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建设实例探析以病患为中心设计实践理念.doc
4页基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建设实例探析“以病患为中心”设计实践理念 赵琨浩 李树勋 李智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摘 要: 现代医院设计趋向是围绕“以病患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充分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流程科学,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配件, 以提高病患就医获得感本文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实例, 从建筑设计角度, 阐述这一理念关键词: 导向标识; 护理单元; 动线; 合理布局; 1 项目概况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住院楼, 建筑面积 94918㎡, 高度 58.7m建筑层数:地下 2 层, 地上主楼 13 层, 裙房 5 层建筑物主要功能:裙房部分为门诊治疗, 主楼部分为门诊、住院部5~13 层为住院部, 如图 1图 1 下载原图2 设计理念实践2.1 导向标识系统医疗服务的品质认知度并不单单是检查、诊断或是治疗时与医生护士的短暂接触中体现, 还应包括穿行各科室、寻找医生、等待治疗、药房拿药、办理相关手续的各个环节在许多情况下, 病患在这些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要多余与医生接触的时间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 人们常常倍感压力, 产生紧张和急躁的情绪, 病患就医时, 会将这种情绪放大化, 就会产生更多的投诉, 或会在现场造成拥堵。
本院于院区入口处及院区内主干道路指引牌上, 为人们提供了院区建筑整体平面图, 这一设计使访客从入口处就大概知晓建筑群体整体规化大小及方位, 如图 2;图 2 下载原图楼体内每一个分叉口都有指引灯箱或指引牌, 颜色采用浅墨绿色, 与整体装修色调暖色系相融合, 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缓解紧张而又不失稳重, 让人们能够尽速去到自己想去的区域, 减少时间的浪费, 如图 3图 3 下载原图2.2 独立的护理单元5~13F 为病房层, 每层有两个独立的护理单元, 分列于电梯厅两侧, 互不影响护理单元采用环形, 附属用房在内侧, 病房分列两侧每个病区有 50 张病床, 从设计上杜绝了可能出现的无休止的扩张而导致服务能力变差、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病房每间都有 2700mm*1800mm 窗户, 保证室内正常自然采光通风及良好的视野普通病房每间面积约为 38㎡, 配有三张病床位, 每张病床都有护士呼叫系统, 终端连接护理站, 便于护士可以快速反应处理病房内的状况, 减少患者跌倒的几率每张病床占用面积大于 10㎡, 避免了交叉感染, 且使病患住院舒适度大大提高临病房走道净宽度大于 2.4m, 病房门净宽度大于 1.3m, 利于重症病患检查时病床及护理器械车辆移动, 如图 4。
图 4 下载原图2.3 便捷的电梯布局我院作为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 利用有限土地, 降低密度, 向上发展将门诊、医技置于主体底部, 用电梯将它们与上层病房相连, 形成有裙房、有塔体的空间叠加布局形式为满足患者及图 5 医护人员所需, 保证医院人流、物流的畅通无阻, 电梯在医院的正常运转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在建筑设计时, 考量门诊楼层看诊需求, 在门诊大厅设有 2 立的看诊电梯, 于门诊楼层1~3F 往返, 提高整体门诊就诊效率;考量手术室的独立性, 需运送独立无菌敷料和污染物品, 于 B1F 中央供应室设有 1 台电梯直达 4F 手术区域暂存区, 于4F 手术区域北侧设有 1 台直达 B2F 污衣物转送区, 一进一出, 动线明确;考量检验结果数据对手术的帮助, 于 3F 检验区域至 4F 手术区域设有 1 立电梯;考量急诊区域, 需有紧急手术, 设有 1 台前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电梯;其余 11台电梯统一设置于核心筒区域, 划分四个小电梯厅, 有访客电梯厅、医疗病床电梯厅、货物运输电梯厅及污物电梯厅, 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作用, 疏散人流走向, 以满足现场不同需求, 如图 5。
图 5 下载原图图 6 下载原图图 7 下载原图2.4 合理的科室搭配分布学科设置联系紧密, 空间上合理布局, 满足病患就诊需求1F 科室多安排为需求量大且多为弱势群体潜在病患的门诊, 如妇产科、儿科、呼吸内科, 免于病患的上下奔波检查使用需求量最多的超声科位于中心部位, 与周边科室动线距离达到均衡最短, 以点辐射周边, 如图 6;而门诊 2F 则以放射科区域为辐射点, 正北侧为一般外科区域, X 光片拍摄较多;东北侧为神内神外、心内心外诊区, 核磁、CT 使用频率较高;东侧为电梯厅, 病房层病患可直接到达, 放射科入口处不远处就是电扶梯和电梯, 又能与门诊 1层和 3 层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点辐射周边、水平动线与垂直动线的交叉结合, 方便患者从各科室到放射科以最短路径完成检查, 提高就诊效率, 如图 73 结语社会不断的发展, 病患及病患家属对医院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北京“医改”实行之后, 如何做到“以病患为中心”的建筑设计理念成为医院建设者和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基本问题医院必须明确树立病患是上帝的思想, 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中让病患的心理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升华, 不断完善便利患者的新建筑和环境布局, 在满足病患需求的同时,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形象并催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1][德]菲利普·莫伊泽.医疗建筑设计:专科诊所和医学科室[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文贤, 张琼, 李永莲.以病人为中心的就医环境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5 (3) :183~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