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列夫 托尔斯泰》.docx
5页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2. 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谊 能力目标1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掌握肖像描写的技巧情感目标1、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2、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思想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难点: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三、重点解读分析《再塑生命》1. 背景知识及作者介绍① 背景知识: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书内容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 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现合在一起编成课文② 作者简介: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一一马克・ 吐温一个出生仅19 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和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 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 和勇气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 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 的日子里,使她能够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 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
海伦忍受着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在安妮•莎利文老师的爱心与智 慧引导下,创造了伟大的人生奇迹,她以顽强的毅力,给黑暗中的生命带来光明与希望,为世 人留下了一首与残疾抗争的生命赞歌2. 整体感知,思考问题① 文章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根据自然空行概括三部分的内容要点A. 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B.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了解大自然C. 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② 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海伦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请你将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勾 画出来并用一个比喻句说出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海伦的生活所起的巨大变化莎莉文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认识到了人间的温情及 生命的存在她变得快乐、幸福,对未来充满希望例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记忆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 明③ 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A. “爱是什么?”——爱在这里指着心)B. “爱就是花的香味吗?”——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C. “爱是不是太阳?”——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 使万物茁壮生长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显然,小海伦对爱的认识又深入 了一步D.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爱也是摸 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爱是看不 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 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3. 内容理解,探究感悟① 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② 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③ 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 再塑生命是指:A.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 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 希望、快乐和自由”;B.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C. 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 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 激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沙利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 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小结: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 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 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 精神品格所感动4. 深入探究,拓展思考①请大家思考并完成 再塑了 的生命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 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 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 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一一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 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 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大学期间, 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 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 14 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 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 安妮•莎莉文女士②讨论: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r讲究教育方法艺术 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海伦・凯勒$聪明I有强烈的求知欲③ 海伦是世界上著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 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 岁时听觉衰退35 岁时完全耳聋„„一一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阿炳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邰丽华 如果有一天,能够给我有三天的听力第一天,我要听听陪我度过20 多年的音乐第 二天,我要听听关心关爱我的周围的朋友们的声音最后一天,我要听听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的最美妙的声音你还能说出其他人物吗?《列夫•托尔斯泰》1、内容梳理,技法学习(1)托尔斯泰外貌各部分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须发: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表情:忧郁、消沉 长相:普通大众的脸 身材:矮小敦实、侏儒 阳匪丿犀利的目光眼薦i丰富的感盾(2) 找出外貌描写中运用修辞的语句。
比喻、夸张 修辞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喻意深刻,韵味无穷夸张——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 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3)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什么?明确: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描写內容 描写手法须发: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蕙 抑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忧郁、消沉 长相:普通犬众的脸 身材:矮小敦实、侏儒 眼睛J犀利的目光I丰富的感情 扬肖像描写的技法( 1)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2、语言赏析(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明确: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明确: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手法,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 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 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明确: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 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明确: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 而准确的3、问题讨论,深入探究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 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 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进行讨论明确:“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 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 是痛苦的,如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 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他痛苦。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 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附: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 始写作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 途径1863〜1869 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 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 鸿篇巨制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小说艺术已炉火纯青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而不抗恶的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1889〜1899 年创作的 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 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 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他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 争 1910年10月决意放弃财产,从家中独自出走, 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火车站,享年 82 岁,一代文学巨匠就此走完其人生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