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92659806
  • 上传时间:2024-09-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54.50K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内容一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二 其他消费理论三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及变动四 乘数理论五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决定及乘数六 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及乘数七 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 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n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n仅包括产品市场而且价格不变的短期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n本章了解产品市场问题主要讨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如何决定经济社会的均衡收入水平 第一节第一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 一、一、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n非线性消费函数(见非线性消费函数(见p25,图,图3-1))       C=C(Y)n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是收入的函数n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量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量n随着收入增加,消费顺次经过大于收入(入随着收入增加,消费顺次经过大于收入(入不敷出)、等于收入、(收支相抵)、小于不敷出)、等于收入、(收支相抵)、小于收入(有储蓄)收入(有储蓄)n45°线表示,线上任意一点纵轴和横轴量相线表示,线上任意一点纵轴和横轴量相等。

      等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n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C/∆Y=dC/dY(0< MPC< 1)n经济意义:MPC体现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n数学关系:MPC是消费函数的斜率n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增加,人们虽然增加消费,但是,所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相比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基本心理规律n增加的消费越来越少,意味储蓄比例递增,如果没有相应投资吸纳储蓄,表示消费不足加上投资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线性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n短期中,MPC比较稳定,可以把它视为常数(b)n线性消费函数:C=a+bY 其中: a=截距=自发性消费 ,收入为零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进行的消费 b=MPC=斜率n例如:C=300+0.75Y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n平均消费倾向(APC): APC=C/Y=a/Y+bnAPC表示消费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相连所成射线的斜率n APC> MPC;nAPC递减:MPC递减,因此APC递减nAPC可以体现消费和收入的基本关系: APC = 1,C=Y; APC>1,C>Y; APC < 1,C

      n 随着收入增加,A/Y越来越小,说明APC逐渐趋近MPC注意:这里只讨论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假定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不变 二、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 0YS-aS = -a + ((1-b))Y• 收支相抵点收支相抵点注意:收入不用于消费注意:收入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的部分就是储蓄!•  S=S(Y)(非线性)(非线性)•  根据根据Y=C+S   S=Y-C    由于由于C=a+bY    所以有所以有线性储蓄函数线性储蓄函数::        S = -a + ((1-b))Y•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MPS=∆ S/∆ Y=dS/dY=1-b•  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APS=S/Y•  随着收入增加,随着收入增加,MPS递增,递增,    所以所以APS递增且逐渐趋递增且逐渐趋MPS借钱表现借钱表现为负储蓄为负储蓄 储蓄(储蓄(S)函数)函数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0CY0SYY≡CC=a+bYaY=C• S=-a+((1-b))YC > YC 

      • 平均或边际平均或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倾向递减即为平均或边际即为平均或边际储蓄倾向递增储蓄倾向递增•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互为补数,,    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Y=C+S• 由由Y=C+S,可以证明:,可以证明:    APC+APS=1    APS=1-APC    APC=1-APS• 由由 ∆ Y=∆ C+∆ S ,可以证明:,可以证明:    MPC+MPS=1    MPS=1-MPC    MPC=1-MPS-aY0• 负储蓄负储蓄 第二节第二节  其它消费理论其它消费理论n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n消费者根据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棘轮效应;示范效应n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n根据长期收入在整个生命周期安排消费,保持一生消费水平稳定n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 n计划总支出(AE) -消费和计划投资之和: AE=C+I=a+bY+I=A+bY n计划投资(I) -企业计划进行的投资。

      与之 相对应的有企业非计划存货投 资(IU),它是企业因卖不 掉产品被迫增加的存货n均衡收入均衡收入-现实收入和计划总支出相等时的收入水平:-现实收入和计划总支出相等时的收入水平:Y=AE    它是图中它是图中E点对应的点对应的Y00AEYICAEY=AE•Y0AE截距A=a+I AE斜率=b     第三节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计划总支出、计划投资和均衡收入一、计划总支出、计划投资和均衡收入E 0AEY二、二、 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凯恩斯模型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凯恩斯模型 n总支出分析(收入-支出分总支出分析(收入-支出分 析)析)当Y1A > AE时,IU > 0,企业将减少产出当Y2H < AE时,IU < 0,企业将增加产出当Y0=AE时,IU=0,企业倾向于维持原有产出,从而实现原有产出注意:这里描述的是市场机制(存货调节机制)自动调节实现总供求均衡的过程AE=A+bYAAY1HY2AE≡ Y凯恩斯交叉曲线凯恩斯交叉曲线无论三部门还是四部门,均衡的实现都是如此!IU > 0IU < 0•EY0  储蓄投资分析方法储蓄投资分析方法n此方法说明不均衡的原因不均衡的原因 及及均衡实质均衡实质。

      n当现实产出为Y1时:I< S表明计划总支出小于产出,AB为非计划投资,企业减少产出n当现实产出为Y2时:同上相反n当现实产出为Y0时:I=S,表明计划总产出等于产出,非计划投资=0,企业维持现有产出,Y0为均衡产出0S,IYIS-aY0•EAY1B均衡的实质是均衡的实质是I=SS < IIU < 0S > IIU > 0Y2H 如上例:如上例:对于:对于:C=1000+0.8Y   I=600亿美元亿美元     有:有:Y0=8000  当:当:△△I=100   从而:从而:I=700时,时,  有:有:收入增加收入增加500美元美元 ➣➣ 两种分析方法的关系两种分析方法的关系0AEYAE=A++bYA=a+I•E0I、SYIY0S-aY1Y2•EAE > YS > II > SY > AE总支出分析法利用总收入总支出分析法利用总收入和总支出变量分析均衡收和总支出变量分析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过程,说明入水平的决定过程,说明市场机制调节实现总供求市场机制调节实现总供求均衡的过程以及均衡实现均衡的过程以及均衡实现的条件:的条件:Y=AE储蓄投资分析法利用总收储蓄投资分析法利用总收入中的储蓄变量和总支出入中的储蓄变量和总支出中的投资变量分析均衡收中的投资变量分析均衡收入水平的决定过程,说明入水平的决定过程,说明总供求不均衡的原因是储总供求不均衡的原因是储蓄不能够等量地转化为企蓄不能够等量地转化为企业的计划投资,而总供求业的计划投资,而总供求均衡的实质是:均衡的实质是:I=S。

      ➣➣ 均衡收入公式均衡收入公式其中:其中:A=a+I已知:已知:C=1000+0.8Y   I=600亿美元亿美元   求:求:Y0∵∵Y=AE是均衡收入(是均衡收入(Y0)实现条件)实现条件     AE=C+I=(a+bY)++I     Y=(a+bY)+I=(a+I)+bY=A+bY元 0YS、II0S0-a0I1•E1Y1•E0Y0S1-a1•E2节俭是美德节俭是美德还是罪过?还是罪过?储蓄水平下降,储蓄水平下降,S曲线水平右移曲线水平右移-自发性变量作为自发性变量作为外生外生    变量变量使函数的截距发使函数的截距发    生变化,表现为整条生变化,表现为整条    曲线的水平变动曲线的水平变动--I水平水平提高提高((A变大),变大),    均衡均衡收入增加收入增加--S水平水平下降下降(意味着(意味着a变变    大从而大从而A变大),均衡变大),均衡    收入增加收入增加➣➣自发性变量(自发性变量(A))的变动的变动三、三、 均衡收入的变动均衡收入的变动 ➣➣ MPC或或MPS的变动的变动n这一变动引起AE曲线或S曲线斜率变动nMPC变大或MPS变小,n均衡收入增加。

      n经济含义是:MPC变大或MPS变小,每增加一单位收入和原来相比,用以消费支出的部分增加,消费带动产出,使均衡收入增加0AEY-aMPS=0.20YI Y0●E0MPS=0.1Y1●E1b=0.8A● E0b=0.9●E1               第四节第四节  乘数理论乘数理论一、乘数概念一、乘数概念n乘数概念:自发性支出增加带来GDP的成倍增加∴∴ ∆ Y=K× ∆A乘数是一个系数(倍数)!乘数是一个系数(倍数)!     C=1000+0.8Y      I=600亿美元亿美元  ∆ Y=100/(1-0.8)=500     当当∆ I=100自发性支出增量自发性支出增量∆GDP 二、乘数原理及乘数效应二、乘数原理及乘数效应n• 根据乘数一般公式,可以有投资乘数:• 设:设:MPC==0.8     则动态均衡形成过程如下:则动态均衡形成过程如下:➣➣ 投资乘数及原理投资乘数及原理• 乘数原理的乘数原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投资支出:投资支出↑→投资品供给投资品供给↑                                            → GDP等额等额↑→→ • 这是一个外生变量打破原有均衡后实现新均衡的过程。

      这是一个外生变量打破原有均衡后实现新均衡的过程• 实现新均衡的条件:实现新均衡的条件:∆I==∆S(注入等于漏出)(注入等于漏出)5004001100100802051.212.840.9610.24280364451.2100100(注入)(注入)(漏出)(漏出)追加的投资=追加的储蓄追加的投资=追加的储蓄⋮ ⋮ ⋮ ⋮ ⋮ ⋮ ⋮ ⋮ ∆C → 0∆Y → 0轮次轮次∆I ∆Y ∆C ∆S 6416 ➣➣ 乘数原理基本思想乘数原理基本思想n 企业投资支出增加(∆I=100),经济中将增加供给品,从而使收入( GDP)等量增加( ∆Y=100 ) ;收入增加会使家庭消费按照既定的MPC (b=0.8)增加(∆C) ,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投资需求增加(∆I)一样,等量的消费带来等量的收入,如此循环,直到经济再一次处于均衡(更高水平的新均衡) • 根据前面提到的例子有:根据前面提到的例子有:  ∆ Y=∆ Y1+∆ Y2+∆ Y3+∆ Y4++⋯ ⋯    ∆ Y=100〔〔1++0 .8+0.82+0.83+ ⋯ ⋯〕〕=100 ×5=500➣➣ 乘数基本公式乘数基本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q0+q1+q2+⋯ +qn-1=1-0.8n1-0.81-qn1-q=10.2= 5•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  ✦✦ MPC越大越大,乘数越大乘数越大;     MPC=0, KI=1; MPC=1, KI=∞  ✦✦ 0<<MPC<<1,所以收入增量递减所以收入增量递减(100×0.8n)趋于零。

      趋于零∴∴ KI=1+MPC+(MPC)2+ ⋯ ⋯ =1/(1-MPC) =1/(1-b) ➣➣ 又一种推导方法又一种推导方法乘数乘数=漏出倾向的倒数漏出倾向的倒数,是可以推广的一般公式是可以推广的一般公式根据:根据: Y=1(1-b)×AΔY=1(1-b)×ΔAΔYΔA1(1-b)=KI=ΔYΔI1(1-b)=1MPS=➜ K=ΔYΔA1(1-b)=1MPS=1漏出倾向漏出倾向=可以推广的一般公式:可以推广的一般公式:➜ ➣➣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0AEYAE=A0+0.8Y• E01000AE=A1+0.9Y•E22000∆Y==100×[1/(1--0.8)]=500100AE=A1+0.8Y∆I•E11500∆Y==100×[1/(1--0.9)]=1000• 自发性支出的增加自发性支出的增加    带来的均衡带来的均衡收入放收入放   大大的增加就是乘数的增加就是乘数   带来的效应带来的效应•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或边际储蓄倾向越或边际储蓄倾向越   小,小,乘数效应越大乘数效应越大• 乘数效应只有在乘数效应只有在资资   源闲置源闲置条件下存在条件下存在。

      • 乘数效应是乘数效应是双刃剑双刃剑,,   投资资金,收入增投资资金,收入增   加若干倍;投资减少,加若干倍;投资减少,   收入减少若干倍收入减少若干倍注意:若没有注意:若没有外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增加,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就不是乘数效应的结果的增加就不是乘数效应的结果 例题例题 2. 假设某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假设某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投资为50    (单位:亿美元),说明:(单位:亿美元),说明:    ①①均衡的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的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    ②②当实际收入为当实际收入为800时,求企业非意愿投资为多少?时,求企业非意愿投资为多少?    ③③若投资增至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均衡收入试求增加的均衡收入    ④④若消费函数变为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投资仍为50, 均衡的国民收均衡的国民收        入、消费和储蓄,并和(入、消费和储蓄,并和(1)比较,说明产生区别的原因比较,说明产生区别的原因 1. 设消费函数为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说明收入为,说明收入为1000时的时的MPC、、     APC、、MPS、、APS,并说明,并说明MPC和和APC、、MPS和和APS     的关系。

      的关系 0AEYAE=A++bYA=a+I+G•E0I、SYY0Y1Y2AE > YT > GG > TY > AES-a+TI+G•En• 均衡收入决定条件n 由: 总支出(总需求)AE=C+I+G n 总收入(总供给)Y= C+S+T n AE = Y ➜ C+I+G = C+S+Tn S+T= I+G ➜ T-G=I-S n 政府收支差额=投资储蓄差额n• 均衡收入决定过程仍然通过存货调节机制,实现均衡收入     ➣➣ 均衡收入的决定均衡收入的决定 第五节第五节  三部门中的均衡收入决定及乘数三部门中的均衡收入决定及乘数一、三部门中的均衡收入决定一、三部门中的均衡收入决定 ➣➣ 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函数之间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函数之间的关系n 两部门消费函数由全部收入(Y)决定: C=a+bYn三部门消费函数由个人可支配收入(Yd)决定: C= a+b(1-t)Y-bTa+bTrTA=总税收总税收 T =净税收=净税收t=边际税率=边际税率Ta=定量税=定量税Tr=转移支付=转移支付C=a++bYdYd=Y-TT=TA-TrTA=Ta+tY    —税收函数税收函数 ➣➣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公式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公式n根据:AE=C+I+G 当当t=0时时b(1-t) < b,意味着税率的存意味着税率的存在,使消费倾向变小!在,使消费倾向变小!((t≠ 0))= a+b(1-t)Y-bTa+bTr+I+G=A+b(1-t)Y 当当 Y=AE(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总支出)时,达到均衡。

      时,达到均衡 n• 调整政府支出,改变 G、Tr 、 Ta(A外生变量变化,t不变)n• 改变税率t,(内生变量变化,G、Tr、 Ta不变) 0AEY0YS、、T、、G、、IY1•E1I+G1S+Ta10YS、、T、、G、、I•E2S+Ta2降定量税降定量税→可支可支配收入增配收入增→消费消费增增→储蓄少储蓄少→总总需求增需求增→ Y增增G1、、Tr1、、Ta1•E1Y1AE=A++b(1-t) YY1I+G1•E1S = -a + 〔〔1-b(1-t) 〕〕Y•E3I+G2∆GG2、、Tr2、、Ta2•E2Y2Y2Y2•E2t降降→可支配收入增可支配收入增→消费增消费增→储蓄率储蓄率1-b(1-t)降降→总需求增总需求增→Y增增∆AG ↑ Tr↑二、二、 均衡收入的变动均衡收入的变动 三、三、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根据均衡公式根据均衡公式:注意: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得自发性支出的增减,可以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地注意: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得自发性支出的增减,可以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减,从而引起经济较大波动;但由于税率存在,使得乘数的作用减弱,自增减,从而引起经济较大波动;但由于税率存在,使得乘数的作用减弱,自性发总支出(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影响的程度降低,也使经济中性发总支出(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影响的程度降低,也使经济中 的的波动减弱。

      这种起到自动稳定经济作用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波动减弱这种起到自动稳定经济作用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均影响可支配收入)被称为税-均影响可支配收入)被称为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经济中一种自动调节机制-经济中一种自动调节机制税率作为漏出倾税率作为漏出倾向使乘数变小向使乘数变小•  政府政府购买购买支出的变动所引起支出的变动所引起 的均衡国民的均衡国民收入收入变动的倍数变动的倍数➣➣ 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  指政府税收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指政府税收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可以对可以对Ta求偏导求偏导:: ➣➣ 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收入变动的倍数变动的倍数•  计算过程和公式和上题中计算税收乘数一样,只是转移计算过程和公式和上题中计算税收乘数一样,只是转移   支付乘数的符号和税收乘数相反支付乘数的符号和税收乘数相反(为正),因为转移支为正),因为转移支   付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以付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以KTr表示:表示:  ➣➣ 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在转移支付中有在转移支付中有b(1-t) ∆Tr    作为消费支出增加总需求作为消费支出增加总需求,而而    [1-- b(1-t) ] • ∆Tr部分作为部分作为储蓄并不形成总需求。

      储蓄并不形成总需求• 假设:假设:b=0.8  t=0.25  则:则:KG> KTr 、、 KG > KT等量增加政府购买比等量增加政府购买比减税和增加转移支付减税和增加转移支付的乘数效应大这是的乘数效应大这是什么道理呢?什么道理呢?AE=a+b(1-t)Y-bTa+bTr+I+G ➣➣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税收和购买同时以相同的量增加或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税收和购买同时以相同的量增加或     减少时减少时,收入变动对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的比率收入变动对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总是指平衡预算总是指△△T=△△G(假定假定Tr不变不变),而收入的变化,而收入的变化    总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总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Y=△△C+△△I+△△G    假定投资不变即假定投资不变即△△I=0.则.则△△Y=△△C+△△G,而,而    △△C=b△△Yd=b(△△Y-△△T),, 其中其中△△T=△△G,因此有:,因此有:    △△Y=b(△△Y-△△T)+△△G=b(△△Y-△△G)+△△G    △△Y(1-b))=△△G(1—b) ➣➣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KB=KG+KTt==0时时t≠ 0时时经济意义:经济意义: ∆Y= ∆GKG+∆TkT= ∆G 增加增加∆G 又漏出又漏出∆T,,   从而使收入等量增加。

      从而使收入等量增加• 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 第六节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决定及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决定及乘数一、一、 均衡收入的决定均衡收入的决定 均衡实现的条件 总支出(总需求)总支出(总需求)AE= C+I+G+(X-M)总收入(总供给)总收入(总供给)Y= C+S+T  当当 AE = Y   达到均衡达到均衡  即:即: C+I+G+(X-M) = C+S+T      ➜➜ I+G+(X-M)=S+T   ➜➜ S-I=(G-T)+(X-M)这里这里,不要求每一个对应量相等不要求每一个对应量相等,只要求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只要求满足上述条件即可 ➣➣ 均衡实现过程均衡实现过程当当S==I、、G=T时,时,若若X≠ M,也可以,也可以引起国内总供求失引起国内总供求失衡此时,国内市衡此时,国内市场通过场通过存货调节机存货调节机制制进行产出调整,进行产出调整,实现均衡实现均衡0YAEY1Y2AY0•E0AE=C+I+G+(X-M)X > MM > X ➣➣ 均衡收入公式均衡收入公式当当 Y=AE(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总支出)时,达到均衡。

      时,达到均衡则净出口函数为则净出口函数为:: X-M=X-(Ma+mY)总支出:总支出:AE=C+I+G+(X-M)                    AE=C+I+G++(X-M)其中:其中:M=Ma+mYMa为自发性进口为自发性进口X为外生变量为外生变量m=∆M/∆Y=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比较:比较:AE =A+b(1-t)YAE = A+[[b(1-t)-m]]Y=a +I+G+ bTr-bTa+X-Ma+b(1-t)Y-mY= A+[[b(1-t)-m]]Y截距截距斜率斜率 各因素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各因素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n I、G、Tr 、X↑ ⇒ 需求↑⇒ Y ↑ n Ta 、Ma↓ ⇒ 消费↑⇒ 需求↑⇒ Y ↑ n t ↓⇒ 消费↑⇒ 需求↑⇒ Y ↑ n m ↓⇒ 消费↑⇒ 需求↑⇒ Y ↑ ()mt1b1Ma-XbTa-bTr GI  aY+--++++= 二、均衡收入的变动与乘数二、均衡收入的变动与乘数n自发性变量中的任何一个量的变动都会引起收入变动新因素是(X-M),政府可以通过对外经济政策调整净出口来调整均衡收入。

      0AEYAE1•E1A1Y1E0AE0A0Y0•净出口增加使外净出口增加使外国对本国商品的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总支需求增加,总支出水平提高,国出水平提高,国内产出增加内产出增加➣➣ 均衡收入的变动均衡收入的变动 ➣➣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均衡收入决定及变动机制:均衡收入决定及变动机制:进口倾向(进口倾向(m)作为)作为漏出倾向使漏出倾向使AE斜率变斜率变小小,使,使乘数变小乘数变小1.均衡收入决定是自发的市场调节过程通过存货调节机制使均衡收入决定是自发的市场调节过程通过存货调节机制使2.均衡收入变动均衡收入变动由外生变量引起,其可由政府行为等其他因由外生变量引起,其可由政府行为等其他因      素引起变动但之后新均衡形成仍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调节素引起变动但之后新均衡形成仍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调节机制过程,通过一系列产出的增加或减少来满足一系列支机制过程,通过一系列产出的增加或减少来满足一系列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最终形成新的均衡出的增加或减少,最终形成新的均衡产出=总支出,实现均衡产出=总支出,实现均衡  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n 均衡产出是总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总支出(AE)正好能被全部购买的产出(Y或GDP)。

      n充分就业产出也称为潜在GDP,是指在技术条件既定前提下,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时所能够生产GDP潜在潜在GDPGDP** == π**    L**    h**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10元/小时元/小时20人人× 8小时/人小时/人× = 1600元元= GDP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数量充分就业时每人每充分就业时每人每年正常工作小时数年正常工作小时数   GDP缺口、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缺口、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nGDP缺口:均衡收入( Y0)与潜在( Yf)的差额 GDP缺口= Yf - Y0n通货紧缩缺口:实际总支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潜在)总支水平时出现的缺口n通货膨胀缺口:实际总支出水平超过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总支出水平的缺口 0AEY几个概念关系及图示说明的问题几个概念关系及图示说明的问题A0AE0E0Y0•A1AE1E1Yf•A2AE2E2Y1•企业是否有企业是否有被迫存货被迫存货投资,是判断宏观经投资,是判断宏观经济是否正常的标准,济是否正常的标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均衡收入不一定是充分均衡收入不一定是充分   就业的收入。

      市场机制就业的收入市场机制   自发调节可以实现总供自发调节可以实现总供   求均衡,但是不能在短求均衡,但是不能在短   期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期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   即存在市场失灵,这个即存在市场失灵,这个   问题需要由政府采用经问题需要由政府采用经   济政策调节济政策调节• 乘数为政府实现充分乘数为政府实现充分   就业,通过的财政政策就业,通过的财政政策   调节经济,提供了重调节经济,提供了重    要工具 问题问题n(1)如果有1000亿元的 GDP紧缩缺口,消除它需要考虑什么因素?(∆Y=K∆A)n(2)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的GDP是什么样的GDP? 学习本章之后,你应当能:n① 解释总支出是如何决定的n② 解释当物价水平固定时,实际均衡GDP如何决定和变动n③ 解释乘数原理n④ 解释税收和进口如何影响乘数n⑤ 解释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正常的标准 作业(1)乘数的国际差别国家国家b((MPC))tm美国美国0.90.30(GDP的的30%是税%是税收收)0.05(进口进口GDP的的5%%)德国德国0.90.370.20瑞士瑞士0.90.550.26问题:问题:￿￿￿￿￿￿￿￿①计算各国乘数计算各国乘数￿￿￿￿￿￿￿￿②乘数差异说明了什么宏观问题?乘数差异说明了什么宏观问题? 作业(2)我国1988年财政收入政策实际效果分析n 1998年,为了启动经济,政府发行1000亿国债,进行了政府投资。

      当年b=0.6 , ①乘数是多少?￿￿￿②实际收入增加多少?n增加税收( △T )=1000亿n问题:￿￿￿③为什么乘数和实际收入比没有增加税收时少?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