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课程设置 .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5962911
  • 上传时间:2018-06-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历史课程设置高中历史课程设置 一在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国现今实施的有两个方案,一是教育部方案,一是上海方案此外,北京不久前也已确定了另一个方案,即将实施按照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中历史课的安排是:高一开设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高二开设选修Ⅰ世界近代史,高三开设选修Ⅱ中国古代史这个方案的主要优点是,让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次上再一次系统地学习中外历史,更多地更牢固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清晰地把握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应该说,这是符合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的但此方案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突出的有两点:第一,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少,二者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第二,初高中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效益的提高都不利诚然,无论是大纲的制定者,还是教材的编写者,都力图将初高中的历史教学加以区分,并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大纲制定者提出了“注意区分高、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层次性”[1]的原则,而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路是:“初中教材偏重历史事件的过程,偏重感性描写,偏重具体生动,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则偏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偏重理性分析,有一定深度。

      ”[2]但是,在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要点无明显差别的条件下,要真正区分高初中历史教材的层次性实在是太困难了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性出发,有识之士早就指出:“初中、高中历史教材两个循环的编法弊大于利 ”[3]1998 年,上海作为发达地区制定了探索性的历史课程标准按此标准,实施中外历史合讲的方案与此相适应,上海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中外历史合编的体例这一方案的优点很多,如“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上为中外历史的联系和比较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这种结构体系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本有很大差异,教学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有效地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4]但这一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同志已经指出:“中、外历史有的可以结合,有的不易结合,有的不能结合例如古代史中,中国和世界历史几乎没有交叉,只好各讲各的这样,整个教材难以形成完整体系,有拼盘感” [5]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上海实施的中外历史合编方案,是“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作为高中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并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重点叙述,在中外比例上,中国史占 1/3,外国史占 2/3”。

      [6]也就是说,这种中外历史合编是以世界史为主,中国史为辅而按照现行的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国近现代史应上 105 课时,中国古代史应上 63 课时,中国史共上 168 课时,世界近现代史应上 68 课时,中外历史的比例为 168:68,中国史超过 2/3,世界史不足 1/3这说明,全国现行方案是以中国史为主,世界史为辅我国已初步形成并正在完善“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建设体制,教材开始走向多样化但作为中学阶段的教材,还是有一定的全国性的统一要求的上海方案和教育部方案之间的上述差异,必将影响中外历史合编教材的生存而若要在更大的范围推广使用它,这个差异无疑是拦路虎其实,从性质上说,上海方案本身明显地带有应急性和过渡性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位主要编写者回忆说:“从 1989 年开始,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就进入了调查研究阶段当时高中历史课程的最大弊端是:只设世界历史课程,不设中国史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要增加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历史教材编写组提出了中外历史合编的方案,即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作为高中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并把有关的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重点叙述。

      ”[7]时过境迁,现今全国高中历史课的设置已发生重大变化,高中既要开世界近现代史,更要开中国近现代史,而且后者是必修课,课时较多,前者是选修课,课时不多在这种新形势下,给人的感觉是中外历史合编、以世界史为主的方案,似乎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然,也可以搞一个中外历史合编、以中国史为主的方案但可以预言,要推出这样一个方案将是十分困难的,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 “中外历史合编,若以中国史为主线,则串不起世界史的内容 ”[8]鉴于上述两个方案存在的问题,有同志提出高中开设专题史的方案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重庆龚奇柱先生就曾明确提出了此方案,并以此为题在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怀柔年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会后发言稿以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与上海方案不同,按《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编制的北京历史课程标准就采取了专题的方案该方案的要旨是“以专题形式学习,选择学生‘应知能会’的重点知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外文化史中有重大影响和探索价值的问题,注重理性思考” [9]近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李伟科同志又发表文章进一步论证这一方案文章强调指出:“在初中学过一轮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之后,高中不应再重复一个循环,而可以就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进一步探讨,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初中通史体例教材提高公民的素质,学习高中专题体例教材使高中学生在初中通史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着重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这样初中和高中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更高的效率培养更高质量的学生”[10]应该说,高中开设专题史的方案是有其价值的,但实施起来也有问题第一,中学历史教育是历史基础教育如高中历史教材,打破时序,不按历史发展的系统讲述历史,而按人为的专题组织教学内容,跳跃性过大,不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划分历史发展的阶段并了解阶段的特征换言之,专题教学可能并不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的最佳选择第二,随着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出台,我国高中将普遍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而无论单独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还是历史课内的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专题来组织的2000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即附有 22 个“研究性课题参考题目”,这些题目大多可视为“专题”如高中开设专题史,历史教材按专题来编写,则势必与“研究性学习”相互冲突笔者以为,两相比较,把高中阶段专题史的学习安排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历史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更合理一些。

      第三,我们不仅要考虑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还要考虑中学与大学历史教育的衔接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看,大学阶段更多地采用专题史的形式似乎更恰当一些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高中开设专题史的方案也非上策二历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改革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通过中学历史教学来检验根据这一标准,到底应如何设置高中历史课程呢?笔者的意见是,高一开设中国 20 世纪史,高二开设世界 20 世纪史,高三开设中国古代史 [12]本方案的核心是开设中国 20世纪史和世界 20 世纪史,下面围绕这个核心谈一些看法为什么主张在高中开设中国 20 世纪史和世界 20 世纪史呢?首先,按此方案中外历史都只讲近 100 年的历史,时间短了,教学内容少了,历史课内容过多与历史课课时极其有限的矛盾可以得到缓解其次,因为只讲 20 世纪的历史,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可以重新安排,初高中教学内容过多重复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再次,在高中开设两门 20 世纪史,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紧迫的我们知道,20 世纪是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发展最为迅猛、最为深刻、最为动荡的 100 年从世界范围看,仅仅是两次世界性科技革命、两次伟大的政治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两大阵营的历史,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从中国历史来看,仅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改革开放这三次巨变就需要我们深入地认识而且,从思维习惯来说,人们惯常要回顾刚刚走过的那段路程,迫切地希望从刚刚逝去的历史中寻找经验,获得教益,增长智慧因此,对刚刚跨入 21 世纪的人类来说,20 世纪的历史显示着鲜活的光泽和特有的魅力新世纪的历史教学应满足人们回顾和反思 20 世纪的迫切需要,引导青少年去自觉地、系统地梳理与反思 20 世纪的历史,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最后,在高中开设两门 20 世纪史也是可行的应该说,并不是每一个世纪的历史都适宜在中学阶段单独研究或学习有趣的是,无论 20 世纪的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都是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都适宜单独讲述从世界来看,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中国来看,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0 世纪的中国历史也是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近年,中外史学界都将 20 世纪作为重点课题来研究,出版了《20 世纪中国史纲》 《20 世纪世界史》等著作,在大专院校也纷纷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这也证明单独开设20 世纪史是最可行的。

      此外,补充说一句,为提高可行性和实用性,笔者建议,在 20 世纪中国史和 20 世纪世界史教材中,设置“序章”,分别勾勒 20 世纪以前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概况,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这样,既加强了学科的系统性,又兼顾了本学科连续性与有序性的特点总之,比较高中历史课设置的四个方案,笔者认为,开设 20 世纪中国史和 20 世纪世界史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三历史是丰富多彩的,20 世纪的历史尤其如此在论证了高中宜于开设两门 20 世纪史之后,我们还应进一步探讨中国 20 世纪史和世界 20 世纪史的具体的课程内容学术研究离不开观点、范畴和方法,这三者的统一体被称为“范式”史学研究的范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是按照“阶级斗争──革命史”的范式研究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受此影响,中学历史教材也按此范式来编写简言之,就是世界史教材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为主线的世界近现代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以民主革命史为主,加上社会主义革命史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必须承认,在革命年代,从事和拥护革命的人们需要更多地了解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历史,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获得启迪, “阶级斗争──革命史”的史学研究范式满足了这方面的社会需要,功不可没。

      但是,现今,革命时代已经结束,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早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若仍完全按照“阶级斗争──革命史”的范式来制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编写高中历史教材,让学生主要学习世界近现代革命史和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显然就脱离社会需要和落后于时代了上述的高中 20 世纪中国史和 20 世纪世界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吸收现代化研究的成果, [12]按现代化范式来制订和编写20 世纪中国史主要讲述 1901~2000 年中国现代化进程史,20 世纪世界史主要讲述近 100 年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史为什么 20 世纪史要以现代化进程为基本内容呢?首先,这是由历史本身决定的研究者明确指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尽管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有平行,涉及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来观察世界,观察世界上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所有这些事变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现代化由于现代化,世界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成为现代世界现在这个世界是一个漫长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现代化’……所有那些历史的线索都可以归结为一根主线,即现代化的线。

      几百年的近现代史只能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近现代世界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之所以作如此断言,是因为自近代以来,历史的主要内容就是现代化 ”[13]既然如此,20 世纪是近现代的一个部分,讲 20 世纪史自然要按历史的本来面貌,以现代化为主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