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墨的方法.doc
7页古代制墨的措施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纪述制墨的措施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措施有具体的论述墨烟的原料涉及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他占十分之一 烧油取烟法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引苏东坡诗《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说是扫灯烟制墨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云麓漫钞》卷第十) * 明《天工开物》记载的烧油取烟法: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每一位纯熟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白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烧松木取烟法 在地上搭长十几丈(1丈=3.3米)长的竹棚,用纸和草席密封,竹棚和地面联接处,用泥土密封。
竹棚上每隔一段开一种烟孔,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 斩取松木必须将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让松香流净,即便残留一点松香,烧出的松烟,质量不好将松木斩块堆入竹棚,从竹棚前端点火,连烧几天,松烟从竹棚前端向竹棚后端弥漫,待冷却后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烟从竹棚后段刮取的松烟叫清烟质量最佳,供优质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烟,叫“混烟”,用做一般墨;前段刮取的松烟叫“烟子”,供印刷用 墨烟解决 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措施: * 筛选法: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 沉淀法: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一般涉及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多种香料、药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多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 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 将墨团提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一得阁墨汁制作工艺、特色?《徽州府志》记载,清康熙巡视江宁,曹素功进献宝墨,康熙试用后深为赏识,特赐曹氏「紫玉光」三字。
嘉庆年间,朝廷又召曹氏进京特制御墨顺治三年,曹素功由歙县迁至上海,从开业到1956年,曹氏历经十三代,绵延三百近年 也是清朝,同治年间,徽州文人谢松岱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十年寒窗东流水,谢松岱觉得最主线的因素就是磨墨化费了太多的时间而耽误了答卷谢松岱想,如果可以制造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是省时又是省力,不是「一艺足供天下用」吗?这是一得阁的来历,这一年的科举,使清朝少了一种进士,使我们文化历程中,多了一种发明家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100近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种姓谢名松岱 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她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 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通过多次实验,她 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她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似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 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 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谢氏身后 无子在她去世后来,店铺传给学徒后来,“一得阁”名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都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
特点:具有浓度高、色泽深、墨迹光亮、写后易干、合适拓等特点,经出名画家、书法家试墨,效 果较好 工艺:“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老式工艺 精细加工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 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中国的水墨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它的特点是运用水墨的浅深浓淡来体现多种事物所具有的光与色施用水墨,大体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度,古代的画论上称作墨“彩”水墨画在多种多样的中国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中国人使用墨作为书画的物质材料来源很早,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是不是用墨画的姑且不谈,其他如敦煌一带出土的用墨写的汉代简札(“流沙坠简”有影印本),吐鲁蕃附近出土的“木乃伊”被服白绸上用墨写的东汉初年的年号(有印本),晋唐以来各家的墨迹等等都是研究这个问题最佳的例证中国墨具有如下各特点: 一、用毛笔书画无论毛的软硬,一律保持运笔的灵活,不粘、不涩、不滞 二、通过若干年,对于木、绸、纸、绢等物质不发生腐蚀作用 三、墨色经久不消退不变化 四、遇日光或热,仍保持黑色。
五、画在纸或绢上,就是画得细如游丝,再经水染,也不动摇,不渗晕有强韧的凝集附着力量 “汉宫仪”上说:“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隃麇是地名,在今陕西开阳县东.是汉代松烟及墨的产地后汉许慎作的“说文”上说:“墨者黑也,松烟所成土也汉末三国时,皇象论墨说“多胶黝墨”根据这些古文献的记载已可证明起码在纪元前二百近年——已经在隃麋这地方,用松烟制成“大块”、“小块”的墨在许慎只说“松烟所成土”到了皇象,才阐明因此制成为“大块”“小块”的是“多胶”的缘故 东魏(第六世纪)贾思勰作的《齐民要术》里,论述了制墨的措施这是记述有关劳动人民如何造墨的最早的文献,书上说:“……好醇烟捣讫,以细绢节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此物至轻微,不适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按指醇烟)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木岑,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如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如下鸡子白、去黄、五颗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引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适宜泽(就是说宁可稠不可稀)捣三万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由这一段记述里.已可看出发明墨的过程非常复杂,是劳动发明的成果到了唐代后来有关制墨的“佐料”(烟炱为主,多种药物为佐。
)有了变化唐代是用木皮、皂角、胆矾、马鞭草、醋、石榴皮水、犀角粉、藤黄、巴豆;宋代由于不光用松烟(自五代时起,制烟炱的地方,已由易水地区渡过长江,转移到了徽州黄山)重要是用油烟(桐油一斤,烧得“上烟”一两有余除上述“佐料”外,还加生漆、牛角胎、猪胆、鲤鱼胆、白檀、丁香、龙脑、地榆、五倍子、黄莲、紫草、茜根、黑豆、苏木、胡桃、乌头、牡丹皮、 子仁、青黛、朱砂等“佐料”,元明对于“佐料”,没有记载,只明程君房制墨减为十五六种“佐料”元明对于制烟炱,都着重用油烟,除桐油外,尚有用清油(江南乌臼树子制的油)、麻油、猪油的又有用败漆烧烟的叫“漆烟”以上并见东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宋晁以道《墨经》、宋李孝美《墨谱》、明沈继孙《墨法集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下同) 烟炱也有好坏——无论松烟、油烟、漆烟——凡烟炱都是用窑烧成的烧成烟炱,接近火的叫“身烟”,属下品;在窑中间的叫“顶烟”,属中品;距离火最远,在四边,在窑顶上的叫“上烟”、“头烟”或“顶烟”,是上好的醇烟,属上品目前我们买墨时,在墨块的上一头.有的写“松烟”,有的写“漆烟”,这是烟炱原料的区别有的写“顶上”或“顶烟”,有的写“贡烟”(贡是说,上好的烟炱,作为“进贡”给“皇上”用的。
),有的写“超贡烟”;这些都是制墨家说她的墨是用上品的烟炱制成的次些的写“选烟”,绝没有写“身烟”“顶烟”的目前徽州的胡开文曹素功墨铺所售出的墨.仍然用这些“顶”、“上”、“贡”、“选”等烟来作为墨质好坏的标志 制墨另一种重要成分是阿胶、黄明胶等动物胶我们历代制墨专家,都主张用陈年(唐张彦远说兑用颜料、要用“百年传致 (阿胶)之胶”)而又清轻的动物胶制墨如果用新制成的胶,而又不加鸡子白、木岑木皮、丁香、乌头、石籀皮酸,那么,这墨制成,就容易弯曲、碎制和发臭 选购用墨 清代制墨,墨工增长了捣杵的次数(十万杵),减少了:“佐料”减少的都是什么“佐料”,不清晰)同步又设立了“官烟广”属 “江宁织造”(官签名)光绪初年才撤销御制墨”,只有玄烨(康熙)的“内殿轻煤”、 “乌玉 ”、“耕织图御诗墨”(均墨名)和弘历(乾隆)的再合墨(取明代碎墨掺入新烟再制)好些;但是用来作画,还须用同治或光绪初年的墨,两种兑研使用,在渲染上方不渗晕,在目前为画中国画选购用墨,一方面要注意下面的几点: 一、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漆和桐油(制烟炱原料)大量出口,同步又轻入了美国的“气烟”替代国产的一切烟炱它的成分是含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色度胜于一切烟炱。
1880年后来,制墨家徐徐使用它这种墨宜于在生纸上画写意画,如在熟纸或绢上工细勾染,容易渗墨 二、胡开文、曹素功等厂家目前仍在制墨售墨,发售时根据重量和烟料的成分来订价格,她们也有按照旧式模型制成的新墨 三、选购墨时,先要看它是不是细腻滋润,再看它泛不泛蓝或紫的光,不泛蓝光紫光的是次墨然后再看“漱金”、“填青”的真假新旧,再看它的形式和花纹,如果,看它不细致,显露着模型的木纹,不滑腻,不滋润,抚摸着有轻飘飘的粗糙的感觉,那一定是粗制滥造,减料偷工的次货,至于有无年款和制墨人是哪一家还在另一方面 四、作画不同于写字,写字用的墨,只要乌黑有泽即可,作画特别是水墨画,工细的人物画和花鸟画这一方面规定墨要浓的真浓,黑要真黑不泛灰黯;淡要真淡,凝集力、附着力强大,用色或水去渲去染,不渗,不晕,不散因此,墨不适宜专用年月太远的旧墨旧墨有的是胶失效,有的是受了潮湿,已泛出灰白色的粉霜 五、近来用洋烟炱制的墨.在黑的色度上看.是比其他烟炱所制成的墨要黑某些但是从它之淡的色度上看,仍不能做到清而有神——“入骨”这大概是杵数减少的缘故 作者学画所预备的墨,一种是松烟墨(曹素功端友氏制).一种是漆馏墨(汪节庵造),一种是油烟墨(乾隆年造),与漆烟油烟台用的油烟墨,是同治年间胡开文造的。
松烟取其黯黑无光,画翎毛画蝶用,漆烟取其黝黑有光泽,用它点晴,两种油烟墨合用,又黑又亮,又耐渲染,不渗下晕,有浓有淡,并且清得还“入骨’有神”入骨”是浸进纸里去的意思) 有关使用砚石、水、洗砚、“宿墨”以及水墨画上对于墨的结识今分述如后: 一、砚石 砚与墨有直接关系,出名的砚材有端石(广东端溪所出)、歙石(安徽歙县龙尾溪所出)两种、它们都是水成岩,比较易于把墨研稠端石不如歙石,歙石在南唐李煜时(公元961年),就已为劳动人民所采制我们一方面规定砚石的是下墨也就是规定无论如何坚硬的墨,用它研起来,易于浓稠,同步砚石也不至于由于被墨磨擦而泛出石屑,这就是好砚作者觉得歙砚用来最以便的是被称作“墨海”的一种它的形状有方有圆,有大有小上面有石盖,旁边有石嘴,是用一块歙石整挖成功的墨用得多,在海池里研,墨用得少或是另用一种墨,还可以用石盖去研,用起来非常以便齐白石先生就是用歙石“墨海”进行创作的一位画家这种墨海,笔铺、墨铺均有 二、水 研墨的水,最佳是用带苦涩味并含碱性的井水它可以“发墨”——使墨增长黑度和光泽度;并且用它画出来附着力更强些调和颜色使用的水,也以井水和其他天然水比较好些施用药物如漂粉一类消毒了的水,却不相宜。
三、洗砚 砚必须勤洗若在熟纸或绢上画工细的画,更必须在未研墨之前,先把砚池里的墨洗得干干净净如不洗净,那是经不起着色水染时易于渗晕、分散和脱落什么叫“宿墨”呢?那就是隔了一夜的墨汁,燥性已退,水墨风景画家,每喜欢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