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慈母情深》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7页第6课《慈母情深》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劈柴(pǐ) 积攒(zǎn)绰绰(chu) 桀骜不驯(ji o)呵斥(hē) 内疚(ji)虎视眈眈(dān) 怪诞(dn)轻蔑(mi) 惴惴(zhu)怂恿(sǒng yǒng) 干瘪(biě)竹篾(mi) 攥(zun)2.读准多音字(1)号啕大哭:ho 其他读音:ho 组词:号码(2)晕头转向:yūn 其他读音:yn 组词:红晕(3)龟裂:jūn 其他读音:guī 组词:乌龟其他读音:qiū 组词:龟兹二、重要词语1.绰绰:形容经济很宽裕,用不完2.一贫如洗:指一无所有,非常贫困3.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5.怪诞:荒诞离奇6.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7.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不能轻视8.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9.怂恿: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义10.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11.干瘪:干枯收缩,不丰满12.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三、作者简介梁晓声,原籍山东省荣城县,1949年生于哈尔滨,1968年中学毕业后到北大荒农场当工人。
197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编辑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四、写作背景本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1.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什么作用?点拨:本文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恶劣、艰苦,劳动场景忙碌、紧张,可见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下文母亲毫不犹豫给钱让“我”买书形成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慈爱,突出了主题2.文中说“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与朱自清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精彩、更动人?点拨:选取自己认为更精彩、更动人的一个分析如:我觉得本文的描述更精彩、更动人我”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深切感受到母亲挣钱的艰辛,但母亲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读书愿望,仍旧给钱买书,实在令“我”心酸、感动,更加感激、敬重母亲。
3.核心图解1.根据拼音写汉字ji o____ ____不驯 zhn____耳欲聋羞____ku难当 无地自rng____无精打cǎi____ fēi____同小可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2)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3.给下面形容母亲的词语连上线瘦弱的 手指疲惫的 脊背龟裂的 眼睛4.文学常识填空课文《慈母情深》节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_的散文《我的父亲母亲》本文抓住母亲__________的特点,通过“________”与“________”两个典型事例,形象地突出母亲诸多良好的品质,流露出一位普通母亲的伟大情怀,说明了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1)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2)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去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中世纪作坊式的街道小厂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跌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
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丰厚或者干瘪的胸脯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你找谁?”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找我妈!”“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我的脸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6.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上述语段的主要内容。
7.选文采用了什么顺序讲述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语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9.“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这儿的“竟”包含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感情?10.“我”拿着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当时是怎么想的?【类文阅读】(2010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母亲石梁 衡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
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
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1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