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最新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题库及答案【有一套】.docx
92页2022年最新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题库及答案【有一套】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1、某教师选择曹禺的《北京人》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答案】: B 2、教学某版教材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提及本篇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自传文体的认识,教师举出以下示例下列适合举例的是( )A.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B.高尔基《在人间》C.汪曾祺《端午的鸭蛋》D.冯骥才《俗世奇人》【答案】: B 3、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口语交际教学”展开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用信息B.教师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能力C.教师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不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表达真情实感D.学生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文稿,运用电子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答案】: B 4、教学《荷塘月色》,为了让学生理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修辞手法,教师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B.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却总得粜出C.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D.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答案】: D 5、教师教学完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后,对课后的“词义和语境”部分进行了拓展学习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词语本义的理解,教师举出下列例子,其中的加点词在句中表示本义的是( )A.她带着个孩子嫁过来,大家都说她带了个大包袱B.老一辈的人渐渐都不在了,现在需要我们年轻人挑大梁C.在这狭隘的山道里,他想挪一步都很难D.这昏宫生怕丢了乌纱帽,一句话都不敢说【答案】: C 6、教师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左右皆呼万岁”一句中存在古今异义词,强调学生应关注并整理、总结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下列学生整理的句子,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是( )A.奚惆怅而独悲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C.列坐其次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答案】: A 7、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具有同一形象特点的人物的作品下列作品符合推荐要求的是( )A.《家》——高觉民B.《雷雨》——鲁大海C.《阿Q正传》——赵太爷D.《水浒传》——林冲【答案】: C 8、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下列不适合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答案】: D 9、阅读某写作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发挥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B.认真思考辨析作文立意,学会在作文中使用正反事例C.传统意义上的作文立意,并不完全都属于正确的立意D.将严谨思维运用于写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创新立意【答案】: D 10、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C.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D.多媒体可以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有所弥补,激发学生兴趣【答案】: C 11、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 D 12、某教师在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时举出了以下例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这题实在错得冤枉”!他恨得跺了一下脚说,“下次再不能‘大意失荆州’了B.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学部分)》英国汉默顿编著,何宁翻译,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C.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D.巴金先生对历史的反思主要贡献于80年代,也就是他写作“随想录”的时代我们不能离开那个时代背景来理解“随想录”答案】: C 13、在讲授《苏武传》一文时,教师指出苏武是作者主要赞颂的人物形象,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并列举很多有关民族气节的诗句下列哪一诗句与此民族气节相关(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志不强者智不迭,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 C 14、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答案】: C 1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拓展,其目的是为能领会同一题材的文章的特点B.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C.通过这一专题活动,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积累D.引导学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自主选择阅读,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阅读与鉴赏要求【答案】: A 1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答案】: B 17、教师在讲授借代这一修辞是,想给学生举一些古诗文中的例子,下列合适的是( )。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答案】: A 18、阅读《背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A.运用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基调的了解B.导入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新的教学理念C.导人中互动较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见解,但不够简洁D.学生通过导人环节,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答案】: C 19、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下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答案】: C 20、阅读《蜀道难》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课文B.语文教学内容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小而深”C.诗歌教学强调反复诵读,朗读是培养语文语感的重要方式D.语文教学需善于利用注释及其他助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答案】: A 21、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必然的选择B.阅读策略关注的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C.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D.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就能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答案】: D 22、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
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 23、随着网络的普及,语文教学也逐渐开始在各个方面采用网络教学然而,有些教师却不以为然以下四位教师关于网络教学的评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制力差,故不应把网络引入教学B.网络教学是新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故我们应大力提倡,并且每一位老师都应尽快实现全面网络教学C.网络教学有很多优势,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上搜寻教学资料,至于学生,网络对其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D.网络教学虽然有不少副作用,但是只要教师控制得当,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很多有利于学习的资源【答案】: D 24、阅读完高中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后,有学生反映对海明威的小说很感兴趣,请教师推荐几部海明威的其他作品。
下列作品中,不适合推荐的是( )A.《永别了,武器》B.《老人与海》C.《百年孤独》D.《太阳照样升起》【答案】: C 25、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答案】: C 26、新学期伊始,语文教师借秋景渐浓,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下列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的是(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