,增温;疏松土层热容量、导热率降低,增温明显;切断土壤上层热容量、导热率降低,增温明显;切断土壤上层的毛细管,减少蒸发,增温保湿。
的毛细管,减少蒸发,增温保湿 ●● 垄作垄作 增大受光面,减少反射,提高地温增大受光面,减少反射,提高地温 ((4 4)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农业生物热环境第五节 温室温度调节¡一、温室温度条件一、温室温度条件¡1.1.温室热交换原理温室热交换原理¡输入部分:输入部分:光能、地热、人工加热、灯光、土壤光能、地热、人工加热、灯光、土壤呼吸¡输出部分:输出部分:作物蒸腾、土壤蒸发、通风、对流散作物蒸腾、土壤蒸发、通风、对流散热、空气显热、土壤导热、光合作用消耗、长波热、空气显热、土壤导热、光合作用消耗、长波辐射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2.2.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2)管道加热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换气传热损失换气传热损失¡显热失热量计算:显热失热量计算:¡Qv=R×V×F(tQv=R×V×F(tr r-t-to o) )¡Qv—Qv—整个温室单位时间换气失热量;整个温室单位时间换气失热量;¡R-R-每小时换气次数;每小时换气次数;¡F—F—空气比热,空气比热,1.3KJ.m1.3KJ.m-3-3.℃.℃-1 -1 ; ;¡V—V—设施体积,设施体积,M M3 3。
农业生物热环境(4)覆盖材料热交换农业生物热环境 贯流传热贯流传热trABqtqcqtqitoqctr—温室内气温温室内气温to—温室外气温温室外气温qc-----对流传热对流传热qt------辐射传热辐射传热热贯流传热模式图热贯流传热模式图农业生物热环境贯流传热模型贯流传热模型 Q Qt t=A=Aw wh ht t(t(tr r-t-to o) )¡Q Qt t----------贯流传热量(贯流传热量(KJ.hKJ.h-1-1) )¡A Aw w--------温室表面积温室表面积(m(m2 2) )¡h ht t------热贯流率,热贯流率,(KJ.m(KJ.m-2-2.h.h-1-1.℃.℃-1-1) )¡t tr r——温室内气温温室内气温(℃)(℃)¡t to o——温室外气温温室外气温(℃)(℃)农业生物热环境热贯流率计算公式:热贯流率计算公式:¡ ¡h ht t=1/[1/(a=1/[1/(ar r+h+hr r)+d/)+d/λ+1/(aλ+1/(aroro+h+hroro)])]¡h ht t--------热贯流率热贯流率(KJ.m(KJ.m-2-2.h.h-1-1.℃.℃-1-1) );;¡a ar r、、a aroro、、h hr r、、 h hroro分别表示温室内外的对流传热分别表示温室内外的对流传热率和辐射传热率率和辐射传热率(KJ.m(KJ.m-2-2.h.h-1-1.℃.℃-1-1) );;¡d---d---材料厚度(材料厚度(m)m);;¡λ---λ---导热率导热率(KJ.m(KJ.m-2-2.h.h-1-1.℃.℃-1-1) ) 。
农业生物热环境各种物质的热贯流率各种物质的热贯流率种类种类规格(规格(mm)热贯流率热贯流率种类种类规格(规格(cm)热贯流率热贯流率玻璃玻璃2.520.92木条木条83.77玻璃玻璃3-3.520.8砖墙砖墙385.77聚氯乙聚氯乙烯烯单层单层23.01土墙土墙504.18聚氯乙聚氯乙烯烯双层双层12.55钢筋混泥土钢筋混泥土518.41聚乙烯聚乙烯单层单层20.92钢筋混泥土钢筋混泥土1015.90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5)长波辐射农业生物热环境(6)作物与土壤储存能量农业生物热环境(7)湿帘降温带走热量农业生物热环境((8 8)作物蒸腾消耗的能量)作物蒸腾消耗的能量农业生物热环境((9)日光温室墙体热流量)日光温室墙体热流量农业生物热环境二二. .温度调节温度调节1.1.保温措施保温措施((1 1)多层覆盖,减少贯流放热多层覆盖,减少贯流放热2 2)增大温室透光率增大温室透光率3 3)增加保温比保温比指土地面积与保护设)增加保温比保温比指土地面积与保护设施覆盖及围护材料表面积的比例施覆盖及围护材料表面积的比例4 4)设置防寒沟,防止地中热量横向流出。
设置防寒沟,防止地中热量横向流出农业生物热环境2 2、加温技术、加温技术¡((1 1)热风采暖:直接加热空气,停机后缺少保温)热风采暖:直接加热空气,停机后缺少保温性,预热时间短,适合各种温室性,预热时间短,适合各种温室¡((2 2)热水采暖:用)热水采暖:用60-80 ℃60-80 ℃热水循环,加热暖和,热水循环,加热暖和,余热多,预热时间长,需用配管,适合大温室余热多,预热时间长,需用配管,适合大温室¡((3 3)电热采暖:用电热温床线和电暖风加热,停)电热采暖:用电热温床线和电暖风加热,停机后缺少保温性,预热时间短,设备费用低,耗机后缺少保温性,预热时间短,设备费用低,耗电多,不经济电多,不经济农业生物热环境¡((4 4)辐射采暖:用液化石油气红外燃烧取暖)辐射采暖:用液化石油气红外燃烧取暖炉,停机后缺少保温性,可升高植物体温,炉,停机后缺少保温性,可升高植物体温,预热时间短,控制容易设备费用低,有预热时间短,控制容易设备费用低,有COCO2 2施肥效果施肥效果¡((5 5)火炉采暖:用地炉烧煤,用烟囱散热取)火炉采暖:用地炉烧煤,用烟囱散热取暖预热时间短,适合土温室,注意防止煤暖。
预热时间短,适合土温室,注意防止煤气中毒农业生物热环境农业生物热环境3.3.降温措施降温措施¡((1 1)遮阳降温遮阳降温¡((2 2)屋顶喷水淋降温屋顶喷水淋降温¡((3 3)蒸发冷却法:湿帘排气法、细雾喷散法蒸发冷却法:湿帘排气法、细雾喷散法¡((4 4)通风换气降温通风换气降温农业生物热环境 谢谢!农业生物热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