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录像课摄录要求文库.doc
7页录像课摄录要求一、 技术标准1、 视频:500线以上,送审成品刻录成DVD数据光盘,视频格 式为MPEG2,画幅720X576,宽高比4:3,场序下场在先,帧率25帧 /秒,制式PAL,码率8M以上2、 色彩:色还原正常,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 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3、 声音:声音拾取清晰,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前后一致音频模式为16位,立休声,码率224Kbps以上,采样频率4& 000 Hzo4、 同步:信号稳定,无色闪或画面跳变二、 节目格式1、 片头:蓝底10秒开始一片头第1页一片头第2页一片头第3 页一片头第4页;2、 上课时间: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40分(±3分)3、 片尾:蓝底10秒4、 主要教学环节可以加字幕提示三、 拍摄要求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 起幅落幅)平稳一般要求3个机位拍摄,一个主机位拍摄老师;一 个学生机位拍摄学生,学生站起來回答问题吋,该机位镜头要及时对 准学生拍摄一个机位作为机动辅助机位,辅组拍摄黑板板书特写、 辅组拍摄老师讲课、辅助拍摄学生书写或表情的特写等细节3个机 位要求在一条轴线上,也就是教室的一侧,防止镜头穿帮。
每个机位 都要求使用三角架,防止镜头抖动2、 取景: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带少量学生背影),特写和 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吋变换3、 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 性4、 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运用机动 辅助机位);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5、 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吋、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 切或迭化;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6、 布景:演播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如在教室 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 和银幕的位置7、 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些轮廓光(逆光),注意 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8、 录音:要求老师用无线话筒(手持式或领夹式)讲课,学生 冋答问题也用无线话筒(手持式、领夹式或挑杆话筒),这两路声音 都要接入调音台,保证声音同步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也要接入调 音台,保证声音同步三个机位的摄像机的前置麦克风也要录入现场 声音,保证后期制作声音、画面同步建议用调音台对各路声音进行 均衡拍摄时最好关闭上下课铃声及校内广播,保证拍摄环境的安静。
9、 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 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据需要着 淡妆10、 学生要求: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学生着妆不要太鲜 艳,不化妆11、 补拍:实拍时,必须有学科教研员在场审看,随时发现问题, 决定重拍或补拍有些场景或活动需要通过后期拍摄来完成12、 场记:录制现场要安排一位记录人员,记录现场拍摄情况并 维持课堂拍摄纪律,防止出现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等影响拍摄的因 素四、前期准备1、熟悉了解教学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拍摄要求(对象)进 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教具、学具、课件等的使用做到心中 有数课件一定要事先审看(格式、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 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 符合教师形象,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 据需要着淡妆应备有2套服装以供选择2、学生要求:根据课程要求,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好、 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首先挑选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声音洪亮的 学生参加;学生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参加正式拍摄的学生必须 是未上过同样课的学生3、 做好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拍摄人员的沟通工作,要安排试讲 和熟悉拍摄现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 布景:背景不要太亮,不能有横竖条纹;一些陪衬(装饰) 的物品不能太鲜艳,以免喧宾夺主五、提交相关文档1、 编制教师、光盘初审等相关信息(见表),电了文档和书面材 料2、 成品(光盘)及制作人员相关信息(见表),电子文档和书面 材料3、 教案和课件的电子文档DVD制作说明1、 开始蓝底10秒一片头1页一片头2页一片头3页一片头4页一上课40分 钟(±3分钟)一片尾1页一结束2、 片头文字(1) 片头1页:课题:题目为执教老师所上的课题;主编:市州教科院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名字;编导:学校校长名字执教:本节课上课的老师名字;指导:区县教研员1人、学校老师3人;摄制:执教老师所在的学校和市州教科院联合摄制;(2) 片头2页:执教老师的相片,由摄录课吋的漂亮截图执教老师简介,第一部分文字60-70个字,不超过80个教学风格、教学感言由执教老师自己撰写3) 片头3页:课堂教学结构由执教老师自己撰写,流程步骤为4-5步4) 片头4页:课题、执教老师3、 片尾文字监制:学校校长名字;(曾新东)撰稿:执教老师姓名;摄像、课件设计、视频编辑等各项如实填写4、 文字格式片头片尾的字体以及字体的大小、每一页的背景图案,都按照统一的 基本格式不变。
5、 光盘盘面(1) 中间左边:主编:市州教科院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名字;编导:学校校长名字;执教:本节课上课的老师;指导:区县教研员1人、学校老师3人;(2) 中间右边:单元号+单元题目(单元号为教材的单元号)课题号+课题题目(课题号为我们总目录中的课吋编号)(3) 最下方:学校和市州教科院联合摄制;日期统一为:2014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